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3-20 12:56 发表 
减速吧!最高300,旅速180,让人难以理解如此高昂投资的高铁,再看旅速,给人以上当受骗的感觉,反正我不喜欢这种设计。
新郑州站的徐兰——京广疏解线曲线半径受客专正线道岔侧向限制速度的制约,这个还不知道标准是多少,我估计可能是250。
北京南按照北京四大站的分工定位,也属于尽头站吧,北京南——北京可视为两站联络线或直径线。
如果方便还是请你按照我这楼或者139楼的方式回帖子,引用一句一回,要不然看着太头疼.呵呵
减速是说重要车站,所有,或者大多数需要停车的车站减速,不是让全部减速,更不是要诚心修成低技术标准.我是针对你说"所有车站都要按300"设计说的.新大阪车站设计一个多死的弯.但是因为全部列车停车,旅行速度不受到影响.而且动力分散性能好,加减速浪费时间少.最高300,旅行速度180你看看是那些国家.你看山阳新干线,再看看以后的东北北海道新干线~~别曲解我的意思
再有,我说新郑州的例子,是指徐州~兰州方向列车的跨京广客专的疏解,如果不停车,不过侧线,但如果按照你说的保持300的设计,跨线桥怎么修?
北京南站的确是极端,我确实用了一个极端的例子,你解释的没有问题.我要说明的是,高速铁路,特别是在大型客运枢纽里,因地制宜的选择技术标准比一味追高重要的多.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3-20 12:56 发表 
我说是现在,将来成了新城中心,线路两侧居民应该能习惯和认同的,毕竟从开始买房的时候,就知道这里的噪音状况了。
多少人在已经存在了上百年的铁路边买了房子还闹着和铁路打官司?噪音问题,中国铁路重视的太少了.你这个话不客气的说,的确是设计不管运营,不管经营,把麻烦留个后人了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3-20 12:56 发表 
终于揪住我的小辫辨,算你痕,呵呵。对于需求的预测以及由此推导出来的设计能力,你认为是炫耀,我认为是充分预留。从以往历史看,设计院大多数情况都是低估了需求的。要不南昆、宁西等很多线路怎么刚建好就面临饱和呢?北京西站设计的接发车近期能力60对/日,远期能力90对/日,不到2005年就达到了,才9年,这说明什么呢???设计院那帮人根本不行。
我所说的是指车站的无效空间太多.北京西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北京站相对来说设计的好的多.原因恰恰是"炫耀"的因素.什么时候我们的宣传能不说某个车站是什么什么第一大?不是亚洲第一就是全国第一的,一群一群的第一.但是那个车站设计的如同东京和新宿车站那样简单实用?
此外,能力预留没错,我绝对不反对.但是能力也要用好.咱们这种一个车占用站台到发线就是1个小时的情况,多少站台也不够.东海道新干线在东京车站最快多长时间折反?8分!这时候效率又是多少?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3-20 12:56 发表 
同理,在国外老百姓也体会不到最高300,旅速285(或最高350,旅速330)的快感,所以也不会说什么!看着铁路飞驰穿过一个个车站,一个个城市,速度感油然而生。
似乎你说的情况,小平同志访问日本时候就已经有了同样的感受.所以他帮我回答了你的问题.
另外我不得不说,如果真的只是照顾老百姓这种"感受"的话,实用性,经济性,便民性都不考虑的话,那辞悬浮似乎更合适.虽然非你本意,但我依然不得不说,你"炫耀"的潜意识很强,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