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迷迷

回忆2003年那场激烈的论战--磁悬浮PK高速轮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21:17:51 |

回复 #200 HJN1988 的帖子

如果钱足够多,地下段也不成问题。

不用非和火车站靠在一起。深圳的会展中心,北京的团结湖,上海的世纪大道,广州的珠江新城之类都是城市核心区很好的地方。而且也不会受到铁道部的限制
发表于 2010-1-16 03:22:49 |
原帖由 老百姓动车 于 2010-1-14 16:23 发表

为啥非要这么说?因为你之前说铁路是垄断(客运市场)的。

如果广深高速公路跟广深铁路有竞争关系,那就不存在“广深铁路是垄断(客运市场)的”这一说法。


哦。。原来铁路客运没有垄断啊:lol
发表于 2010-1-16 04:26:58 |
原帖由 老百姓动车 于 2010-1-14 16:41 发表

好吧,就算前人说那是技术引进,那我问你,那时候的技术引进和现在“三位一体”的技术引进是一样的吗?拿学习方式举例。自己看书是学习,上大课听老师讲也是学习,有专职导师一对一指导也是学习。自己看书可能 ...


你继续狡辩好了。

原来引进技术,可能就是在若干系统上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其他地方不需要引进。。而且现在是全套引进,说明啥。。

现在的能力比原来都不如。。

你还可以继续狡辩下去,让别人看见,某些人在吹捧中国机车工业和贬低中国机车工业的时候,两种不同的论调。


至于机车车辆制造业私人投资?其他的不说,就说轨道交通产业,各地方政府都在拉南车北车落户本地,而不是自己独立去搞轨交产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项目不批。按照某些人的论调,国家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文件禁止私人投资。根据法规定义,没有禁止的就是允许的。

上海电气A车的事,和铁道部没关系?是因为业主--上海市政府对国产车质量不是很放心才延迟运用的?

如果业主是上海市政府的话,那么上海电气就是业主的儿子。。老子会对儿子不放心?
发表于 2010-1-16 04:28:10 |
原帖由 老百姓动车 于 2010-1-14 17:09 发表

当一家已经垄断了市场,他的成本已经是最低的,这种情况下,新进入者就没办法和他竞争。没办法,这就是自然垄断型经济的特征,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

你去日本看看,尽管东海道新干线有些年头了,速度也没有 ...


如果这是垄断市场的话,那世界上也没黑社会了。。

要和别人竞争,要买别人的设计,别人的技术,别人的材料,甚至是设备都是别人的关系户哪里买的高价货。。

看重庆被打黑的,那些人真是冤枉,还没铁道部黑呢。。:lol

[ 本帖最后由 单车BOY 于 2010-1-16 04:35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6 04:38:55 |
原帖由 老百姓动车 于 2010-1-14 23:24 发表

磁悬浮不归铁路运营的话,出于竞争考虑,铁路完全可以不允许磁悬浮在铁路车站周围1km内设站。


还是那句:

你是帮老百姓说话,还是帮党说话。。
发表于 2010-1-16 18:50:39 |
原帖由 老百姓动车 于 2010-1-14 23:24 发表

磁悬浮不归铁路运营的话,出于竞争考虑,铁路完全可以不允许磁悬浮在铁路车站周围1km内设站。


你开什么国际玩笑,难道TDB是黑社会?铁路的地界是划好的,车站外就是地方上管,你铁路线路也好,车站也好,界限外就是当地政府的地盘,不归你TDB管,还1km内不得设站?你有常识吗?
发表于 2010-1-16 18:53:59 |
原帖由 HJN1988 于 2010-1-15 20:06 发表

现在的体制是铁道部垄断,磁悬浮如果想成立公司,与铁道部竞争,铁道部能给磁悬浮提供便利吗?铁道部大可以拒绝磁悬浮在市区火车站旁设站,新站又无法建设,磁悬浮无法进市区。
不能进入市区的磁悬浮也是鸡肋。


TDB管不了他地皮外的事,而且在很多地方比如上海,地方政府比TDB更强势,车站规划恐怕还得听地方政府的
发表于 2010-1-16 19:17:55 |

回复 #207 z5z6 的帖子

呵呵,看看北京西站,你就知道,铁道部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发表于 2010-1-17 10:55:19 |
吵了那么多,cxf有后车超越前车的道岔吗?京沪线当中不停站吗?停站时让后车也停着?,京沪就不可能有直达车,时速430的cxf旅速可能200都达不到,这还用讨论吗?当初想先搞沪杭线,因为沪杭当中只设了一个嘉兴站,无法跨越影响不大,无知百姓谈谈还可以,专家谈这个问题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托
发表于 2010-1-17 11:43:43 |
原帖由 ym106 于 2010-1-17 10:55 发表
吵了那么多,cxf有后车超越前车的道岔吗?京沪线当中不停站吗?停站时让后车也停着?,京沪就不可能有直达车,时速430的cxf旅速可能200都达不到,这还用讨论吗?当初想先搞沪杭线,因为沪杭当中只设了一个嘉兴站 ...

