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9|回复: 25

(讨论)如果引进的CRH2会造了,那么日本的500系、700系等是不是也就能够触类旁通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9 18:24:14 | |阅读模式
如果引进的CRH2会造了,那么日本的200系、500系、700系等等是不是也就能够触类旁通了??!


是不是也就能够发展出中国的高速列车系列了?


请车迷们讨论、预测一下?
发表于 2007-1-19 18:25:57 |
高速列车技术本来都是融会贯通的,他们的区别其实就是有一些雕虫小技的不同。

即使能吃透E2的技术,也可以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
发表于 2007-1-19 18:34:06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1-19 18:25 发表
高速列车技术本来都是融会贯通的,他们的区别其实就是有一些雕虫小技的不同。

即使能吃透E2的技术,也可以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

如果吃透CRH2的技术,绝对是世界先进.但是最先进还算不上,毕竟比原型车进行了不少简化.
E2-1000是日本最先进的车之一了.

不过两个事情还比较犹豫:一个是继续设计能力是否拥有,再有就是核心逆变系统能否在国内生产.北京地铁国产化这么多年了,因为国内电子技术的限制,VVVF变流系统依旧进口:L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8:37:33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1-19 18:25 发表
高速列车技术本来都是融会贯通的,他们的区别其实就是有一些雕虫小技的不同。

即使能吃透E2的技术,也可以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



你期望中国有自己的高速列车系列么?
发表于 2007-1-19 19:11:08 |
你这不但怀疑人家的智商,也怀疑人家的人格了:lol :lol
发表于 2007-1-19 19:44:27 |
我知道楼主的意思,我替你说了,工业上没有触类旁通那么简单,日本自己搞都还要很多年头呢,哪那么简单,自己造能接近原车就是厉害了。
发表于 2007-1-19 21:00:15 |
很多人认为原理设计是核心技术 其实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工具工装和工艺流程也很重要 另外还有如何将每个SE分解 并组合为适应装配的PP和CM
这些都是核心技术
事实上我们买的大型工装比一辆车还贵
发表于 2007-1-19 22:18:02 |
光技术上吃透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还有新干线打破传统的流线设计
发表于 2007-1-19 22:26:32 |
原帖由 山区高速 于 2007-1-19 18:37 发表



你期望中国有自己的高速列车系列么?


你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07-1-19 22:31:32 |
原帖由 金轮 于 2007-1-19 21:00 发表
很多人认为原理设计是核心技术 其实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工具工装和工艺流程也很重要 另外还有如何将每个SE分解 并组合为适应装配的PP和CM
这些都是核心技术
事实上我们买的大型工装比一辆车还贵


当然,还有管理方式、企业文化,这些也都是核心要素(也可以说是技术或艺术吧),这更是买不来的。
发表于 2007-1-19 22:34:46 |
原帖由 weiki 于 2007-1-19 22:18 发表
光技术上吃透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还有新干线打破传统的流线设计


中国人模仿制作别人的东西还不算太难,想搞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就难多了。

这跟中国的教育、科研氛围相关,跟历史文化相关,现在整个国家的制度都是不鼓励创新的(虽然口号整天喊要创新)。
发表于 2007-1-19 22:44:39 |
关键部分涉及专利,很难!:Q
发表于 2007-1-19 22:47:36 |
等我国把E2的技术吃透了..E2快要成古董车了..连个装窗玻璃时用的胶布也要靠进口.知道我们的差距有多大..何况还有很多配套的制造检修设备和半导体元件....
发表于 2007-1-19 22:48:16 |
这是一个几十年的长期过程,即便我们消化了E2的技术,但是我们没有一个长期研发的环境,也就是说即便我们自己吃透了E2我们也造不出比它更先进的车,没有这几十年的积淀,没有研发的经验,没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我们只能是原地打转。
就像我们引进6K造出ss7,引进8K,发展了ss4g,但是这么多年电力机车没有本质的进步,又要靠引进来提升整体的技术水平。
发表于 2007-1-19 22:58:04 |
看怎么说了,如果大举提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然后用于研发,那么有可能不需要几十年的沉淀,要是还要几十年,那不白引进了,建国才多少年,动车也没多少年,只要差不多缩短一个差距就是成功了,还是得给自己一些信心。
发表于 2007-1-19 23:00:53 |
原帖由 asoya 于 2007-1-19 22:58 发表
看怎么说了,如果大举提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然后用于研发,那么有可能不需要几十年的沉淀,要是还要几十年,那不白引进了,建国才多少年,动车也没多少年,只要差不多缩短一个差距就是成功了,还是得给自己一些 ...

要形成一个研发的良性循环确实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当然外部环境也非常重要。
技术是一方面,研究、创新的方法是核心,引进不来的。
发表于 2007-1-19 23:12:42 |
原帖由 freeman003 于 2007-1-19 22:47 发表
等我国把E2的技术吃透了..E2快要成古董车了..连个装窗玻璃时用的胶布也要靠进口.知道我们的差距有多大..何况还有很多配套的制造检修设备和半导体元件....

能否透露下CRH2国产化的东西都包括什么?
发表于 2007-1-19 23:16:39 |
还有一方面是更基础的,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加工手段)整体落后的国情上,想要建立世界一流的机车车辆设计制造能力就不可能。这个急不得。

如果40年前给中国转让0系,中国能仿出来么?能国产化率70%么?今天能把世界一流的E2-1000扒下来,这就是明显的进步了,与世界先进的水平大为缩小了。这远不是什么所谓的“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

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发表于 2007-1-19 23:18:52 |
原帖由 SARS007 于 2007-1-19 22:44 发表
关键部分涉及专利,很难!:Q


专利不是机密。
发表于 2007-1-19 23:38:21 |
[quote]原帖由 Nozomi500 于 2007-1-19 23:12 发表

能否透露下CRH2国产化的东西都包括什么? [/quote
第28列后国产化主要除了驾驶室前玻璃.变流变压.辅助电源.牵引电机.真空断路器.BCU..等等电路器件外基本国产化(有些是日本技术在中国造).另外开始加装应急通风电池.电视.电开水炉等等
现在在四方已经出现问题了。需要大量出动车出厂.国产东西也用的越来越多..现在的质量已经迅速变形...已经跟前18列相比了
哎.....:L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28 0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