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SHA 发表于 2004-9-11 14:06:53

Alstom的动力分散式高速列车

下面引用由雨中风在 2004/09/11 01:02pm 发表的内容:
也太瘦了吧!

呵呵,胖瘦不是设计的问题,那是限界规定好了的,欧洲限界下的车体宽度只能这么大了。
如果象日本那样,不需要考虑和既有线兼容,就可以把限界宽度放宽,车体也可以做得更宽些,还能够增加定员。

hakutaka 发表于 2004-9-11 14:27:33

Alstom的动力分散式高速列车

不过目前是日本利用踏板和既有线界限(虽是窄轨但是大于英国的准轨界限)兼容。这个显然是廉价有效的。我国人多,应该将界限放宽。

TR-SHA 发表于 2004-9-11 15:38:14

Alstom的动力分散式高速列车

下面引用由hakutaka在 2004/09/11 02:27pm 发表的内容:
不过目前是日本利用踏板和既有线界限(虽是窄轨但是大于英国的准轨界限)兼容。这个显然是廉价有效的。我国人多,应该将界限放宽。

放宽既有线的限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操作起来难度太大——所有已经建成的轨旁设施都要改动:从机车车辆厂的制造设备,到沿线的桥梁隧道以及信号机接触网、再到车站的站台位置等等等等,没人会愿意出这个钱的。
另外,在改造之后,所有的既有机车车辆又都会对不上站台,还得再改一遍。
“我国人多,应该将限界放宽”的说法,基本上没有根据。从没见过中国进口的大客车和飞机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就加宽客舱的……
我国人多,但是坐火车旅行的人次并不多,目前完全没有必要放宽既有线限界,等到哪天火车都象上下班时的地铁一样拥挤了再考虑这个问题不迟。

hakutaka 发表于 2004-9-11 22:21:00

Alstom的动力分散式高速列车

下面引用由TR-SHA在 2004/09/11 03:38pm 发表的内容:
放宽既有线的限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操作起来难度太大——所有已经建成的轨旁设施都要改动:从机车车辆厂的制造设备,到沿线的桥梁隧道以及信号机接触网、再到车站的站台位置等等等等,没人会愿意出这个钱 ...

呜呜……我不是说既有线……我是说如果建设高速专线应当放宽界限,采用大容量宽体车辆……再次被误解。

CSRCNR 发表于 2004-9-12 14:21:16

Alstom的动力分散式高速列车


图片的确是ALSTOM的AGV列车,也就是能跑350km/h的动力分散铰接式高速动车组。如果数量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已经造出3辆车了,并且做了部分试验。未有运营实绩。
AGV是ALSTOM与SIEMENS公司的VELARO(ICE3)动车组竞争西班牙高铁项目而开发的,最后败给了SIEMENS,AGV距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的工作要完成。
因为采用铰接技术,而轴重又受限,故其车体长度较短;至于车宽,则是如上面朋友所言,是由于欧洲的限界与我国的不同。
欧洲高速机车车辆的设计追求的是豪华舒适,且把乘坐高铁作为主要交通方式的人不是很多,乘坐的人很多是试乘或旅游者(呵呵,是不是有点象上海的磁悬浮列车了?);这与我国、日本把火车作为一般交通工具在性质上就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更多追求的是载客量,仅在小部分车辆上讲究点舒适豪华。
管窥之见,欢迎批评。

poohclr 发表于 2006-8-24 13:53:53

为什么欧车车厢总是只有一个门?

QQme 发表于 2006-8-24 14:11:44

这次广深线要用的CRH1也是一个车门的。。。

rogerluojie 发表于 2006-8-24 15:00:05

原帖由 poohclr 于 2006-8-24 13:53 发表
为什么欧车车厢总是只有一个门?

一般欧洲高速铁路的运量小于日本的新干线很多, 所以就用一个门了, 不像日本的用两个.