如果这样,沪杭修CXF当作城际线的毫无竞争力,
设站太多影响速度,
设站太少就和高铁的作用一样,重复建设了。
发表于 2010-1-17 18:40:43 |

回复 #210 chn2usa 的帖子

设站多必然不影响速度啊,跨越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0-1-17 18:41:41 |
原帖由 ym106 于 2010-1-17 10:55 发表
吵了那么多,cxf有后车超越前车的道岔吗?京沪线当中不停站吗?停站时让后车也停着?,京沪就不可能有直达车,时速430的cxf旅速可能200都达不到,这还用讨论吗?当初想先搞沪杭线,因为沪杭当中只设了一个嘉兴站 ...

谁告诉你磁悬浮不可以设越行线?只是,目前的常导技术,道岔转换速度比较慢,对密度有一定影响(当然,这不是最主要影响密度的。)
发表于 2010-1-17 20:38:09 |
原帖由 chh918 于 2010-1-14 22:12 发表
东海道新干线载客率将近饱和状态,未来会新建东京大阪磁浮线 ????

2005年日本总人口就开始人口减少,日本60岁以下人口快速下降,一年减少70-80万。

现在日本国内没人再提磁浮线(最近日航股价到了1日 ...




JR东海会社于09年12月就建设磁悬浮中央新干线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正式提交调查报告,初期建东京至名古屋段,走直线,计划2015年通车。

另据报道,该公司东松本正之社長表明东京始发站考虑设在东京站或品川站,投资约5万亿日元,建成后将停运现有的‘希望号‘,全部转移到磁悬浮。
发表于 2010-1-17 20:43:39 |

回复 #213 tcshi 的帖子

按某些人的说法,这是不是“被磁悬浮”:lol
发表于 2010-1-17 20:59:33 |
打字错误,更正如下

初期建东京至名古屋段,走直线,计划2025年通车。
发表于 2010-1-17 21:47:27 |
据日本每日新闻社1/8报道,JR东海会社的葛西敬之董事长表示,计划将现有山梨县的磁悬浮实验线路从18.4公里延长至42.8公里,2013年建成后,有可能先于名古屋正线对外营业,旨在投资的早期回收和培训未来磁悬浮新干线的从业人员。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日本已在实施后高铁时代的计划,自60年代第一列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至今,日本已有40多年的高铁经验,如果轮轨高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不会花这么大的本钱开发磁悬浮。JR东海现在是股票上市的民营企业,没有国家财政补贴,决心做如此巨大的投资(5万亿日元=约3500亿人民币),主要原因之一是来自与航空的竞争,还有就是抢占未来国际市场的先机,为未来后高铁时代的标准定调。日本国土面积只有我国的1/26,还要建造磁悬浮?值得我们深思。
发表于 2010-1-17 22:24:00 |

日本超导磁悬浮与轮轨高铁造价比较

出典:Wikipedia百科辞典

比较案例:东京--名古屋直线方案C(直线)286公里

超导磁悬浮:  51000亿日元(178.3亿日元/公里)
轮轨高铁:         41800亿日元(146.2亿日元/公里)

超导磁悬浮比轮轨高铁贵约22%,但全程所需时间是40分比79分,快将近1倍,故运力为167亿人公里比82亿人公里。
发表于 2010-1-17 22:31:06 |
原帖由 tcshi 于 2010-1-17 21:47 发表
据日本每日新闻社1/8报道,JR东海会社的葛西敬之董事长表示,计划将现有山梨县的磁悬浮实验线路从18.4公里延长至42.8公里,2013年建成后,有可能先于名古屋正线对外营业,旨在投资的早期回收和培训未来磁悬浮新 ...

你也可以理解为,东京大阪全通(如果可能的话)时东海道新嘎县寿命也到了(100年)~
发表于 2010-1-17 22:47:37 |
与日本超导磁悬浮178日元/公里=约12.5亿人民币/公里相比,沪杭常导磁浮线如果能够做到2.5亿/公里就只有1/5的投资,当然
人均GDP我们是日本的1/10以下。从经济角度讲越晚建造价越高,相反越早建高端乘客也越少。
发表于 2010-1-17 23:13:03 |
原帖由 单车BOY 于 2010-1-16 04:38 发表


还是那句:

你是帮老百姓说话,还是帮党说话。。

没理了?辩不过了?开始东拉西扯了?

[ 本帖最后由 老百姓动车 于 2010-1-17 23:53 编辑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5-19 18: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