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3号线一期开通 带来成都地铁之变 www.chengdu.gov.cn 2016-08-03 来源:成都日报
【字体: [url=]大[/url] [url=]中[/url] [url=]小[/url] 】 [url=]赞[/url] [url=]打印[/url] 分享
成都地铁线网中最为重要的“米字骨架”正式成形 7月31日实现开通试运营的3号线一期,不仅成为这几天大家热议的“新网红”,而且对成都地铁线网、客流等多方面都带来了极大变化。
线网之变
成都地铁“米”字骨干网已成形
历时4年多的建设与运营筹备,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于7月31日正式开通。随着3号线一期工程的开通试运营,成都地铁线网中最为重要的“米字骨架”正式成形,对缓解成都市区的交通压力将起到明显效果,成都地铁开始全面进入线网化运营时代。
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中心城区加密成网,天府新区核心成网,两核互动加强,放射骨干形成,全域基本覆盖”的工作要求,我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围绕2020年实现在建和通车总里程“650+”目标,加速推进成都地铁城市建设。在此背景下,经过4年多的建设与运营筹备,3号线一期工程于7月31日正式开通。
“成都地铁线网中最为重要的‘米字骨架’正式成形,成都地铁开始全面进入线网化运营时代。”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饶咏告诉记者,地铁3号线的开通,标志着成都地铁网络化运营时代全面开启,投入运营的换乘车站增加至6座,其中新增3个换乘站,省体育馆站同1号线采用十字换乘,春熙路站、市二医院站分别同2号线、4号线采用T形换乘,成都地铁线网“米”字形骨干网已经成形,极大地方便乘客出行。
客流之变
3号线一期成为“吸客”大线
就在7月26日,成都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做客电台节目时就表示,3号线一期将有望成为成都地铁的又一客流大线——预计开通初期日均客流量将达到40万人次。每天日均客流40多万人次和其他已经运行的3条线路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举一个例子来说,现在4号线一期开通将近7个月时间了,客流量才33万人左右,而3号线一期一开通就达到了40万,负荷相当大。”那么,拥有如此强大“吸客力”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因为3号线一期是东北西南走向的,穿越城市核心地带,单边运营时间只有34分钟,也就是从军区总医院坐到太平园只需要34分钟时间,大大缩短了自驾或者是坐公交的时间,对市民而言非常方便,所以我们预测这条线路一开通客流压力就会比较大。”该负责人表示。
而3号线一期开通后的客流数据也显示了该线的确拥有巨大的“吸客力”——8月1日是成都地铁3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后迎来的首个工作日,也是成都地铁全面进入线网化运营的第一个工作日,联动效应初显,换乘客流增幅明显——在早高峰,省体育馆站进站客流急剧增加,3号线换乘1号线乘客也较多,仅8∶00-9∶00换乘1号线往南方向的乘客就达到5700人次。对比以往,线网总进站客流较开通前工作日(周一)增加7%,换乘客流增加27%,线网总客流增加12%。而成都地铁数据统计显示,7月31日开通首日,3号线客运量达18.89万人次。
对比此前新开通的地铁线路,4号线一期开通首日客流大约13.9万人次,2号线开通时有10万人次,1号线大约在数万人次。“成都进入地铁时代6年,地铁逐步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从这份数据对比可以看出,3号线开通首日客流量已远超之前线路首日客流量。”成都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7月31日的进站客流数据来看,人数最多的是春熙路站,大约有2万多人次;其次是动物园站,有1.6万多人次,然后军区总医院站也达到1.3万多人次。此外,省体育馆站、红牌楼站当日客流也均破万。仅从首日数据,已可以看出,3号线对周边已经显现出带动作用。
知名度之变
3号线成为全国“网红”
7月31日,全球首列“熊猫主题列车”在3号线上线首日,即成为成都市民眼中的“网红”,在朋友圈以刷屏之势疯狂转发;在网络上也一直热度不减,得到了很多大V的转发。而3号线一期7个惊艳亮相的艺术站点,也受到盛赞。