E2-1000 发表于 2006-8-24 15:47:31

好窄的车体哦
如果是在中国应该不是很适应吧

大海上 发表于 2006-8-28 15:59:00

漂亮啊~~~~ 支持

26路车队 发表于 2006-8-28 20:52:08

原帖由 大海上 于 2006-8-28 15:59 发表
漂亮啊~~~~ 支持 不是我泼冷水,这车的确不适合中国的高速客运。

Hercules 发表于 2006-8-29 14:39:36

原帖由 26路车队 于 2006-8-28 20:52 发表
不是我泼冷水,这车的确不适合中国的高速客运。
车体太窄了。

yehorse 发表于 2006-8-29 20:32:55

原帖由 26路车队 于 2006-8-28 20:52 发表
不是我泼冷水,这车的确不适合中国的高速客运。

引进国内的话肯定要加宽车体,CRH3就由原来ICE的2950mm加宽到3250mm。

QQme 发表于 2006-8-30 21:13:44

原帖由 yehorse 于 2006-8-29 20:32 发表


引进国内的话肯定要加宽车体,CRH3就由原来ICE的2950mm加宽到3250mm。
确定加宽吗?我看韩国引进的法国TGV根本就没有加宽。。。和站台之间的间距。。。不是一般的大。。。

hakutaka 发表于 2006-8-31 00:42:16

原帖由 yehorse 于 2006-8-29 20:32 发表


引进国内的话肯定要加宽车体,CRH3就由原来ICE的2950mm加宽到3250mm。
说得轻巧,那么基本等于重新设计,重新核算,成本不小……
韩国引进TGV也没有改车体

yehorse 发表于 2006-8-31 01:29:34

原帖由 QQme 于 2006-8-30 21:13 发表

确定加宽吗?我看韩国引进的法国TGV根本就没有加宽。。。和站台之间的间距。。。不是一般的大。。。

100%确定,韩国是韩国,我国是我国。

我国引进的四种动车组基本上就是重新设计。尤其是alstom和bsp的车,改动相当大,不是一般的大。日本的车改动也不小,动力配置改了,转向架改了,受电弓也不是原产的,等等吧。西门子的车具体数据还没有拿到,不太清楚改动有多大,但就外电报道的新闻上看,确实加宽了30cm。

QQme 发表于 2006-8-31 12:30:57

原帖由 yehorse 于 2006-8-31 01:29 发表


100%确定,韩国是韩国,我国是我国。

我国引进的四种动车组基本上就是重新设计。尤其是alstom和bsp的车,改动相当大,不是一般的大。日本的车改动也不小,动力配置改了,转向架改了,受电弓也不是原产的, ...
从效果图上看(alstom),似乎并不宽啊。
http://bbs.hasea.com/attachments/forumid_29/02_kRSoGtX3b1DM.jpg

hakutaka 发表于 2006-8-31 12:37:56

原帖由 yehorse 于 2006-8-31 01:29 发表


100%确定,韩国是韩国,我国是我国。

我国引进的四种动车组基本上就是重新设计。尤其是alstom和bsp的车,改动相当大,不是一般的大。日本的车改动也不小,动力配置改了,转向架改了,受电弓也不是原产的, ...
车体和动力配置完全不是一码事,e2那种顶多把车底往回缩一点点,这是不恶化强度,不用重新设计,扩大就不同了。而且动力配置的改变对于设计成熟的分散车易如反掌,就是挂谁不挂谁的问题。

lmclotho 发表于 2006-9-1 20:59:46

alstom 据说差点被SIMENS收了,希望它能继续搞下去。
            楼上的图片是一等箱吧,还没坐过,看着这么大的间距真是奢侈。

woooeeee 发表于 2006-9-2 13:49:00

我都怀疑风吹一吹这车会不会倒。。。但是那个舱内,确实很棒,灯光设计都厉害,光照都很均匀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Alstom的动力分散式高速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