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ehorse_temp

贵州将建通往珠三角洲铁路新通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8 00:21:28 |
希望铁路能远离桂林——阳朔的风景核心区,尤其是阳朔的遇龙河……
发表于 2007-3-8 00:51:45 |
现在兰渝贵广开工都是不太远的事情了
建成的时候沪汉蓉通道、武广客运专线也差不多建成了

这样全国路网机动能力大大增强

[ 本帖最后由 T138 于 2007-3-8 00:53 编辑 ]
发表于 2007-3-8 06:06:49 |
一说在临桂(二塘)跟湘桂接轨并设新桂林站.
二塘就是二十里的意思.广西大城市附近的小镇都这么起名字.


原帖由 wheremylove 于 2007-3-8 00:21 发表
希望铁路能远离桂林——阳朔的风景核心区,尤其是阳朔的遇龙河……
发表于 2007-3-8 10:23:04 |
需要搞清楚的几个问题:一是新贵阳站在哪里?请贵阳车迷回答回答.二是造价还有一说是在780亿元,这个差是不是修建贵阳新站和桂林新站?三是设计速度说的最多是250公里.最新说法是200公里是初期速度.建设条件不低于250公里.四是贵广一开工,渝贵就做准备工作.新渝贵是在老渝贵基础上扩建还是另外修建客运快速线.五是纳闷四川为什么没有动静.有哪位高手能回答的,先谢了.

[ 本帖最后由 chengduxiaoz 于 2007-3-8 10:26 编辑 ]
发表于 2007-3-8 10:36:40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3-7 22:43 发表
突然发现贵广铁路和湘桂新线修好后,株洲——衡阳——桂林——贵阳这条线里程仅800km左右,比既有株洲——贵阳860km还要短!!!并且限速均在250或以上,将来北京、上海去贵阳、昆明的车,搞不好都要绕道桂林了 ...


这样倒是一个避免在短期内重修株六段复线的好办法,也能提高新湘桂(快速双线+既有单线)的利用率
发表于 2007-3-8 10:47:35 |
另外南昆基本没怎么考虑预留复线条件,现在新增复线比较复杂,特别是威舍-百色段,原有线路标准、质量也一般这么看,不如新增威舍-河池段(也即南昆线最早的走向设想),云南出省去中东部地区都走这一条线路。总体都比较径直。

[ 本帖最后由 ddaa2 于 2007-3-8 11:18 编辑 ]

1

1

34535435

34535435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0:58:35 |
原帖由 chengduxiaoz 于 2007-3-8 10:23 发表
需要搞清楚的几个问题:一是新贵阳站在哪里?请贵阳车迷回答回答.二是造价还有一说是在780亿元,这个差是不是修建贵阳新站和桂林新站?三是设计速度说的最多是250公里.最新说法是200公里是初期速度.建设条件不低于2 ...


1、不知道
2、造价分两种,区别在是否计入施工期投资贷款的利息
3、设计250初期200,包括东南沿海铁路在内的时速250铁路都是这个样子的。
但究竟初期是跑200还是250我个人觉得也不好说,连部分既有线4.18后都能跑250了,新建高速铁路感觉没理由开通速度还要低一截儿。
4、据说是保留老线,精简人员。另建新的双线。
5、四川忙着搞兰渝呢。
发表于 2007-3-8 11:08:20 |
广西段还不太明确,可能会走三江-龙胜,一是发展旅游,二是穿越的山岭比较薄,三是可利用目前半荒废、利用率低的桂林北站

345345345

345345345
发表于 2007-3-8 11:26:11 |
贵广线坡度最陡处在丹寨-三都段
直线25公里,海拔从904米降到440米
线路坡度超过千分之20

[ 本帖最后由 ddaa2 于 2007-3-8 12:1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1:46:27 |
原帖由 ddaa2 于 2007-3-8 11:26 发表
贵广线
1050米的贵阳,  800米的都匀,到600多米的丹寨,下到300多米的榕江
走径直线不过250多km路程
线路坡度达到千分之30左右
部分路段要达到千分之40

客车必须是动力分散车
货车重车下山也需要交传车 ...


榕江才300米?桂林也不止这个高程吧。
发表于 2007-3-8 11:57:51 |
没那么大坡度,你再算算……

我更希望湘桂线和贵广线都过桂林老站,哪怕是在站台上空高架一个高速车场,市区西部另建货车外包线。桂林老站的位置太优越了,北站的教训太深刻了,不管怎么弄都是门可罗雀的。
桂林往南应该沿321国道走,那是一片开阔地,基本没有喀斯特峰林。阳朔比较难办,漓江和遇龙河(见图)都不好惹,建个下穿江底的隧道吧……

[ 本帖最后由 wheremylove 于 2007-3-8 12:01 编辑 ]

谁也不想在这样的地方建个大桥吧

谁也不想在这样的地方建个大桥吧
发表于 2007-3-8 12:24:27 |
小小的旧桂林站要改造成两条250km快速铁路十字交叉的枢纽实在太不可能了,要在旅游城市内拆迁出多大的工程量啊

至少是要大改建北站(柳局和桂林市估计都会支持),新湘桂线外绕,市内旧线改造成城市轻轨,既解决市内交通问题,又提供了市内去北站的问题,原广场+货场改造成城市广场,多好!

