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4|回复: 0

广铁科研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3-20 14:01:06 | |阅读模式
成果及产品目录

NJ型调速器试验台(DF4型机车联合调节器故障检测台)
内燃机车无触点电器试验台(电器综合试验台)
自动过渡、UDK、柴油机超速保护、轮轨喷油装置测试仪
时间继电器测监仪
无级调速驱动器试验台
DF4机车电压调整器试验台
内燃机车检修计划管理系统
JDJ-1型内燃机车电气在线检测系统
东风4型内燃机车司机控制器测试仪
DF4型内燃机车频率式自动过渡控制器
蓄电池内阻测试仪
机车运用管理系统
粉体喷射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应用技术研究
三重管高压注浆技术
铁路滑坡监测技术应用与研究
轨行手推式轨枕螺栓点油器
KGQ-1型宽轨枕线路液压起道机
不同列车速度条件下缓和曲线型研究
化学灌浆修补砼裂缝
隧道内宽轨枕沥青道床病害整治研究
地表钻孔注浆整治隧道漏水技术研究
广深准高速线路维修体制、方法及计算机管理系统
水泥土加固处理软土地基应用技术及试验研究
桩基础建筑物射水纠倾法中的新技术研究
60kg/m提速道岔维修养护方法研究与应用
90型钢轨断裂新型加固夹具
广深准高速铁路线桥维修养护暂行规则
广深准高速线路运营状态追踪评估及养护维修方法的研究
车陂桥横向加固技术研究
X2000在广深线试运行对线桥影响的研究
〈KTT列车在广深线运行线桥安全试验〉简介
驼峰空压PLC自动控制和监测系统
新型图形界面编组站信息管理系统
程控分机、区转机自动测试台
 
 
粉体喷射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应用技术研究

研制人员:詹晓东、刘继红
内容简要:
  该项研究是结合京九铁路东水车站软土地基加固工程进行的。针对具体工程的特点,经过大量的室内外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新工艺,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仅东水加固工程一项,就节约了约105万元的工程投资,缩短了施工工期。
  应用该项技术加固软弱淤泥厚薄不均的天然地基,已取得了很好的工程效果。其中最为成功的工程实例是花都市某单位九层住宅楼的地基加固。该住宅楼的一半位于淤泥很厚的原水塘内,另一半则座落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土层上,经加固后,在地基承载力和基础沉降两方面都严格地达到要求。


三重管高压注浆技术

联系人:詹晓东
  高压注浆技术是一项土体加固技术,它是利用专用设备,将预先配置好的浆液用一定压力喷出,冲击土体,把土和浆液搅拌成混合体后凝聚固结,形成有一定强度的人工地基。
  三重管注浆分别使用输送水、气、浆三种介质的三重管,其中水用20MPa左右的高压射出,气压0.7MPa,泥浆注入压力为2?Mpa,最后形成的固体直径可在1.8米左右。
  该技术(包括旋喷和摆喷)在地基加固和深基坑止水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铁路滑坡监测技术应用与研究

研制人员:詹晓东、曾望生、张善可、许广来、陈皖蜀
内容简要:
  本课题针对广铁(集团)公司管内线路滑坡病害的特点,以京广线K2014+914病害工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踏勘、钻探等多种手段综合调查滑坡原因及地质构造,建立地表观测网和深部位移观测孔,动态监测滑坡的发展过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稳定性分析,判断滑坡的状态。这项工作的开展在广铁集团公司管内和全国铁路局系统内尚属首例。课题研究开发出的“测斜仪数据处理软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编写的“铁路滑坡调查监测方法”简明扼要,操作性强,对全路今后开展此项工作有较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此外,研究成果在深基坑监测方面也得到了很成功的应用。

轨行手推式轨枕螺栓点油器

研制人员:詹晓东
  本产品是进行铁路混凝土轨枕螺栓点油器作业的专用机具,适于现场使用。本机具由单人手推运行,每当碰杆碰撞轨枕螺栓,由连杆传动将手推力转为给油泵加压,把机油喷洒在螺栓端头。机油渗进螺纹部位,起到保护螺栓减缓锈蚀的作用。
  本机具喷油对位准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维修方便,摆脱了长期以来频繁弯腰点油的繁重劳动,并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KGQ-1型宽轨枕线路液压起道机

研制人员:詹晓东
结构特点:
  1、KGQ-1型起道机是针对铺设P60钢轨的宽轨枕线路而设计、制造的。使用时安装在P60钢轨外侧,不侵入限界,安全可靠。
  2、采用扣轨底起道方式,作业时不扰动道床,对宽轨枕无不良影响。
  3、对称式起道钩具有平衡起道油缸偏心力矩的特点,改善了油缸的受力状况。
  4、既适用于垫碴,也适用于垫胶作业,减少了日常养护作业中的工具种类。
  5、结构简单、紧凑,整机性能好,操作方便。
主要技术参数:
最大起道力:100kN
最大起道量:85mm
柱塞泵数量及直径:1-Ф18mm
溢流阀卸荷压力:50.9Mpa
最大手柄操作力:453N·m
重量:23kg
外型尺寸mm:268×176×185

 
不同列车速度条件下缓和曲线型研究

  该课题1998年6月在集团公司科委办正式立题。
  课题达到的目标是:
1、给出不同区段缓和曲线建议线型和铺设参数。
2、京广、广深线铺设高次缓和曲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3、从舒适、经济角度评价三次抛物线缓和曲线在提速线路、准
高速线路(160--200km/h)上的适用性。

化学灌浆修补砼裂缝

  化学灌浆修补裂缝是一项较成熟,且应用广泛的建筑病害处理工艺。对于建筑结构构件的裂缝能起到粘接,恢复受力,防水、堵漏等作用。其强度高,粘结力强,收缩小,化学稳定性好。其粘接力与内聚力均大于砼的内聚力,对于恢复结构的整体性有良好作用。施工方便、施工期间对结构的使用影响很小,还可以根据要求调节浆液固化时间。
  这种工艺尤其能有效防止房屋等砼结构梁、柱、板裂缝发展,治理屋面板、楼板、墙身的渗水、漏水现象,经过处理,其耐久性比其他一般方法要长5--10倍,病害不易复发。

 

