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4-5 10: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乘客 于 2007-4-5 08:03 发表 & W/ ` K _; ]! J
+ n8 f1 m. I3 d
( N8 P) \0 j: R; {# K \$ G o, s1 \ `
单从字面上来理解是不可能冲突, ZT可以改挂18节YZ25T, 再全部站满估计也没问题. 这就实现了多拉快跑的目的了.
* e. N9 z3 [# B8 @0 G
- b3 m3 g' j# Q5 o我估计LZ的意思是这样的: 因为不可能所有列车都开那么快, 那么当D,Z之类的开起来的时候就会 ...
- L9 k6 A9 Y7 V
~3 o* o1 {) b2 @. o原帖由 feather 于 2007-4-5 09:03 发表 7 V0 [* f. B1 p4 s8 L
, I% X' T: w& v4 v$ g
: t+ {& e9 o' u% }) `$ R在目前客货共线,客车也有多个速度等级的情况下,多拉和快跑的确是有很大矛盾的。
) e P# t5 S" }+ i; m& r' A3 ]! ?1 u5 \
按照平图排点,能实现最高的行车密度,最大的运量。但是货车和低等级的客车的速度只有120,要大运量的平图就不可能有高 ... $ X' S8 Y$ o: @) w# `& z
4 N% U X; r- N- z/ s B# A" B1 \, \4 q
目前的确存在这个问题,不过公平的讲,这并不全是快车的错。准确地说,应该是多拉和多速度等级(或较大速差)有很大矛盾。试想,如果一条都是时速200的高速车,和一条都是时速120的低速车的线路相比,肯定还是都是时速200高速车的线路能力大一些,毕竟速度越快追踪时间越短,对线路的占用时间越短。7 Y, x E! q& F2 n) I
; }4 |/ [6 p$ e' Q D$ J
现在的主干线,比如京沪、京广线,客车数目已经多于货车,部分紧张区间如沪宁,基本没有几趟货车。这样来看,就变成了少数慢速的货车拖了大多数快速的客车的后腿,如果要实现平图,对货车提速是最直接的办法,货车全部提速到120,跟客车追踪运行,这么搞就能增加不少能力。
& p& ?# c" T; v9 j4 ~1 F/ n& L0 s' l- p' f& ^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客车速度等级太多,120/140/160/200四个等级,120的客车和提速到120的货车要待避更快的三个等级的列车。如果能取消一个等级,比如140,就能减少很多待避,所以大量的25K改造到160,或干脆降速到120运行,对增加能力也有很大作用。
0 j9 h, Q& C9 i6 S
|# N+ c& l3 V% f大部分客车和货车都跑在120后,少量160的Z车再搞追踪连发,基本上线路白天就剩下120和200两个等级,估计能力应该比现在增大不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