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jun_0

中国铁路是否能够学习德国的模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21:07:31 |
原帖由 Redbee 于 2007-1-31 21:00 发表
路太少啊,德国三十几万平方公里,四万多公里铁路,中国能住人的六百万平方公里,不到八万公里铁路。。。。。。

等中国有八十万公里铁路。。。。。。等啊等:L


赫赫,话是这么说,可是我觉得既有线路还是有潜力。现在不是还有很多闲置的铁路么。怎么不能都利用起来呢
发表于 2007-1-31 21:45:52 |
原帖由 xjun_0 于 2007-1-31 21:07 发表


赫赫,话是这么说,可是我觉得既有线路还是有潜力。现在不是还有很多闲置的铁路么。怎么不能都利用起来呢

其实中国在发展Fern铁路的时候,更应该开始考虑regio,大量的闲置铁路是发展regio很好的硬件基础,毕竟区域铁路投资不多,但是是最便民的。而且减少公路交通的堵塞。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23:03:44 |
原帖由 bahn.comfort 于 2007-1-31 21:45 发表

其实中国在发展Fern铁路的时候,更应该开始考虑regio,大量的闲置铁路是发展regio很好的硬件基础,毕竟区域铁路投资不多,但是是最便民的。而且减少公路交通的堵塞。


是这样的。但是好像中国铁路方面更关心远程的。对于地区火车不怎么重视。而希望区域铁路开行的地方政府又没有经营国有铁路的权利。比如北京的13号线,其实我觉得本可以直接用火车线路的。结果还要北京市政府向铁路系统买下路权,然后平行于铁路再造高架。
发表于 2007-1-31 23:21:23 |
每个国家铁路都有自己一个长期、一贯的运营模式。德国自己的模式虽然比较系统,但是可以说非常不适合中国铁路现阶段的情况。
与德国相比
1.我们市郊铁路完全没有系统开发,或者说是利用,如果希望有sbahn,改进这一点需要很长时间。
首先就是城市中心区客运站的数量需要成倍增加,其次是与干线运输的协调、利益分配==,再次就是我们的普速电、内燃动车组基本等于空白,而这恰恰是市郊客运的必备条件(个人认为德国的机车+双层客车+控制车的市郊列车模式很不经济)
2.德国路网建设早已完成,路网成熟,即便是中国东部线路相对密集的山东+河南(面积和基本与德国持平,东北由于改建速度较慢暂时忽略)线路密度与德国相差还很远。
3.德国货运列车大多总重较轻,速度较高,只有极少数的5000t重载矿石列车。
4.德国既有线很多设计速度都比较高,因此高速车下线甚至IC这种机车牵引都可以在既有线达到200kM/h的速度。而同时由于货列密度较低,速度较高,客货冲突很小。
以上几点是制约中国参照德国模式的重要障碍,只能说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但并不能学习某一个国家的模式,不论是德国还是日本,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和俄罗斯这方面国情还是比较接近的,但是他们的市郊客运我们又没学过来...:L
因此,中国靠实践摸索出自己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23:44:00 |

回复 #24 cnil 的帖子

机车+双层客车+控制车的市郊列车模式很不经济?  这句话能解释一下么?
发表于 2007-2-1 00:38:49 |
厚厚,看来这里身在德国的还不少,^_^

有些东西学不来的,德国的远程列车ICE往往都半个小时就停一站,很多都是不大不小的小镇,中国行么?
德国一些地方不同汽车(公交车)通火车,中国行么? 还有,德国的夜班火车从南跑到北天还没亮呢,

国情不一样,只能做参考,拿来主义,有选择的吸收,:)

[ 本帖最后由 雪域神舟 于 2007-2-1 00:43 编辑 ]
发表于 2007-2-1 01:04:32 |
德国模式是好啊........繁忙的区间都6线,8线了,村村通都双线了,俺们干线还有单线的呢............

首要的问题是线路严重不足,当然有了那么多线路,咱领导也未必会用。
给德国挑个刺儿,S-bahn略慢,某些车体过于破旧.........

很高兴看到最近冒出来这么多挺DB的同志:handshake
发表于 2007-2-1 01:21:46 |
原帖由 xjun_0 于 2007-1-31 23:44 发表
机车+双层客车+控制车的市郊列车模式很不经济?  这句话能解释一下么?

4800kW的145牵引4节客车当然不经济...
发表于 2007-2-1 01:30:43 |
原帖由 herroyuy 于 2007-2-1 01:04 发表
德国模式是好啊........繁忙的区间都6线,8线了,村村通都双线了,俺们干线还有单线的呢............

首要的问题是线路严重不足,当然有了那么多线路,咱领导也未必会用。
给德国挑个刺儿,S-bahn略慢,某些 ...

不是他们不想换,治安好的地方比如斯图,慕尼黑都换新的了。但是比如法兰克福这种人渣多的地方,换了一条新线就被那些土人搞破坏弄的差不多了,所以那里sbahn更新计划暂时搁置。
发表于 2007-2-1 01:44:56 |
原帖由 cnil 于 2007-1-31 23:21 发表
每个国家铁路都有自己一个长期、一贯的运营模式。德国自己的模式虽然比较系统,但是可以说非常不适合中国铁路现阶段的情况。
与德国相比
1.我们市郊铁路完全没有系统开发,或者说是利用,如果希望有sbahn,改进 ...