熊猫大道、动物园两大特色车站展示了服务的细腻;驷马桥、高升桥、红牌楼更显文化的传承;萌萌哒的“盼达”号更是融化了全国人民的心。7月31日,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萌萌哒的“盼达”号列车全球首发,共计45家中央、省市媒体纷纷到场,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同时还有10余家新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人民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中央新媒体平台以及环球时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推广,连中央电台1套都播发了成都地铁3号线开通的消息,而且将“熊猫主题列车”定义为全球首列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地铁列车。
有评论表示,中国的文化名城并不只有成都一座,但要将“文化”与“温度”结合得恰到好处的,成都必有一席之地。在成都,“文化”不再是只印刷在教科书上的文字和图片,不再是只陈列于博物馆内的古董和文物,不再是高高在上不能触及的符号,也不再是冰冷遥远与我无关的历史。成都文化的温度来自于细节。刚刚开通的地铁3号线,7个文化艺术重点站的打造,个个都有成都特色。而成都的文化,在车站上演绎,在列车上表现,被赋予了更多更生动的形态,无处不在,浸润心田。事实证明,这一更加亲民和易于接受的文化表达和传播方式,理所应当地受到了广泛地关注与认同。
记者 袁弘
地铁3号线一期之后 成都轨道交通还有什么值得期待
中心城区加密成网,天府新区核心成网,两核互动加强,放射骨干形成,全域基本覆盖——以3号线一期开通为契机,我们展望成都轨道交通带来的更多惊喜——
期待1 多条线路年内将实现开工
随着3号线一期建成开通试运营,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全面加快。“今年是成都地铁进入线网建设的‘攻坚年’,年内还有18号线、6号线一二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5条线路将相继开工,线路里程共187公里,加上2015年的续建项目,2016年在建地铁项目总里程将达到约376公里,创历史新高。”成都地铁建设分公司负责人表示。
目前,地铁6号线一二期已完成可研报告和所有支撑性报告;地铁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可研报告和支撑性报告正在编制中;地铁10号线二期项目可研报告已基本完成。成都正抓紧开展设计、报批、招商和施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上述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
目前我市还规划了多条有轨电车线路,其中正在建设的是蓉二号线(工程名IT大道有轨电车),这条线路从2015年底开展前期工作,2016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因为这条线路在建设过程当中将与地下综合管廊同步实施,所以在进度上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整个建设计划还是按照2018年开通这个目标节点来推进的。而现在最新的有轨电车项目是正在推进的都江堰旅游专线,这条线路计划在今年年底开工建设。该线路全程20.3公里,由“1条主线+2条支线”构成——主线起于成灌快铁离堆公园站,止于青城山新山门,并预留线路延伸至街子古镇,支线包括熊猫谷支线、成灌快铁都江堰支线;项目全程27个站点,连接都江堰景区、熊猫谷、万达旅游文化城、青城山景区等核心景点,构建黄金旅游轨道交通路线。
期待2 明年将有3条地铁线路开通
线路开通是市民最为欢迎的利好消息。根据现有建设进度,明年将迎来成都地铁加密成网的通车“第一波”高峰,4号线二期、7号线、10号线一期三条线路都有望在明年开通运营。
其中4号线二期工程分东西延线,设站14座,其中西延线位于成温邛发展走廊,从非遗博览园站往西依次为马厂坝、凤凰大街、涌泉、光华公园、南熏大道、凤溪河、杨柳河、万盛;东延线位于成龙发展走廊,从万年场向东依次为槐树店、来龙、十陵、成都大学,日后还将延伸至明蜀王陵和西河镇。西延线已于今年3月实现洞通,东延线今年5月实现洞通。预计西延线在明年6月开通,东延线则于明年8月开通。7号线为我市目前第一条地铁环线,全线不仅拥有18个换乘站,而且还同步建设了多座下穿隧道和上跨桥。预计明年年底通车。10号线一期为机场专线,将连接中心城区和双流国际机场T1、T2航站楼。
期待3 全国最大轨道交通网络已经绘出