 
隧道内宽轨枕沥青道床病害整治研究

研制人员:刘继红、章欣、欧阳远华、李航、黄应辉
  轨枕板沥青道床作为一种新的轨下基础结构型式,以其强度高、弹性好的独特优势在我国不下100处的运输繁忙干线隧道和大型客站使用,是一种少维修道床,尤其适合在长大隧道采用。然而,由于沥青基材材质易受空气中臭氧、紫外线的影响而老化,如果是铺设在隧道外的线路上,其维修比较简单,而在隧道内尤其是通风、照明等作业条件差的隧道内,传统的整修方法无法奏效,为此我们研究采用一种新型高分子聚合材料,只需简单的工艺,就能很好地解决该种修补加固材料与破损的沥青道床的粘结强度问题,而不需彻底清洗、擦干原破损面,所形成的新的固结体不仅强度高于原基材,而弹性优于原基材,其单价较乳化沥青低50%,是一种适合于沥青道床破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该成果起点较高,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经在坪石1#隧道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深受现场欢迎,该项目已经部认定,即将完成技术鉴定。经查新结果,国内尚无先例。

地表钻孔注浆整治隧道漏水技术研究

研制人员:文沛溪、刘继红、林培源、石青来、梁彩林
  该科研成果紧紧围绕岩溶地区浅埋铁路运营隧道漏水严重病害的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在充分吸收水利水电部门坝基悬挂式帷幕防渗注浆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铁路运营隧道对水害整治的“五不”要求,研制采用了“不设固定钢套管、分层分段控制、掺加石粉减少水泥浆材”的独特工艺技术,成功研制了不同型号的分段卡塞止浆管及使用工艺,以及对大流量、高流速地下水地段的特殊注浆措施。
  该成果成功应用于京广线南岭隧道严重漏水地段的水害整治,取得了节省工程投资500多万元的社会经济效益。经水利、矿山、交通、铁道部各路专家一致鉴定,达到了路内先进水平。

广深准高速线路维修体制、方法及计算机管理系统

  本项目是根据部编91G09号部科技计划项目合同要求(广铁集团公司编号GK9109S6),为配合广深准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而完成的准高速攻关课题之一。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包括两大部分:
广深线160km/h线路维修体制和方法的研究
  提出了“广深准高速线路实施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维修作业方案”,内容包括:大型养路机械化机组的配置、合理“天窗”时间的选取、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组织作业方案,大型养路机械的管理使用及维修方式,维修基地建设规模和夜间施工的照明配套方案等六个方面。方案在广深准高速铁路建设期间已报送有关部门作为设计依据,同时也为准高速建设指挥部购置大型养路机械提供了参考。
广深准高速线路养护维修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该系统是专门为广深准高速铁路研究和开发的一套具有先进水平的线路养护维修现代化管理系统,其核心功能是轨道质量状态的动态管理,其数据主要来源于轨检车。该系统从功能上分为五个子系统:①轨道质量变化动态管理子系统;②安全生产管理子系统;③既有设备管理子系统;④系统数据库查询及维护子系统;⑤系统功能管理子系统。工务部门可使用该系统对广深准高速线路的质量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和管理,并据此制定维修计划和指导维修工作。系统功能先进,操作简便,易于培训和在基层站点推广应用。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与“铁路工务设备及地形地貌信息管理系统”和“铁路工务设备综合图微机处理系统”等是完全不同的。
  该系统是一套网络系统,在1994年广深准高速铁路开通之前已建立了试验网络系统并投入了试用。
  本项目于1994年报11月底通过了铁道部科技司和工务局联合主持的技术审查。根据审查意见的建议,项目研究成果经过运营期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已日趋成熟。
  本项目所研制开发的“线路养护维修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对传统的线路养护维修管理方法的一次重大突破,开创了工务系统保存利用轨检车检测数据的新途径,增强了利用轨检车检测数据指导:线路紧急补养、综合病害整治、确定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地段等工作。使广深线全线质量长期稳定在TQI平均值9.10至9.30之间,平均公里扣分在60分至80分之间,为确保高速列车运行安全作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该项目由广铁科研所主持,上海铁道大学土木系、广深工务段、铁科院铁建所和广铁工务处等单位参加。
主要研制人员:
⒈ 陈皖蜀,广铁科研所,工程师,硕士
⒉ 许玉德,上海铁道大学,副教授,硕士
⒊ 石青来,广铁科研所,高级工程师,大学
⒋ 郭达飞,上海铁道大学,教授,大学
⒌ 陈锡添,广深工务段,助理工程师

水泥土加固处理软土地基应用技术及试验研究

  该项目为铁道部一九九七年科技研究开发(认定)计划项目,编号970372。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科研所主持,与长沙铁道学院土木系联合完成。
  作为深层软基处理的一类新技术,水泥土软基处理技术特别是水泥浆深层搅拌法、粉体喷射搅拌法和高压喷射注浆法等新技术,具有其他加固方法所不能及的适应性广、加固深度大、见效快和后期沉降小等优点,故在路内外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管内的广深线、京广线、广梅汕、广三线、三茂线和待建的广珠线、在建的石长线等主要线路均有软土分布,这些软土路基工点往往正是线路提速、重载的薄弱地段。由于广铁(集团)管内的软土具有和其他地区软土不同的分布特性和工程特性,而且广铁(集团)公司管内以前尚未开展过有关水泥土软基处理技术方面的专题研究,所以如何将路内外的水泥土软基处理先进技术与集团管内软土地基处理的实际要求相结合,引进、消化和提高,为集团公司提速、重载和运输生产安全所用,是一项急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该项目在广泛收集和研究广铁集团公司管内软土地基分布和特性资料的基础上,着重对软土地基的水泥土配方和水泥土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开发了能够提高设计效率的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软件。在工程应用上,采用水泥土桩加固软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广铁集团公司管内对水泥土桩软基处理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尚属首例。
  对广铁集团公司管内软土地基分布和特性的研究,资料齐全,图文详实;所绘制的“广铁集团公司主要线路软土路基分布平面图”和提出的广铁集团公司管内软土判别指标,有一定实用价值。
  通过试验,研究了干法和湿法拌含的水泥土不同配合比与强度特性间的关系,探索了有机质含量、土的PH值对水泥土强度特性的影响,提出的观点新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一定的学术价值。
  工程实例证明,采用水泥土桩加固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经济效益显著。
  该项目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软基处理工程实践,并于1998年5月通过广州铁路集团技术鉴定,认为该项目“在路内处于先进水平”。