部分赞同,现阶段去搬德国模式肯定是没有这个物质基础的,不过德国模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发展方向。

1.我们市郊铁路完全没有系统开发,或者说是利用,如果希望有sbahn,改进这一点需要很长时间。
首先就是城市中心区客运站的数量需要成倍增加,其次是与干线运输的协调、利益分配==,再次就是我们的普速电、内燃动车组基本等于空白,而这恰恰是市郊客运的必备条件(个人认为德国的机车+双层客车+控制车的市郊列车模式很不经济)


硬件系统不完善没话说,不过强调人为的在调度协调利益分配,那是企业管理上的不足,和基础建设没什么大关系。难不成就因为调度不过来,利益分不均,就认为好的方向不值得学习了。德国的tarifvervand就是很好的例子,各种运营商之间产生一个中间的结算组织,有钱大家赚。关机机车,说得难听点,中国铁路有多少空白那真的自己晓得,现在的高铁我们不还是空白的,结果如何,买啊。暂时自己做不出的,那就只有花钱买。


2.德国路网建设早已完成,路网成熟,即便是中国东部线路相对密集的山东+河南(面积和基本与德国持平,东北由于改建速度较慢暂时忽略)线路密度与德国相差还很远。

硬伤,只有花钱慢慢改造。

3.德国货运列车大多总重较轻,速度较高,只有极少数的5000t重载矿石列车。

单次运量可能并不高,但是频次高啊,而且德国是欧洲中专中心,光SBB每年借DB的铁路网也跑不少量了,在加上Railion自己的量,在欧洲觉得排在前列了。

4.德国既有线很多设计速度都比较高,因此高速车下线甚至IC这种机车牵引都可以在既有线达到200kM/h的速度。而同时由于货列密度较低,速度较高,客货冲突很小。

人货本来在德国就基本分离,或者打时间差,这和理想的调度密不可分。 人家单轨跑双向Sbahn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发表于 2007-2-1 01:47:18 |
原帖由 cnil 于 2007-2-1 01:21 发表

4800kW的145牵引4节客车当然不经济...


我这里山区要爬坡,比如schwarzwaldbahn,原来的老车有点力不从心。
发表于 2007-2-1 01:49:37 |
原帖由 cnil 于 2007-2-1 01:21 发表

4800kW的145牵引4节客车当然不经济...


DB 在很多线路上都在淘汰老的110/111车头,大势所趋。
发表于 2007-2-1 01:50:13 |
原帖由 bahn.comfort 于 2007-2-1 01:47 发表


我这里山区要爬坡,比如schwarzwaldbahn,原来的老车有点力不从心。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
以前总觉得145牵引市郊车浪费,110还好,后来又弄出个专门的146,居然机车上还有方向指示什么的,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动车呢...
发表于 2007-2-1 01:50:59 |
原帖由 bahn.comfort 于 2007-2-1 01:49 发表


DB 在很多线路上都在淘汰老的110/111车头,大势所趋。

现在是BR145/146了
发表于 2007-2-1 01:58:47 |
原帖由 cnil 于 2007-2-1 01:50 发表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
以前总觉得145牵引市郊车浪费,110还好,后来又弄出个专门的146,居然机车上还有方向指示什么的,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动车呢...

有阿 423 424 425 426 都是动车啊,不过那个位子没有双层车舒服,太硬。坐着超过3个小时,腰板受不了。现在南区西南区,电气化的部分除了这批动车,要么就是146拉的双层了。
1.jpg
发表于 2007-2-1 02:03:48 |
原帖由 bahn.comfort 于 2007-2-1 01:58 发表

有阿 423 424 425 426 都是动车啊,不过那个位子没有双层车舒服,太硬。坐着超过3个小时,腰板受不了。现在南区西南区,电气化的部分除了这批动车,要么就是146拉的双层了。

印象这些车都有自行车位...
就拿这个动车说事,中国动车太欠缺了。
假如我们要开s bahn首先要有类似的动车,另外郊区线路要求电气化,还要有专门公司来经营(参照法国模式,北京局估计可没这心开市郊),所以利益分配就是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车和干线列车之间的关系对国铁也是大问题。
发表于 2007-2-1 02:05:50 |
原帖由 cnil 于 2007-2-1 02:03 发表

印象这些车都有自行车位...
就拿这个动车说事,中国动车太欠缺了。
假如我们要开s bahn首先要有类似的动车,另外郊区线路要求电气化,还要有专门公司来经营(参照法国模式,北京局估计可没这心开市郊),所 ...

其实说白了是运营商害怕分赃不均,省事。懒得开发,不是没有能力。
发表于 2007-2-1 02:07:08 |
德国所有R列车,基本上都提供自行车位,好像是标配。
发表于 2007-2-1 02:07:45 |
原帖由 bahn.comfort 于 2007-2-1 02:05 发表

其实说白了是运营商害怕分赃不均,省事。懒得开发,不是没有能力。

由上而下,惯性思维认为铁路是长距离交通工具了。
发表于 2007-2-1 02:11:11 |
原帖由 cnil 于 2007-2-1 02:07 发表

由上而下,惯性思维认为铁路是长距离交通工具了。


德国大大小小的铁路公司,按照国内的思路想起来,那真的没法开了,换辆车要买张票。但是德国确实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对旅客来说只有一张票,至于怎么分成,那是运营商之间的问题。不要把难题转嫁给消费者。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17 07: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