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98|回复: 23

多拉和快跑,你看中那一个?

 关闭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4-4 17: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4-4 17: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找到二者的平衡点,说其他的没用.
发表于 2007-4-4 17: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LZ假设错误,多拉和快跑(就客车而言)不可能冲突。
发表于 2007-4-4 18: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4-4 17:36 发表
& T! Y- K# Q  W  q, ALZ假设错误,多拉和快跑(就客车而言)不可能冲突。

, z5 V" r( y% c9 q拉太多,就不能跑太快
2 z  u& L/ G+ c$ K: w3 t0 w% [2 J: |跑太快,就不能拉太多
发表于 2007-4-4 18: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国家来说,在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的前提下,剩下的什么都可以想。
* r- ?" v, r1 B- p' ^, [, X3 t  o# Q" e( G6 |: z% y# \
对于我来说,火车跑得快一点,自然是好事。
发表于 2007-4-4 18: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拉
发表于 2007-4-4 20: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要看情况了,对于成都重庆需要的是多拉,对于北京上海,需要的是快跑,感觉还是要视客流大小和运力来看
发表于 2007-4-4 22: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快跑才是根本出路,印度阿三的火车比我们的重,但大部分地段速度只能30~60KM/H,有x用。. O! x& N: ]% p: e! l) d$ `+ J
当然根本上应该根据国情,来找到一个多拉和快跑的平衡点,不能盲目的只发展一样!:victory:
发表于 2007-4-4 22: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里克尔梅 于 2007-4-4 18:03 发表
5 d$ y4 E7 B: q
0 m) ^& l4 i1 k5 o% N- ]( A; t" D0 _拉太多,就不能跑太快4 q) m0 v8 o" S' L$ g- g: j: B
跑太快,就不能拉太多

% u$ W6 b: t; ^8 B
. W1 S( h% v4 ^, F  C; E# K6 w1 ]分散车跑300,编组从8辆到20辆任意,定员从600-1500,拉的人一点都不少。
发表于 2007-4-4 22: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机车力量很大,,拉客车没问题
发表于 2007-4-5 07: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多拉时就多拉,需要快跑时就快跑。$ ~: j; K8 c' k. x9 J0 K4 Y
铁路的多拉快跑是相辅相成,不是互相制约。
发表于 2007-4-5 08: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4-4 17:36 发表
) C6 B4 k3 K" _9 O6 L* x* {, \* m/ GLZ假设错误,多拉和快跑(就客车而言)不可能冲突。

) j" f! t& {* T8 i9 t* P, A. E2 s& n/ ^
单从字面上来理解是不可能冲突, ZT可以改挂18节YZ25T, 再全部站满估计也没问题. 这就实现了多拉快跑的目的了.: @# L& V' f; S. w" d& f, u
5 ^5 J- P/ ^1 \4 o% o
我估计LZ的意思是这样的: 因为不可能所有列车都开那么快, 那么当D,Z之类的开起来的时候就会导致其他车更加慢了, 而这其他车又是拉客比较多的, 这就冲突了. LZ的两个选项中"多拉"大概是降低快车的速度实行以前平行开行方式, 或者减少快车数量多给其他车腾点路出来的意思, 不知道对不对?
发表于 2007-4-5 09: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4-4 17:36 发表
( T" `- N% o4 e6 s! v7 s# }LZ假设错误,多拉和快跑(就客车而言)不可能冲突。

8 |5 A7 h0 [1 B& B0 @, i
$ @4 w- H! N/ x4 ?在目前客货共线,客车也有多个速度等级的情况下,多拉和快跑的确是有很大矛盾的。
, m9 Z) v8 n6 y# Y& u: Y" D/ ]8 n" D* @7 D
按照平图排点,能实现最高的行车密度,最大的运量。但是货车和低等级的客车的速度只有120,要大运量的平图就不可能有高速车。要有更高速度的车就不可能按最大运量平图排点。并不是说你一列动车拉的人与慢车一样多,就不存在这个矛盾的。
发表于 2007-4-5 09: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跑”更有意义,去买一回T69/70的票就明白了……
发表于 2007-4-5 10: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乘客 于 2007-4-5 08:03 发表
: d1 B; b; M+ X
$ d& G# l. G% Y; w5 C
% p0 o  ~5 R2 p( ?$ T2 Y单从字面上来理解是不可能冲突, ZT可以改挂18节YZ25T, 再全部站满估计也没问题. 这就实现了多拉快跑的目的了.
. D8 a6 j+ D& o, K' ]3 M
/ v3 |: Z/ P+ [  L7 N7 K1 P我估计LZ的意思是这样的: 因为不可能所有列车都开那么快, 那么当D,Z之类的开起来的时候就会 ...