主要研制人员:
⒈ 陈皖蜀,广铁科研所,工程师,硕士
⒉ 夏增明,长沙铁道学院土木系,副教授,大学
⒊ 刘继红,广铁科研所,工程师,硕士
⒋ 詹晓东,广铁科研所,工程师,大学
⒌ 陆海平,长沙铁道学院土木系,讲师,硕士

 
桩基础建筑物射水纠倾法中的新技术研究

  本项目列入铁道部一九九七年科技研究开发(认定)计划,项目编号:970373。成果完成单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科研所。
  国内目前约有上千万平方米的各类危险房屋及建筑物,其中因桩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倾斜的情况占了相当的比例。如何对此进行研究和应用,尽力挽救大量倾斜的桩基础建筑物,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和难题。高压射水纠倾法作为桩基础建筑物纠倾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和重要的方法,已被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TB10114-97),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但因以前的高压射水纠倾技术水平有限,处于研究和应用和初步阶段,所以该法只能做到部分纠倾,尚需结合其他方法(如堆载加压、凿桩头等才能完成全量纠倾。
  本项目针对射水纠倾法所存在的问题,在原有技术基础之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和发展。与原有的同类技术相比,本项目在纠倾原理、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监测手段和紧急应变措施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重要研究成果。应用于多项工程实践,不仅能够做到全量纠倾,而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控制性强、造价低,深受使用单位好评,已获路内外多项荣誉和奖励。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及成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高压射水纠倾新技术,主要用于桩基础建筑物的纠倾处理,为研究重点;第二部分-双液快凝旋喷桩新技术,是射水纠倾法中必不可少的配套技术,主要用于:桩基础建筑物纠倾前必要时对沉降大而快的一侧基础进行快速加固和托换;射水纠倾过程中局部基础异常快速下沉时的紧急加固以及防止建筑物整体反向倾覆;调整基础沉降速率,使各基础最终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这两项技术都是在单管高压旋喷注浆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高压射水纠倾新技术
⒈ 纠倾原理:首次提出了“高压射水纠倾是双重因素(桩体卸荷作用和冲水掏土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新观点,已为工程实践和试验数据所证明。
⒉ 设计方法:建立了射水纠倾计算模型,定义了纠倾系数,用以指导设计。提出了射水纠倾不均匀沉降差的计算方法和控制值。
⒊ 安全监测手段:建立了以高精度水准仪测量为主、平水桶和吊线测量为辅、并与计算机控制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安全监测体系。
⒋ 施工设计:对射水孔数量、位置、深度、倾斜度、复喷次数、射水压力、高压水流量、旋转速度和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进行了综合优化,给出了实用参数。提出了施工作业顺序要求和施工要点。
⒌ 紧急应变措施:使用本项目首次开发的双液二次注入法施工的快凝旋喷桩新技术,制止纠倾过程中万一出现的建筑物突发性下沉。
双液快凝旋喷桩新技术
  本项目所研究的双液快凝旋喷桩技术,吸收了单管和二重管的技术优点,采用了单管双液二次注入独特工序,将固化剂和促凝剂与原位地基土强制搅拌固结,通过调整材料掺入比,从而达到快凝受力要求。
  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解决了双液快凝旋喷桩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问题,包括:施工设备、固化剂类型、促凝剂类型、材料掺入比、强度指标、施工作业流程、施工技术要点以及施工参数(深度、倾斜度、复喷次数、浆液浓度、流量、喷浆压力、提升速度和旋转速度等)。
  本项目所研究的高压射水纠倾新技术适用于桩基础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够,或桩底持力层存在软弱夹层,或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虽够,但桩身质量存在问题(要求持力层为非岩石层)而导致倾斜的桩基础建筑物纠倾,以及地基土不均匀压缩沉降而导致倾斜的条形和筏形基础建筑物纠倾。双液快凝旋喷桩新技术宜适用于临时性紧急抢险加固或调整沉降速率之用。
  该项目曾获“97’上海新发明、新产品展示会”金奖,“第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及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职工技协一九九六年度优秀技术成果奖等,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主要完成人员:
⒈ 陈皖蜀,广铁科研所,工程师,硕士
⒉ 冯文相,广铁科研所,高级工程师,大学
⒊ 欧阳青,广铁科研所,
⒋ 张和旺,广铁科技开发中心,工程师,硕士
⒌ 林培源,广铁科研所,高级工程师,研究生
 

 
60kg/m提速道岔维修养护方法研究与应用

  60kg/m提速道岔作为新设备,工务部门是首次接触,首次铺设,加之工期紧,上道后使用时间不长,行车速度又在不断提高,其维修养护方法与普通道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工务部门普遍感到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并要求及时解决。本项目就是研究解决60kg/m提速道岔(主要研究对象为高锰钢整铸式辙叉提速道岔)在维修养护方面急需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在实践中应用、总结和提高,使提速道岔能够经常保持良好状态,更好地为运输生产服务。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根据广铁集团公司具体运营情况,研究确定合适的综合维修周期。
2.研究制定上道维修养护时的安全作业措施。
3.研制急需的人工维修作业所用的起、拨道等小型特别工(机)具。
4.通过现场测试,分析研究提速道岔在不同行车条件下的实际动态工作性能和状态。
5.在现场调查和测试的基础上,针对提速道岔一些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确定有效的加固措施。
6.研究制定提速道岔综合维修验收有关标准(V≤120km/h)和工时定额。
7.将研究成果进行现场应用和观察总结。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直接推广用于工务系统的生产实践,也可供工务技术人员和决策部门参考,从而加强对提速道岔维修养护的统一管理。