[ 本帖最后由 ddaa2 于 2007-3-8 12:53 编辑 ]

4345345

4345345
发表于 2007-3-8 12:50:30 |
原帖由 ddaa2 于 2007-3-8 12:24 发表
小小的旧桂林站要改造成两条250km快速铁路十字交叉的枢纽实在太不可能了,要在旅游城市内拆迁出多大的工程量啊

至少是要大改建北站(柳局和桂林市估计都会支持),新湘桂线外绕,市内旧线改造成城市轻轨

确实如此,需要迁出城市到郊区新建才能满足两条快速铁路客运需要.
发表于 2007-3-8 13:02:01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3-8 10:58 发表


1、不知道
2、造价分两种,区别在是否计入施工期投资贷款的利息
3、设计250初期200,包括东南沿海铁路在内的时速250铁路都是这个样子的。
但究竟初期是跑200还是250我个人觉得也不好说,连部分既有线4.1 ...

谢了。看来老渝黔线要作为货运专线使用;四川要加快与珠三角对接。尽快规划和修建成都-内江或宜宾-遵义或毕节-贵阳的快速铁路。这样可以拉近四川与珠三角的时空和距离。
发表于 2007-3-8 13:03:46 |
原帖由 wheremylove 于 2007-3-8 11:57 发表
没那么大坡度,你再算算……

我更希望湘桂线和贵广线都过桂林老站,哪怕是在站台上空高架一个高速车场,市区西部另建货车外包线。桂林老站的位置太优越了,北站的教训太深刻了,不管怎么弄都是门可罗雀的。
...

桂林确实美丽,以后到桂林就方面。
发表于 2007-3-8 13:07:04 |
原帖由 ddaa2 于 2007-3-8 11:26 发表
贵广线坡度最陡处在丹寨-三都段
直线25公里,海拔从904米降到440米
线路坡度超过千分之20

确实陡,看来还有点难度,会不会有展线出现
发表于 2007-3-8 13:08:51 |
原帖由 wheremylove 于 2007-3-8 11:57 发表
没那么大坡度,你再算算……

我更希望湘桂线和贵广线都过桂林老站,哪怕是在站台上空高架一个高速车场,市区西部另建货车外包线。桂林老站的位置太优越了,北站的教训太深刻了,不管怎么弄都是门可罗雀的。
...

那里的地质条件能不能搞隧道?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3:59:02 |
综合各方面影响看,在市区北部建新站对环境和城市建筑的拆迁量是最小的。
我个人估计火车站有可能修的比北站还要靠北一些。
而且根据跨线车流分析,东北——西北之间车流量最大,因此新站铁路估计会东西走向横向布置,湘桂场与贵广场一内一外或一南一北。

而且根据目前新建铁路趋势看,新湘桂线和贵广线都不大可能在走老市区(但老市区的线路和车站估计会保留,桂林始发终到列车和南宁——桂林城际列车仍有可能停市区老站)。

桂林的东南旅游景点最多,估计新湘桂线会从市区西边绕行,贵广线从市区北边绕行并远离漓江。

见图
GuiLinHub.JPG
发表于 2007-3-8 14:20:32 |
原帖由 ddaa2 于 2007-3-8 12:24 发表
小小的旧桂林站要改造成两条250km快速铁路十字交叉的枢纽实在太不可能了,要在旅游城市内拆迁出多大的工程量啊

至少是要大改建北站(柳局和桂林市估计都会支持),新湘桂线外绕,市内旧线改造成城市轻轨,既解 ...

没有多大工程,客车限速引入就可以了.只要想改,就是有办法的
货车外绕,客车引如既有站是最好的方法.动不动就改造市内线为城市轻轨,只有俺们国家干的出来
发表于 2007-3-8 16:27:58 |
原帖由 leland 于 2007-3-8 06:06 发表
一说在临桂(二塘)跟湘桂接轨并设新桂林站.
二塘就是二十里的意思.广西大城市附近的小镇都这么起名字.


临桂?!我靠,那个猪头想的主意
那就是走南线,放弃了三江和龙胜两个旅游目的地,半荒废的北站也得不到利用,更麻烦的是怎么绕避漓江景区。
再则,又冒出一个去火车站不如去机场的例子了(两江国际机场在临桂),或者是火车/机场共站:Q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6 0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