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pardor

假如先上京沪,争议会比如今小得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8 11:13:12 |
何祚庥这帮子货色:lol
发表于 2009-12-28 11:16:41 |
原帖由 macropolo 于 2009-12-28 11:13 发表
何祚庥这帮子货色:lol

老何反伪科学确实是个明白人。其实长远来看,贴地飞行器肯定是发展方向,磁悬浮是最原始的一种贴地飞行器。
发表于 2009-12-28 11:16:55 |
原帖由 ymx 于 2009-12-28 10:49 发表



喝血号不就是从广深线得来的美名。


人家是铁路公司 允许他上调 如果所有铁路局都允许上调 哼哼。。。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11:36:34 |
原帖由 djf 于 2009-12-28 11:16 发表

老何反伪科学确实是个明白人。其实长远来看,贴地飞行器肯定是发展方向,磁悬浮是最原始的一种贴地飞行器。

我不否认何祚庥是个有良心、有正义感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他的学识和品格可配得上大家的称谓,但问题是,科学和经济有时是两码事,磁悬浮是未来的方向,但你不能否认当年的轮磁之争,以及华允璋等跟着凑热闹提出来的摆式车论调十分不合时宜,彼时正是中国经济大起飞的阶段,这样的争吵严重的拖了后腿,京沪如此重大的干线,竟然是3大干线中最后一个实现电气化的,这就很不正常了。
发表于 2009-12-28 11:38:54 |
原帖由 pardor 于 2009-12-28 11:36 发表

我不否认何祚庥是个有良心、有正义感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他的学识和品格可配得上大家的称谓,但问题是,科学和经济有时是两码事,磁悬浮是未来的方向,但你不能否认当年的轮磁之争,以及华允璋等跟着凑热闹提 ...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两个城市 谨慎 谨慎啊
发表于 2009-12-28 12:26:54 |
原帖由 pardor 于 2009-12-28 11:36 发表

我不否认何祚庥是个有良心、有正义感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他的学识和品格可配得上大家的称谓,但问题是,科学和经济有时是两码事,磁悬浮是未来的方向,但你不能否认当年的轮磁之争,以及华允璋等跟着凑热闹提 ...


当年京沪既有线都没有电气化,上来就修高铁就是个笑话.
06年沪宁就大规模跑动车了,武广晚了3年呢.

其实比较合理的是06年京沪电气化完工后高铁开工,那样的话按现在的施工速度,过几个月就可以通车了.但是当时的阻力主要是经济过热,没法上那么多项目.
发表于 2009-12-28 13:40:17 |
要说经济发展程度,武广上没两个城市之和能比得上京津之和。
那为什么武广单价比京津还贵,莫非跟北京地铁2元票价一个道理么???
发表于 2009-12-28 13:45:19 |
原帖由 andmm 于 2009-12-28 13:40 发表
要说经济发展程度,武广上没两个城市之和能比得上京津之和。
那为什么武广单价比京津还贵,莫非跟北京地铁2元票价一个道理么???



定价标准到底是什么???可能铁道部自己的不清楚。
按线路/车辆标准(成本)定价,那武广跟京津应该相同,可现实是武广略高于京津。更不要说广深的天价了。
按经济发达程度(需求)定价,广深定价高也就算了,可武广凭什么比沪杭、沪宁贵?比京津贵?
发表于 2009-12-28 13:49:01 |
原帖由 louishan 于 2009-12-28 10:21 发表
广州东-深圳139km,除2对标杆车外,旅速约113kmph。75元二等座。这个票价极其不和谐。但声讨的人却很少。


相信京沪、沪杭开通,按这个价格来,声讨的人也不会比武广多。
湖北湖南的经济,跟京津鲁苏沪浙粤相比,还是欠缺不少。
发表于 2009-12-28 13:50:45 |
原帖由 heracles 于 2009-12-28 09:56 发表
京沪比得上京广客流??


沿线肯定是京广多,毕竟京广长。
端到端,肯定京沪多。
发表于 2009-12-28 14:52:27 |
武广高铁是京沪高铁的试验。。。
发表于 2009-12-28 15:03:20 |
原帖由 不嘿不爱 于 2009-12-28 14:52 发表
武广高铁是京沪高铁的试验。。。

京津城际是所有350高铁的试验线。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15:12:49 |
原帖由 leland 于 2009-12-28 12:26 发表


当年京沪既有线都没有电气化,上来就修高铁就是个笑话.
06年沪宁就大规模跑动车了,武广晚了3年呢.

其实比较合理的是06年京沪电气化完工后高铁开工,那样的话按现在的施工速度,过几个月就可以通车了.但是当 ...