 
90型钢轨断裂新型加固夹具
  本新型夹具适用于铁路运营中的50kg/m、60kg/m轨道,当发生钢轨、钢轨焊缝裂纹,折断或经探伤检查发现钢轨核伤,在不能立即更换或钻孔处理的情况下,为保证行车安全,进行的应急处理。本项成果1991年通过广州铁路局技术鉴定,1992年获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通过部工务局、中国铁道学会工务委员会技术鉴定,1995年列入部示范推广计划项目,已在全路推广。
主要功能:
  拧紧安装在夹具底部的高强度螺栓,使夹具通过鱼尾板夹紧钢轨裂、断及伤损部位两侧,能有效地防止断轨部位轨缝拉大和左右错牙、高低错牙的发生,以保行车安全。
特点:
  与常用的断轨急救器(又称钢轨保护器)作用相同,但急救器由于其弓型结构局部设计不合理,影响鱼尾板的夹紧力及其可靠性。GTK?0型夹具采用了等强度设计,夹紧力大。单螺栓夹具夹紧力为急救器的1.5倍;双螺栓夹具夹紧力为急救器的3?.5倍。本夹具安装方便,性能可靠;配合胶固工艺夹紧力不受车轮震动而衰减。本新型夹具可以取代目前线路上大量使用的急救器。
参数表

试 合
验 试
参 验
数 轨型
两付单螺栓
GTK-90型夹具
夹紧鱼尾板
两付双螺栓GTK-90型夹具
夹紧鱼尾板
两付弓型
断轨急救器
夹紧鱼尾板
安装普遍螺栓
的六孔鱼尾板

夹具螺栓
扭力矩
N.m
50kg/m
600
600
350
24mm
鱼尾
螺栓
22mm
鱼尾 螺栓

60kg/m
600
700
350

接头阻力
kN
50kg/m
47
100
32
270
240

60kg/m
53
240
32

夹具重量
kg/付
50kg/m
8.8
15
8.5
   
60kg/m
11.3
18.1
10

参考价: 单螺栓 双螺栓
  50kg/m 270元 370元
  60kg/m 330元 420元

广深准高速铁路线桥维修养护暂行规则

  该暂行规则是为了广深准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线路、桥梁维修养护工作的急需而由部立项进行科技攻关的,经部科技司、工务局于1994年11月、12月分别在北京、广州召开的两次会议通过技术审查和修改,并呈报部长审批,以科综技[1995]37号颁布执行。该暂行规则是在现行规则的基础上,对准高速160km/h有关的条文作了补充或修改,未作修改的条文仍按现行线路、桥梁维修规则执行,且章、节、条、款均相对应。它对保证广深准高速铁路线桥运营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快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的参考作用。
成果主要完成者:冯文相、廖水生、章欣

广深准高速线路运营状态追踪评估及养护维修方法的研究

  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为160km/h的广深准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旅客列车长期徘徊在时速120km/h以下的历史的结束。但是准高速列车的长期运行,对轨道结构有怎样的影响,是否仍然采用传统的线路养护维修方法,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为此,铁道部科技司于1995年批准该研究项目立项,进行科技攻关。
  以准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线路状态的追踪调查为基础,本研究课题从准高速铁路的基床沉降、轨道累积变形、钢轨表面状态对轨道结构的影响、小曲线半径(R〈1600m)的设计参数、轨道结构的几何参数对旅客列车舒适度的影响、线路的检测方法等六个方面进行分类研究。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列车通过各类轨道结构的动态试验,制定出完整的、可行的准高速线路养护维修及安全管理的规定,同时 还为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提供在线路设计方面的各项参考建议。
  本研究项目目前通过对准高速线路道岔、曲线、直线、基床等项目的轨道动态试验,对准高速线路的运营状态进行了科学的评估,同时对准高速线路的轨道设计参数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钢轨表面磨损状态的观测和轮轨动态试验,结合广深准高速铁路日前的运输状况,提出准高速铁路钢轨的打磨标准和打磨周期;通过对准高速线路运营状态的追踪观测和线路养护维修方法的探讨,提出了准高速线路养护维修管理的若干规定。
本研究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广铁工务处,广铁科研所,广深工务段

车陂桥横向加固技术研究

鉴定证书号:广铁集团鉴字[1998]第009号
主要完成人员:
廖水生,广铁科研所高级工程师
章 欣,广铁科研所高级工程师
冯文相,广铁科研所高级工程师
罗清明,广深工务段高级工程师
周炼成,广深工务段工程师
主要内容简介:
  在既有的铁路线路上将列车速度提高到120~160km/h是我国铁路今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我国既有铁路干线上,仍然存在有较大比例的低高度预应力和普通混凝土双片梁桥,这种桥梁竖向刚度和强度能满足提速和准高速的要求,但两片梁横向没有连接,因此横向稳定性较差,不适应提速和准高速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铁道部有关提速的技术文件明确指出必须对此类型桥梁进行横向加固,以适应提速和准高速的需要。
  《车陂桥横向加固技术的研究》是为完成《广深线广州东?FONT FACE="宋体" LANG="ZH-CN">下元段准高速铁路技术改造项目》之一《广深线K16+700m处车陂桥横向加固工程》而进行的。该项加固技术原理是根据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1992年提供的广深线塘厦桥横向加固设计方案的技术要求和广铁科研所1993年在广深线进行的9座桥37孔梁横向加固施工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广深线车陂桥的具体特点提出的加固技术。其主要技术有:钻孔机具配套设备,预应力钢筋和锚具加工,张拉设备配套,以及如何保证不间断列车正常运行的条件下,灌注加固横隔板混凝土时,新旧混凝土交界面的混凝土凝固、硬化过程中,在列车动载作用下不开裂技术、以及安全行车技术措施和特殊材料替换技术。
  该套技术属路内先进水平,可为干线提速和旧桥加固服务。

X2000在广深线试运行对线桥影响的研究

  〈X2000在广深线试运行对线桥的影响研究〉课题是广铁科研所承担的1998年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之一。新时速(X2000已改称“新时速”)摆式列车技术是瑞典为满足既有线路提速要求研制出来的新型旅客列车,其技术已趋成熟。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设计径向转向架以降低轮轨间的作用力和使用车体摆式技术平衡车体高速通过曲线时的离心力来提高旅客舒适性,从而实现了摆式列车在既有的线路(小半径曲线和道岔外)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改造就可以使列车最高速度提高30%左右的提速目的。我国目前只有广深准高速线路旅客列车最高速度达到160km/h,其他主要干线的设计速度只有120km/h,实际情况还要低,因此我国在广深准高速线路上首次试运行新时速摆式列车对我国铁路提速具有更新观念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广深准高速线路设备的升级检验。1998年7月25日至8月7日,广铁集团公司和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合作进行了广深线运行新时速列车安全试验,广铁科研所主持了地面试验,在铁科院铁建所等单位的参与和协助下完成了广深线三段轨道、三座桥梁、三组道岔、一组伸缩调节器和列车交会气动力测试共11大项目测试,地面试验目的是为了保证新时速既有轨道结构的影响,并为确定广深准高速线桥设备在新时速列车运行时的安全通过速度提供科学依据。1998年8月16日?7日铁道部组织有关专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了安全评估,广深线按照铁道部计划已于1998年8月底开行新时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200km/h。
  该课题其它研究如新时速开行后线桥养护维修情况调查与研究、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TQI)影响变化规律的研究等正在进行中。

