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2-1 01:44:56
|
原帖由 cnil 于 2007-1-31 23:21 发表
每个国家铁路都有自己一个长期、一贯的运营模式。德国自己的模式虽然比较系统,但是可以说非常不适合中国铁路现阶段的情况。
与德国相比
1.我们市郊铁路完全没有系统开发,或者说是利用,如果希望有sbahn,改进 ...
部分赞同,现阶段去搬德国模式肯定是没有这个物质基础的,不过德国模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发展方向。
1.我们市郊铁路完全没有系统开发,或者说是利用,如果希望有sbahn,改进这一点需要很长时间。
首先就是城市中心区客运站的数量需要成倍增加,其次是与干线运输的协调、利益分配==,再次就是我们的普速电、内燃动车组基本等于空白,而这恰恰是市郊客运的必备条件(个人认为德国的机车+双层客车+控制车的市郊列车模式很不经济)
硬件系统不完善没话说,不过强调人为的在调度协调利益分配,那是企业管理上的不足,和基础建设没什么大关系。难不成就因为调度不过来,利益分不均,就认为好的方向不值得学习了。德国的tarifvervand就是很好的例子,各种运营商之间产生一个中间的结算组织,有钱大家赚。关机机车,说得难听点,中国铁路有多少空白那真的自己晓得,现在的高铁我们不还是空白的,结果如何,买啊。暂时自己做不出的,那就只有花钱买。
2.德国路网建设早已完成,路网成熟,即便是中国东部线路相对密集的山东+河南(面积和基本与德国持平,东北由于改建速度较慢暂时忽略)线路密度与德国相差还很远。
硬伤,只有花钱慢慢改造。
3.德国货运列车大多总重较轻,速度较高,只有极少数的5000t重载矿石列车。
单次运量可能并不高,但是频次高啊,而且德国是欧洲中专中心,光SBB每年借DB的铁路网也跑不少量了,在加上Railion自己的量,在欧洲觉得排在前列了。
4.德国既有线很多设计速度都比较高,因此高速车下线甚至IC这种机车牵引都可以在既有线达到200kM/h的速度。而同时由于货列密度较低,速度较高,客货冲突很小。
人货本来在德国就基本分离,或者打时间差,这和理想的调度密不可分。 人家单轨跑双向Sbahn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