      当年京沪既有线没有电气化的重要原因就是轮磁之争,而当时磁悬浮是占主导的,按当时的看法,建设磁悬浮,既有线改货运足以,没有电气化增容的需求。当年上海磁悬浮上马,就是为京沪磁悬浮铺路做试验滴,但结果也是因为票价高昂,质疑不断,致使磁悬浮落了下风。而后的京津城际彻底终结了争执。
      唉,要是没有这些幺蛾子事情,情况就乐观多了。武广如今的被动局面可谓是铁道部一手造成的,以京沪全线为例,抛开沿线3省3直辖市的经济实力比湘鄂强多少不说,单说铁道部的工作,南京广除去武汉——长沙有D车外,前面根本没有动车,客流培养等于零,让旅客一下子接受高出数倍的票价,人家不跳脚骂大街才怪。如果分段开通,先通武汉——长沙南和广深,其他路段待京沪投入使用后再行投入,舆论压力就小了,可问题又出现了,南京广的瓶颈要长时间存在,而且南京广的线路条件也不适合开行动车,真是里外不是人呐!只能说,心急吃了块热豆腐,结果如今烫出一嘴大燎泡!:lol

[ 本帖最后由 pardor 于 2009-12-28 15:15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28 15:20:05 |
原帖由 pardor 于 2009-12-28 15:12 发表

      当年京沪既有线没有电气化的重要原因就是轮磁之争,而当时磁悬浮是占主导的,按当时的看法,建设磁悬浮,既有线改货运足以,没有电气化增容的需求。当年上海磁悬浮上马,就是为京沪磁悬浮铺路做试验滴, ...


我感觉开武广就是为了解决货运问题啊  我们这里到了4点7点之间一个区间客车是两台 货车是4台

一路就是 区间停车 机外停车 站内停车 然后再通过 速度上不来啊
发表于 2009-12-28 16:01:18 |
原帖由 pardor 于 2009-12-28 15:12 发表

      当年京沪既有线没有电气化的重要原因就是轮磁之争,而当时磁悬浮是占主导的,按当时的看法,建设磁悬浮,既有线改货运足以,没有电气化增容的需求。当年上海磁悬浮上马,就是为京沪磁悬浮铺路做试验滴, ...


实际上磁浮派的华允璋的思路就是电气化+摆式车挺几年,然后上磁悬浮.
另一派主张速修高铁,把电气化的钱省了.

实际上既有线即使改货线,也是需要电气化的.没有电气化,说明线路还有潜力,离饱和还差得远.
发表于 2009-12-28 16:05:54 |
武广没有机会培养客流不假,不过本来广州的人就有钱,广深城际的培养其实已经很厉害了.武汉长沙也都有不少动车.就是只走武广线的那部分乘客没有.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既有线太烂,不值得修了.

实际上网络上意见大的那些人,未必真是武广的潜在乘客,很多就是打酱油过来骂一下而已.
发表于 2009-12-28 16:08:27 |
我印象中02-05年华东地区电荒(好像只有山东幸免)很厉害,很多地方居民用电都不能保证。不知道京沪电化很晚跟这个有没有关系。那个时候从山东到浙江都没有一寸电气化铁路。

[ 本帖最后由 happying 于 2009-12-28 16:11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28 16:17:21 |
原帖由 happying 于 2009-12-28 16:08 发表
我印象中02-05年华东地区电荒(好像只有山东幸免)很厉害,很多地方居民用电都不能保证。不知道京沪电化很晚跟这个有没有关系。那个时候从山东到浙江都没有一寸电气化铁路。


当然有很大关系.总之高铁的各种决策过程,历史原因很多,但是过去了大家就忘了.

其实武广高铁这事,某些铁黑也就闹几天.如果想留在历史上的话,只能是笑话.
发表于 2009-12-28 16:32:42 |
原帖由 pardor 于 2009-12-28 11:36 发表

我不否认何祚庥是个有良心、有正义感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他的学识和品格可配得上大家的称谓,但问题是,科学和经济有时是两码事,磁悬浮是未来的方向,但你不能否认当年的轮磁之争,以及华允璋等跟着凑热闹提 ...

得了吧!假如没有轮磁之争,京沪高铁10前修成,以当时的铁路水平而言,中国只能基本上全线进口,票价只会更高,当时能有多少人坐得起?
其二,以市场为诱饵,使我国基本上掌握了高铁技术,钱都给了外国,现在上高铁,钱大部分由中国赚,这笔帐怎么算?高铁成了市场换技术的典范——谁说市场换技术行不通!至于汽车业,那是由于当时的决策水平有限,但最主要的是市场太小,店大欺客,客大压店,你太小当然只能受别人欺侮啦。技术是拧不过市场的,就象美国,对某个中小国家关闭市场,可以决定其兴衰的,可见市场的威力。
发表于 2009-12-28 16:37:13 |
04年顶住愤青压力,决定引进250时速的动车组,并在既有线上先用,确实是个非常艰难而正确的决定.
实际上高铁没有在07以前大面积开工,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车的问题,没有车,路修了也是白修.

原帖由 lsgonglu 于 2009-12-28 16:32 发表

得了吧!假如没有轮磁之争,京沪高铁10前修成,以当时的铁路水平而言,中国只能基本上全线进口,票价只会更高,当时能有多少人坐得起?
其二,以市场为诱饵,使我国基本上掌握了高铁技术,钱都给了外国,现在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6-21 1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