〈KTT列车在广深线运行线桥安全试验〉简介

  根据广铁(集团)公司请示报告(广铁科[1998]373号的要求,为了能使香港九广铁路公司KTT直通快车能在九龙到广州间安全运行,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主持了KTT 列车在广深线运行安全评估试验。1998年8月9日至8月16日,铁科院铁建所和广铁科研所共同完成了KTT列车在广深线运行线桥安全评估试验,主要试验内容有:三段轨道、两座桥梁和两组道岔测试共7大项目测试,地面试验目的是为了保证KTT列车在广深线安全运行,同时了解KTT列车对广深线既有轨道结构的影响,并为确定广深准高速线桥设备在KTT列车运行时的安全通过速度提供科学依据。1998年8月16?7日铁道部组织有关专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了安全评估,广深线按照铁道部计划已于1998年8月底开行新时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160km/h。

驼峰空压PLC自动控制和监测系统

  驼峰空压PC自动控制和监测系统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科研所研制。该系统1990年4月和1992年12月分别通过广州铁路局和铁道部的技术鉴定,1991年获广州铁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驼峰空压PLC自动控制和监测系统主要用于驼峰空压机站对空气压缩机组及其配套设备(如水泵、冷却塔风机等)进行自动控制和监测。系统采用国际上流行的、高可靠性的PLC(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核心,通过软件程序的编制,实现多台空压机联机自动控制,并对运行中的机组进行实时监测,发现故障及时告警并自动转换辅机、备机工作,保证空压机组的安全良好运用。必要时,可增设上位PC机实现系统的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
  系统自1988年12月首次应用于广州北编组站下行驼峰以来,先后推广到深圳北站,广州北站上行,衡阳北站,株洲北站上行,太原北站,口泉站,郑州北站上、下行,平湖南站等多个编组站驼峰安装使用。

 
新型图形界面编组站信息管理系统

  “新型图形界面编组站信息管理系统”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及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所、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平湖南站联合研制。该系统于1997年12月完成,并于1998年9月23日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该系统已于1998年10月推广到韶关站使用。
  该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时性、可靠性高,而且有良好的用户操作界面。系统具有确报收发、列车到达处理、调车计划编制、现车管理、列车出发处理、交接班处理、统计分析、调车计划单传送等功能,能够与相关的计算机网及TIMS联网,不仅能满足编组站运输生产及管理上的需要,而且将使编组站应用计算机的水平产生一个飞跃。
  1、采用目前先进的客户/服务器与集中处理两种模式混用的结构方式。主机(服务器)端使用UNIX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两台主机以机群和热备份方式相联。在输入输出较多、用户界面要求高的作业点设置微机工作站,在用户界面要求较低的作业点则设置终端,通过终端服务器与主机联接。
  2、安装具有图形用户接口(GUI)的操作系统,利用PC机为对界面要求较高的用户提供直观方便的图形界面,又可保证对速度要求高的用户使用时的响应速度,从而改善系统的运行效率。
  3、采用多平台网络互联及数据库技术,通过TCP/IP和NetBIOS协议、以Ethernet网实现多操作系统平台间的网络互联;采用数据库管理,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
  4、采用可视化编程工具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加快软件开发的进度,提高开发效率和软件的易维护性、可移植性。
  5、在工作站上开发出全图形界面、可用鼠标操作的智能型信息管理系统。
  6、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设计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车站作业的需要,以大量参数描述用户要求和站场结构,数据处理灵活、简便、适合推广应用,能应用于区段站、货运站的调车作业中。

 
程控分机、区转机自动测试台

  程控分机、区转机自动测试台由广铁集团公司科研所及广铁集团公司电务处、广州电务段联合研制,并于1996年12月完成,1997年11月通过广铁集团公司技术鉴定,1998年获广铁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推广到怀化及娄底电务段使用。
  该测试台由微机、控制箱、电源箱、打印机等部分组成。适合DC?程控调度分机、程控调度电话机、QJ-76A电化区段区转机及QJ-76非电化区段区转机等设备的自动测试。
  该测试台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检修人员只需要从键盘输入有关数字代号则可实现全自动测试。自动转换测试条件、自动产生各种信号源、自动调整各种电量的大小、自动进行各种电话机拨号、自动测试各种指标、自动判断测试结果是否超标(若超标则自动进行声、光报警)、数据自动存盘、数据自动打印。
  该测试台具有多次连续测试的功能,可对以上设备进行通电动态老化试验。该测试台可随时调出自动存盘的数据进行数据查询、分类统计、分析和打印各种报表。该测试台是一个自动测试、老化控制和数据管理的一机多用的综合设备。
  该测试台测试效率高,每测试一台设备分别为5至10分钟,效率提高5至6倍。

 
NJ型调速器试验台
(DF4型机车联合调节器故障检测台)