目前,《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已完成,全市远景规划形成39条线路、总规模达2370公里的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2370公里的线网规模,据我们了解,是目前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最大的‘一张网’。”指着密密的线网规划图,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万小鹏说。
全国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会是怎样的一张“网”?这其中又隐含了怎样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脉络与思路?“这一轮轨道交通线网修编体现了四个目标。”万小鹏向记者一一道来:轨道交通从服务城市规划区到市域满覆盖转变;线网结构从单中心线网结构到“双核”相对独立成网结构转变;线网密度从中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线网密度转变;市内对外重要交通枢纽均有两条以上城市轨道交通相连。
中心城区如何实现“加速加密成网”?指着线网,万小鹏向记者解读:在原规划18条线路、413公里线网的基础上对线路进行了加密、重组和优化,将半径线贯通为直径线,重点强化了贯穿市中心的地铁快线、加密了城北区域线网,形成23条线路,规划新增里程约225公里,总里程约638公里,线网密度约1.30公里/平方公里,形成“双环加放射”的线网结构。需要注意的是,这23条线路中,将包含地铁、有轨电车以及地铁快线等多种形式,加上“10-15分钟可达轨道车站”目标的实现,未来成都轨道交通的便捷程度令人期待。2370公里的线网由规划图变为实景图后,城市交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到时候我们会实现'778',即机动车占出行总量的7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0%,其中轨道交通占公交的80%;线网密度不低于1公里/平方公里,市民在10-15分钟就可以找到轨道交通车站。这与巴黎、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水平相当。”他说。记者 袁弘
相关新闻
成都地铁运营6年来首次
4号线昨晨因故障“临停” 18分钟后恢复运营
昨天上午近9点,成都地铁4号线临时“停摆”,18分钟后恢复运营。成都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故障发生时已近9点,8∶20—8∶40才是客流量最大的早高峰,该事故与线网运行压力无关。而像昨天这种故障无法排除、导致救援的情况,是成都地铁开通运营6年来第一次发生。
昨天上午8∶56,一列从非遗博览园往万年场方向开行的列车,在即将进入玉双路站时,列车出现故障、自动停下,全线车辆按指挥纷纷“临停”。随后,成都地铁运营公司官方微博发出一则简短的消息称“因设备故障,目前地铁4号线玉双路往万年场方向的列车预计延误15分钟以上,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据成都地铁运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当时司机和赶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急处置无效后,该公司启动了应急救援程序,后面的列车将乘客在市二医院站清空,推着故障车抵达万年场。18分钟后,故障排除,4号线重新恢复运营。
据该负责人表示,像昨天这种故障无法排除、导致救援的情况,是成都地铁开通运营6年来第一次发生。按照成都地铁应急预案,设备故障无法短时间内恢复时就会启动应急救援。地铁因故障原因延迟15分钟以上的情况,成都今年以来发生了2起,上一起在7月25日,地铁1号线因站内电力故障,临时“停摆”了28分钟。“全国有26个城市开通了地铁,这些城市每年都有‘临停’事件,以上海为例,仅7月就发生了16起,涉及6条线路,故障原因有车辆故障、信号故障、供电故障等。全国地铁城市会定期就延误事件做比较,从今年的数据来看,成都地铁因故障清空乘客的频次在全国范围内是比较低的。”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成都地铁刚运营6年,列车还很“年轻”,车辆故障是一种很偶发的现象。成都地铁一般工作日高峰期,全网有123列车在线上运行。而随着设备的老化,列车故障可能会增多。目前,成都地铁正在上线“设备状态的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对列车的部分点位实时监测,在故障发生前可自动报警。该负责人表示,将强化故障排查和应急处置,以降低对乘客出行带来的影响。
(记者 袁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