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直播
第二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第二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峨嵋至峨边间横亘峨嵋山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渡河下游沿山绕行,地势十分险要,所以离开燕岗车站后,成昆铁路就要进入山区艰难的行驶了。也就是说从九里车站出站后,从成昆线第一个隧道-陆槽隧道开始,就拉开了成昆线桥隧密集精彩宏伟壮观的序幕!
九里车站,前方马上就要进入山区了
成昆铁路第一隧道-陆槽隧道
沙湾车站
沙湾车站下面的河岸上密布着厂房和居民住房,这就是沙湾镇,沙湾是文学家郭沫若的故乡。
离开沙湾车站,列车继续前行。
[ 本帖最后由 长江星星 于 2007-2-12 20:54 编辑 ] 到了大渡河边就不得不讲一下成昆线的最小曲线半径选择成昆线的最小曲线半径选择和其他技术一样,经历了多次变更,1960年以前选择偏于从地形条件,工程造价和邻接线路标准考虑,分段采用,大至800米,小至300米的曲线半径.1964年复工后,从线路意义,地形地质条件和平,纵断面的配合等方面综合研究,确定全线统一,6‰地段一般为600米.困难地段包括加力牵引坡度地段为400米,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全线1046个半径和曲线总长500.803公里中,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为600米的有251个占24.6%;困难地段用400米的有125个占11.9%,曲线长63.087公里占12.6%.总的来说,成昆线使用最小曲线半径所占比重不大,小曲线半径对运营养护不利,如燕岗以南的轸溪车站前后,有保留的300米以及350米半径的曲线各4个,位于13‰的坡道上,通车以来,由于上下坡的行车速度相差悬殊,曲线外轨超高不易适应速度差别,列车运行不平稳,钢轨磨耗较严重,轨距,水平,方向难以保持,养护维修工作量较大.而半径为400米地段,情况显著好转.从这个意义上说,成昆全线的困难地段采用400米的最小曲线半径是适宜的.(ola文字编辑)
轸溪车站鸟瞰
轸溪车站信号灯
轸溪车站站台
离开轸溪车站
准备穿越和平隧道
[ 本帖最后由 长江星星 于 2007-2-12 19:10 编辑 ] 成昆铁路不顶那还顶啥子?上面这些区间都是我1985年徒步走过的,20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在我心中是最爱的 百家岭是北段两处越岭之一峨眉至峨边间横亘峨眉山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渡河沿山绕行,线路越向东移,垭口高度越低.1958年以前曾按接近航线方向研究了经土地关,令牌山,龙池垭等越岭方案这些方案的垭口高,沟床陡,用19‰及以上的坡度和展线,越岭隧道长度仍在2.9公里以上.初步设计后,由于限坡减缓,工期紧迫,为满足隧道长度不超过2公里的要求,线路逐步东移,选出百家岭越岭坡度13‰,隧道长2021米的方案,垭口标高降至670米,最后决定采用并即施工.这个方案,适于争取工期,亦便于修建大渡河龚嘴水库开发水利资源,但双机牵引的地段不长,桥隧工程集中,运营条件差,运营费用高,虽拟改用单机6‰,隧道长4.65公里的方案,终引工期关系未能实现,从百家岭越岭方案研究,可以看出如何选择较低垭口是选择越岭方案的一个重要步骤,垭口标高越低,越有利于降低越岭标高,选定合理的隧道长度,保证线路质量.但一般来说垭口的地质条件较差所以全长2046米的百家岭隧道,是成昆铁路北段越岭垭口,也是有名的“烂洞子”后期整治了相当长时间。(Ola文字编辑)
[ 本帖最后由 长江星星 于 2007-2-12 19:12 编辑 ] 接连穿越刘沟1,2号隧道,前方就是刘沟车站。
刘沟车站
经典的老照片
这副相片最经典的地方就是拍摄画面中的三层展线(下方是通往龚嘴水电站专用线路,现已经拆除)上既有轨道车,蒸汽机车,还有内燃机车。真是珍贵的照片,是成昆铁路标志性图片。
前方左边就是通往原来龚嘴水电站专用线路的轨道,现在已经拆除。
[ 本帖最后由 长江星星 于 2007-2-10 01:49 编辑 ] 再顶 龚嘴水电站曾经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水电站,成昆铁路这一段九行驶在库区。
七十年代的龚嘴水电站全景
跨越库区的桥
可以看见沿着库区的铁路线路
[ 本帖最后由 长江星星 于 2007-2-12 20:56 编辑 ] 代湾车站,大渡河畔一个美丽漂亮的小站
代湾车站小景
[ 本帖最后由 长江星星 于 2007-2-10 13:52 编辑 ] 在线等楼主的更新. 为了跨越库区,成昆铁路修建了好多桥梁
穿越余山隧道
穿越羊子岩棚洞前方就是杨旋车站
杨旋车站
[ 本帖最后由 长江星星 于 2007-2-10 14:06 编辑 ] 8619客车穿接近2000米长的越鸭子池隧道,快到共和车站了
共和车站
美好的风景
成昆铁路的特点和魅力所在-桥隧紧密相连
周而复始的穿越隧道!成昆铁路艰难的向前延伸!
[ 本帖最后由 长江星星 于 2007-2-10 14:28 编辑 ] 峨边车站
七十年代的峨边老站房
离开峨边车站沿着大渡河继续前行!
出峨边车站不久就要穿越赵坪山天险,由于山上落石经常危急铁路行车安全,而通车初期这段线路没有修筑朋洞,所以铁路工人不顾个人安危排除落石危险,真是钦佩呀!
后来,修筑了赵坪棚洞,才彻底排除了落石危险,这张照片中间那个桥梁就是上了《中国铁路桥梁大全》一书的成昆线沙坪拱桥
[ 本帖最后由 长江星星 于 2007-2-10 15:09 编辑 ] 原帖由 成昆铁路 于 2007-2-10 01:00 发表
成昆铁路不顶那还顶啥子?上面这些区间都是我1985年徒步走过的,20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在我心中是最爱的
我们一起爱 柏村车站
离开柏村车站
前面的山更陡了,下面的大渡河更急了
[ 本帖最后由 长江星星 于 2007-2-10 15:29 编辑 ] 原帖由 长江星星 于 2007-2-10 13:48 发表
代湾车站,大渡河畔一个美丽漂亮的小站
成昆铁路的每一个小站都美丽,我最喜欢的几个车站是:凉红,沙马拉达,瓦祖,新凉,密马龙,棠海 颇有特色上了教科书的王村棚洞
真美妙呀
成昆铁路真奇!
《成昆铁路》画册封面,绝美的经典,双东风1拉绿皮才走出隧道,又跨越桥梁的百看不厌的经典画面!
上幅图同一地点,机车不同,角度不同,现代版同样美好
上幅图同一地点,我在网上找的图片,不知道作者是谁请认领。总结一下这段地点可是车迷拍车的好地方,要选在铁路河对面马路上或者大渡河的船上才能拍出好片,另外必须要拍下车通过,否则图片观赏性至少要下降一半。
[ 本帖最后由 长江星星 于 2007-2-10 15:4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