  该试验台,1993年通过铁道部鉴定。鉴定证书编号:(93)铁道部技鉴068号。获得铁道部科技二等奖。受到路内外专家的好评:该台在路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获得国家专利,列入93年国家新产品开发计划。获93年“美国国际发明与技术(产品)专利博览会”金奖专利产品。
  该台具有空载、负载、恒功率试验等15项功能,比国内同类装置多出9项功能。经过机车对比试验,95%的机车联合调节器不用调转速。97%的机车联合调节器不调或略调作用顶杆就达到机车功率曲线的段规的要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仅水阻台节约燃油一项每年20万元以上。经试验过的联合调节器,没有因调节器问题而出现机破事故。
  根据近年,有些非架修程的机务段和单位,也想使用这项成果,由于任务不足,价格承受不起,我所设计的NJ-4型调速器试验台,质优价廉,具有路内同类产品的所有功能,满足这些机务段在地面调试调速器,已提高修车速度、节约占用水阻台的时间和节约燃油,但不能做恒功率试验和调整功率悬挂点,到机车上调功率。
功能
1.配速活塞、配速滑阀行程的测量记录;2.动力活塞行程、供油刻线的测量记录;
3.模拟功率和转速的测量记录; 4.油马达正反转动作时间,功调变阻器接触状态的测量;
5.齿轮油泵密封性检查; 6.电磁阀线圈开、短路的测试;
7.无级调速步进电机负载能力的测试; 8.进行调节器的磨合试验;
9.调节器的空载试验及转速整定; 10.调节器的负载试验;
11.调节器的恒功率试验; 12.调节器的灵敏度测试;
13.瞬时调速率,稳定调速率的测试; 14.波动次数和稳定时间的测量;
15.测量DLS吸合和释放电压;
附件有:1.记录仪 2.吊装设备。
  已在广州、株洲、张家界、徐州、徐州南、南口、襄樊北、南翔、武昌南、南京西、蚌埠、芜湖、峨嵋、中卫、嘉峪关、长沙、三水、南昌、福州、龙川、紫金岭等机务段,唐山机车车辆工厂等单位使用。产品实行三包一年,一年后酌情收取维修费,负责终身维修,竭诚为用户服务。合同生效后,8个月交货。
 
NJ型调速器试验台系列产品如下表
序号
类型
适合机型
主要功能
附件
价格
备注

1
NJ?/FONT>1型
DF4A DF4B
有1~15项
有1、2
15万元
暂不生产

2
NJ?/FONT>2a型
DF1~11(任选两种机型)
有1~15项
有1、2
16万元
 
3
NJ?/FONT>2a型
DF1~11(任选三种机型)
有1~15项
有1、2
16.5万元
 
4
NJ?/FONT>2a型
DF1~11(任选两种机型)
有1~15项
无1、2
15万元
 
5
NJ?/FONT>2a型
DF1~11(任选三种机型)
有1~15项
无1、2
15.5万元
 
6
NJ?/FONT>3型
ND2 ND3
有1~15项
有2
16.5万元
 
7
NJ?/FONT>4a型
DF1~11(任选两种机型)
有1~10.14.15项
无1、2
9万元
 
8
NJ?/FONT>4b型
DF1~11(任选三种机型)
有1~10.14.15项
无1、2
9.5万元
 
  "NJ型调速试验台"1993年在美国举行的"美国国际发明与技术(产品)专利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专利产品。
研制单位名称: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科研所
地址:广州市东山区共和西路2号
邮编:510600
电话: 市电(020)87123223 87123233
图文传真:(020)87663754
账号: 10004727528
联系人: 吴景仁、伍瑞生、罗远谋、黄彦民
广铁科研所科技开发部
开户行:广州建行铁路支行
帐号: 83-2610075-41
生产单位名称:长沙机务段星光器材厂
地址: 长沙市东风路下大垅1号
邮编: 410003
电话:市电(0731)4474504路电(0585)4073 路电(057)23223,23233
开户行: 长沙工商行伍处
联系人: 左维汉

内燃机车无触点电器试验台(电器综合试验台)

  当前路内内燃机务厂、段虽有该类型的模拟设备,经多年现场表明,都存在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我所和张家界机务段研制成内燃机车无触点电器试验台,在张家界机务段使用.在试验台整定后的电器经机车对比试验,符合部颁标准.该台用来检测DF4机车各型电压调整器、无级调速驱动器、UDK装置、过渡装置、步进电机扭矩测试、时间继电器的检测、电器恒温烘干时间控制等.本台采用模拟仿真、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自动调节技术,模拟电器在机车上的静、动态工况,使之达到机车上相同或相似的参数.研制了数字电压表、电流表、频率计、计时器、钟控设备.数字显示有关电器的技术参数,供检修人员分析、判断和检查修理.这样,电器就可以减少或不需要在机车上进行调整.因而有利于减轻工人们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减小返工率,缩短工时,加快机车周转,提高电器的可靠性,降低机车电器故障率,保证机车运行安全.
  由于该台模拟仿真好,功能多,检测方便,显示直观,高精度,高稳定度,能够按部颁标准和段修工艺要求进行检修.同时,上述四种电器检测试验,既可以进行不同的组合,又可以单件组成不同型号的试验台,供用户进行选择使用,是更新换代的理想产品.96年11月通过集团公司技术鉴定,专家认为:该台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处于领先水平。已在张家界、广州、衡阳﹑昆明﹑株洲﹑长沙机务段推广使用。
  主要功能:
  1、T674、TTY6、TPZ9各型电压调整器检测试验
  2、14Q2、T682型无级调速驱动器检测试验
  3、无级调速驱动器步进电机扭矩测试
  4、T663型等各型过渡检测试验
  5、频率式过渡装置检测试验
  6、各型时间继电器检测试验
     7、可控硅主要参数测试(留有接口)
  8、UDK装置的检测试验
  9、轮轨喷油装置试验
 10、柴油机超速保护装置
使用范围:DF1~11型、ND2型、ND3型机车无触点电器检测试验
    参考价:9.95万元

自动过渡、UDK、柴油机超速保护、轮轨喷油装置测试仪

  本装置为测试自动过渡和UDK等装置专用设备,其信号源为由数控步进电机驱动的DF4机车测速发电机,调速准确灵活、操作方便、测试真实可靠。
一.基本原理
  由晶振产生的基频经1/n分频和锁相环等数字电路处理后,产生可预置和可连续变化的与机车速度或柴油机转速相对应的脉冲频率,经步进电机脉冲分配器及驱动电路,驱动步进电机带动测速发电机旋转,模拟机车速度或柴油机转速,并由数字显示器显示。测速发电机发出的三相交流电作为过渡装置和UDK装置的信号源。测试台内设有110V直流稳压电源,作为测试工作的电源。
二.技术指标
(一)测试对象
1.自动过渡装置(包括频率或非频率式);
2.UDK装置;
3.柴油机超速保护装置;
4.轮轨喷油装置;
(二)模拟机车速度范围 10~120Km/h;
(三)模拟柴油机转速范围 400~1300rpm;
(四)速度和转速精度 ±1个数;
(五)使用环境温度、湿度 -10℃~40℃ 相对湿度≤90%(六)电源 220VAC ±10%;50HZ;120W
(七)外部尺寸 440×240×360mm
(八)重量 24kg
  95年通过广铁(集团)公司鉴定。已在广州、株洲、怀化、衡阳等机务段推广使用
参考价:2.8万元

