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1:18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18以前的老桥墩,看来线路曾经修改过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1:43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19来到联络线852KM,走行18公里 巧遇货列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2:08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20港口隧道南口有工务段的工房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2:31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21港口隧道出现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3:05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22列车进入隧道了P.S.原本有个大胆的想法:扒车过黄河,后来怕过黄河被武警看到“就地正法”,作罢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3:31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23联络线第二号隧道:港口隧道(935m)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4:03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24考虑到出到港口隧道北端可能被武警拦下的可能,我们准备翻过山梁,一则可以俯瞰黄河桥,二则少走弯路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4:27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25误入“无人村”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4:58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26真的很少人,另外这里的很多砖瓦都取自潼关的古城墙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5:26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27陕西八大怪之一:房子半边盖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5:52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28视野逐渐高了起来,可以看到高速公里港口镇出口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6:25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29可以看到黄河了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6:59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30港口镇的一部分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7:25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31来到“塬”上,寻找靠近大桥的田间小路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4:57:55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32HOUXIXIAN精力无限,脚步踏踏实实,而我就点疲累,脚面生疼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5:03:51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33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但我们却越走越迷糊,已经在稻田里走了半个钟头了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5:05:28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34农业大发展,麦子大丰收~随着这一片片麦浪,我们离大桥愈来愈近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5:06:27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35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朝思暮想的风陵渡黄河大桥
风陵渡
风陵渡位于黄河从北到南,继而从西折东的转折处,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冲,这也是山陕峡谷的终点了。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这里,相传是黄帝贤相风后发明指南针战败蚩尤的地方。风后殁后,黄帝把他葬在他战斗过的地方,谓之风陵。旧址在今镇东里许,其地称风陵堆。由此,渡口称风陵渡,集镇则演变成风陵渡镇了。风陵渡,古称风陵关,唐圣历元年( 689),于风陵堆南置关,叫风陵津。明清时在此设巡检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运输事宜。这处“鸡鸣一声听三省”的渡口,历史上一直以摆船渡河,来连接陕豫二省。正是“挽输今正急,忙煞渡头部”。而今,一座铁路大桥将南同蒲路和陇海路连接在一起,把黄河天堑变为通途。1500米长的黄河大桥飞跨南北两岸,连接三省人民。凤凰咀上的引黄电灌站,吞波吐浪,灌溉着万顷良田。古老的风陵渡已增添了现代化的风韵,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四方客人。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5:07:13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36天下黄河九百九十九道弯,在中国地图上,一眼便可看到黄河上唯一一个小于90°度的折弯,那就是以千古雄关而名扬天下的潼关。
   潼关是全国第三产金大县,位于关中平原东端,秦晋豫三省金三角,是大西北的桥头堡,陕西的东大门,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之说。潼关东与河南省灵宝市毗邻,西连华阴市,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北濒黄河、渭河与大荔县及山西省芮城县隔水相望。潼关,以黄河从北向南冲击关山,取名“冲关”,后因关西1华里有潼水而更名为潼关。
    潼关位于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之处,面积526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依次呈现三种地貌,南部小秦岭山区,中部台塬区,北部黄河川道,黄河上有由泥沙堆积而成的唯一的内河岛屿——鸡心岛。境内桐峪的八道脑为最高峰,海拔2132.10米,黄河出境处海拔325.70米,为全县最低点。

finley 发表于 2005-6-5 05:07:52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


137一号桥风陵渡黄河大桥壮观无比,全长全长1180米,属上承式钢桁架简支梁,共24孔桥眼。该桥连接了晋陕两岸,成为黄河流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跨越黄河桥,游走于西太两局间(三)暴走风孟联络线,欣赏黄河风陵渡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