& ?: L. \- L8 ~* Q4 j" q1 z' \" M
原帖由 feather 于 2007-4-5 09:03 发表
$ b6 K& C' r) t) I1 l. {! @5 A9 ?) n% v, ^4 ^

$ G6 o2 x' d' }) N; F  S在目前客货共线,客车也有多个速度等级的情况下,多拉和快跑的确是有很大矛盾的。8 ^2 M! J4 m. k
- a" x# W) I6 M+ [
按照平图排点,能实现最高的行车密度,最大的运量。但是货车和低等级的客车的速度只有120,要大运量的平图就不可能有高 ...

  T; B8 [8 C' Q) A9 w7 Z' k
4 ~) f: [& ^' Y; f
; j, h& L9 Y6 A& f( }8 b3 I" I5 X目前的确存在这个问题,不过公平的讲,这并不全是快车的错。准确地说,应该是多拉和多速度等级(或较大速差)有很大矛盾。试想,如果一条都是时速200的高速车,和一条都是时速120的低速车的线路相比,肯定还是都是时速200高速车的线路能力大一些,毕竟速度越快追踪时间越短,对线路的占用时间越短。
$ p' K1 V! Z& o# J: A3 X3 X6 e% i3 k- m6 B$ i
现在的主干线,比如京沪、京广线,客车数目已经多于货车,部分紧张区间如沪宁,基本没有几趟货车。这样来看,就变成了少数慢速的货车拖了大多数快速的客车的后腿,如果要实现平图,对货车提速是最直接的办法,货车全部提速到120,跟客车追踪运行,这么搞就能增加不少能力。7 L) T; R5 U0 ~0 X9 C! {* d
' s$ ]: x& N: K: ^( l4 p6 t8 i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客车速度等级太多,120/140/160/200四个等级,120的客车和提速到120的货车要待避更快的三个等级的列车。如果能取消一个等级,比如140,就能减少很多待避,所以大量的25K改造到160,或干脆降速到120运行,对增加能力也有很大作用。( R6 o2 t' s; `2 Y
$ L+ n  [1 \" Q' y$ f: J5 n% Q
大部分客车和货车都跑在120后,少量160的Z车再搞追踪连发,基本上线路白天就剩下120和200两个等级,估计能力应该比现在增大不少。
发表于 2007-4-5 10: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原则应当是,货车多拉,客车快跑。:lol
发表于 2007-4-5 11: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运要快跑,货运要多拉
% `/ m3 S. g* u3 g3 U5 L* S. X+ E1 M7 U) F3 w6 c
这样比较好。
( `2 ?6 O- s9 C: Q; r
- C8 D/ K, n2 u5 d! y& q客运快跑,车底周转快,也有利于多开行客车。+ [* g4 X5 q$ b9 y
超级长编组,速度上不去的客车,就算能装很多人,但显然是不好的。
发表于 2007-4-5 13: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取所需啦~~~
发表于 2007-4-5 15: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fexp 于 2007-4-4 17:31 发表 * J& U. W4 l: V9 b
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找到二者的平衡点,说其他的没用.
7 d( M- [% E+ Q5 e6 f4 S: t

6 d+ M$ ^+ Y& g) L8 E
: \# w! Z# |% h- T9 }$ W$ \+ l+ u& g" y1 g这个世界最难的就是找平衡点了,要不就不会有那么多冲突,有时找平衡就是种理想主义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4-5 19: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7-19 0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