时间继电器测试仪

  时间继电器测试仪是测试DF4各型机车1SJ、2SJ、5Q13等各型时间继电器的专用设备,可以自动测试时间继电器延时时间,装置包括:时基信号、RS触发器、主控门、计时器、联锁触点及模拟负载等组成。并设计有时钟显示及钟控电路。对电路设备清洗、烘干、高低温存放时间进行控制。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电源电压 96V±1.5V 110V±1.5V
2.测1SJ延时范围 1~999.9S±0.1S
3.测2SJ延时范围 1~99.99S±0.01S
4.24小时制时钟
5.恒温箱加热时间控制 1分~24小时±1分钟
6.接通恒温箱加热负载能力 AC 220V 2A
参考价:3,000元

无级调速驱动器试验台

  目前路内内燃机务段虽有该类型试验台,试验无级调速驱动器,因没有负载模拟装置和测量步进电机扭矩的仪表,装车后因负载能力不够造成返工。为此设计了联合调节器的配速活塞机械装置,可以使步进电机带载试验。采用数字显示扭矩测控仪,对步进电机的旋转力矩进行测量控制、检验。并研制数字频率计、计时器、电压表、电流表等检测无级调速驱动器在动、静态模拟机车上的相同工况下的各项技术参数。供检修人员分析、判断、检查和修理。张家界机务段已投入使用,经过机车对比试验,其三相频率、全频率、步进电机转速、升降速阻尼时间基本与机车相符,受到现场检修人员的欢迎。
主要功能如下:
1.静、动态模拟,可人工或自动循环升降,自动显示三相平衡电流及升降速度;
2.测频:自动显示单相和全频率 0~9999Hz;
3.测速:自动显示步进电机转速 0~999.9r/min;
4.自动显示升降阻尼时间 1~99.99S±0.01S;
5.测量步进电机扭矩 0~2Nm;
6.加热、清洗时间控制;
使用范围:DF4B~DF11各型机车的14Q2型、T682型无级调速驱动器。
参考价:3.5万

DF4机车电压调整器试验台

  DF4机车电压调整器的作用是对辅助发电机励磁电流进行自动调节。使柴油机从低速到高速,以及由空载到负载时,辅助发电机的端电压保持在110V±2V。装置用一台直流电动机模拟柴油机,用一台特制直流发电机来模拟辅助发电机,控制电路采用可编程序的数字脉冲电路机电一体化模拟仿真新技术。进行控制调节机组。在430~1100r/min范围内,模拟电压调整器在机车上的相同或相似动、静态工况,配有示波器、研制数字电压表、电流表、频率计、计时器、显示电压、电流、主付硅电流、转速和辅助发电机电压等有关技术参数,供检修人员分析、判断、检查修理。张家界机务段已正式使用,经过机车对比试验,精度为110V±0.5V。因而有利于减轻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减少返工率,加快机车周转。降低故障率,保证机车运行安全,是更新换代的理想产品。
主要功能:
1.静态测试
  模拟辅助发电机电压从25V~130V变化时,主硅(大功率晶体管)和付硅通过电流的情况,并能检查主硅10A的关断能力。
2.动态测试
  手动或自动巡回模拟柴油机升降速变化、辅助发电机从1049~2684r/min,自动显示主付硅(大功率晶体管)电流变化,辅助发电机电压和转速值。
柴油机转速:430~1100±1%r/min
辅助发电机电压:110V±2V
主硅电流: 0.1~20A±0.01A
付硅电流: 0~2A±0.001A
3.TPZ9型电压调整器
  模拟TPZ9型空压机软启动过程,自动测量和显示空压机从启动到合闸时间2.5±0.5S,辅助发电机电压恢复到110V的时间4±0.5S。其测量精度为±0.1S。
4.调整电位器R7,使模拟辅助发电机电压分别为90V和130V。在适当范围内改变电动机转速,可观察辅助发电机的端电压90V和130V的稳定状况。
5.恒温箱加热、烘干及清洗时间控制。
6.可控硅主要参数测试
使用范围:DF1~11、ND2等型机车的T674、TTY6、TPZ9型电压调整器
参考价:3.5万元

 
 
内燃机车检修计划管理系统

  内燃机车检修计划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以故障统计、车轮磨耗和走行公里为主要依据,统计分析机车实际技术状态,编排机车检修计划方案,预报机车的检修项目。系统可迅速查明当前机车的主要故障和发展趋势,为降低故障率、延长机车的安全使用期限指明方向,并可提供指定机车的技术状态和检修状况的重要信息。系统可按机车故障和修理情况、车轮状态或走行公里编排检修计划方案。
  1990年12月通过广州铁路局组织的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具有路内先进水平,已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各机务段推广使用。
一.系统功能
1.可按柴油机、电机、电器仪表、辅助传动、走行和制动等部类统计分析某段时期内的故障,确定各部类故障或总故障最多的机车。
2.可对机车故障进行综合统计,列举重大、主要和多发故障的发生次数,从而可定量分析各部类的主要故障及变化趋势。
3.可查找指定故障在各台机车中出现的频度和分布情况,便于判明故障原因和采取相应的对策。
4.可列举指定机车在某段时期内的全部或指定部件的故障及修理情况,查明惯性故障部位及待修故障,为检修预报提供可靠依据。
5.可迅速对机破临修、重大机械损伤、返修超修、火灾等进行统计分析。
6.可查询、统计车轮的原始参数及磨耗,便于掌握磨耗的发展趋势及规律。
7.可按落轮原因对机车的落轮检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可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落轮。
8.可统计及查询机车的走行公里,包括日公里、月公里、定修公里、架修公里和厂修公里。
9.可按机车的故障频度、车轮状态和走行公里编排机车检修计划方案。
10.可预报计划修理机车的检修项目,并可按班组编排具体的工作计划方案。
二.系统特点
.系统采用多级菜单驱动,使用方便。
.数据输入采用代码和数字,易学易用。
.可生成四十种余报表,功能齐全
.采用结构化设计,便于维护、扩展。
三.使用环境; 使用于各种具有汉字系统的IBM XT/AT以上档次的兼容机。

JDJ-1型内燃机车电气在线检测系统

  内燃机车电气在线检测系统是计算机化的检测设备,用于检测东风4型机车电器的常见主要故障。系统由下位机、主机、机车终端、检测软件和相应的附属设备组成,其中下位机用于检测和采集数据,主机用于数据处理和人机对话,机车终端用于检测时上车操作。检测软件和硬件相配合,实现系统的全部功能。
  该系统在机车工作状态下进行在线检测,检测结果直接反映机车电器的实际技术状态,无需庞大的地面电源设备,检测快速,数据准确,重复性良好,显示直观,使用方便,便于故障查找和分析故障趋势。
  该系统具有参数测试、数据查询和分析、限值设定、通道标定、通道测试和数据维护等功能。广州机务段的运用实践证明,系统工作稳定,查找故障功能强,对于判断机车电器的技术状态、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机车检修、运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1994年7月通过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⒈回路参数
⑴检测参数 41个,其中模拟量25个,开关量16个
⑵控制回路电压 0 ~ 120V
⑶控制回路电流 0 ~ 5A
⑷辅助回路电压 0 ~ 120V
⑸各励磁回路电压 0 ~ 120V
⑹主发电机励磁电流 0 ~ 300A
⑺牵引电动机励磁电压 0 ~ 100V
⑻牵引电动机电流 0 ~ 1000A
⒉漏电流检测
⑴外加电压 0 ~ 1500V
⑵漏电流 0 ~ 50mA
参考价:20万元

东风4型内燃机车司机控制器测试仪

  司机控制器通过动触头与静触头按照预定的规律接通或断开来实现控制柴油机棗发电机组的转速与功率,改变机车牵引力和运行速度.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状态好坏对机车质量和机车安全有直接影响.
  本仪器专用于测量东风4型内燃机车司机控制器在不同手柄位置时各触指组合接触状态,当各相应触指及连片、螺栓等接触电阻在要求范围值以内时,数码管显示器就正确显示手位数,并以相应`的指示灯指示相应触指接触良好,如有某些触指接触电阻值在要求范围值以外,则数码管显示器就不能正确显示手位数,此时相应的触指指示灯不亮,从而找出接触不良的触指.与此同时,相应触指的实际接触电阻可通过选择接触开关由毫欧表显示出来,以进行检修.换向器各触指的测试方式也同样通过显示器,指示灯和毫欧表进行显示查找.
  该还能够测量换向滚轮的接触电阻,各种电容,电磁接触器,组合接触器的触头接触电阻,过流和接地继电器及中间继电器触指的接触电阻.同时还能测量电缆接头的接触电阻、电机绕组及各种微阻值电阻器的电阻值,用途十分广泛.
  1982年通过局级鉴定,已在广州机务段使用10多年,成为必备检修手段,深受检修工人欢迎.已在广州、长沙、株洲、张家界机务段推广使用。
  规格如下:
  体积:350×300×150 mm3
  重量:7.5kg
  毫欧:0~10mΩ (分为六档)
  耗电:100~120W
  电压:220V±10%
  频率:50Hz
  环境温度:30℃~40℃
  参考价:2万元

DF4型内燃机车频率式自动过渡控制器

  DF4型内燃机车牵引电动机磁场削弱自动过渡电路(过渡继电器),目前使用的有继电器、晶体管式和晶体管、集成片电路式等两种。但十多年来使用证明,这两种自动过渡控制电路存在着过渡点不准确,抗干扰能力差、性能不可靠、故障率高等问题,司机都不乐于使用。长期以来不得不使用人工过渡,这不仅增加了司机操作负担,对安全不利,也由于人工过渡不及时,影响了牵引电动机的寿命。
  本自动过渡控制器改变了老产品一直沿用的采样速度电压与过渡点速度模拟电压比较的工作方式,采用了采样速度频率与过渡点速度频率比较的工作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可靠性。
一.性能特点
1.采用频率比较工作方式,抗干扰能力强、过渡点准确、误差仅决定于车轮踏面磨耗,无需调整过渡点。
2.过渡控制采用三次有效方式,不仅过渡稳定性能好,且可防止由于小空转造成的误转换。
3.测速电机接口采用光电耦合隔离,使速度表悬浮,可防止速度表烧损。
4.整机为无触点电子电路,采用CMOS数字集成电路和高反压大功率晶体管,设有过电压吸收回路,工作安全可靠。
5.面板尺寸、插头及原过渡抽屉相同,可无条件互换。
二.技术参数
1.电源电压:70~120V DC
2.过渡点(可根据各机务段要求,可改变过渡点)

3.过渡点误差:≤3.5%
4.负载能力:两个电磁阀线圈并联(110V 250mA)
5.消耗测速发电机电流:0.5mA AC
6.使用环境温度:-25℃~70℃  相对湿度:≤95%
7.耐振: ≤10m/s 瞬间冲击: ≤30m/s
  本自动过渡控制器于1990年12月通过广州铁路局技术鉴定,1995年通过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机务局准备进行技术评审。现在广州、株洲、怀化和大庸机务段全面推广使用,受到机车乘务员的欢迎。
  自动过渡控制器分客、货机车两种,分别为F-1和F-2型,欢迎各局、段定购使用,每台1300元,保修一年.

蓄电池内阻测试仪

  在机车和客车运用中,由于蓄电池故障而发生机破事故屡见不鲜.目前检查蓄电池性能好坏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测端电压;二是测电解液比重;三是用充电办法检查蓄电池容量.第三种方法最有效,但工作量大,需数天时间,只适合于机车定检.机车出入库检查只能用第一第二种方法.有不少蓄电池测比重和端电压都正常,却仍然发生启动柴油机时,端电压急剧下降,柴油机不能起动,甚至蓄电池炸裂.其原因就是蓄电池的极板衰老和内阻增大.蓄电池的内阻大小才能真正表明其性能的好坏.
  本测试仪就是专门为精确测定蓄电池内阻而设计的.是快速检测单节蓄电池内阻及端电压的一种专用工具. 是蓄电池制造、维修、使用、保养部门必备的高新设备, 它采用电子测量装置.它包括电子开关、恒流源、升压电路、检测放大、峰值整流等电路.本产品经广州铁路局鉴定,获全国新产品金龙奖.已在路内推广使用,效果良好.
  规格如下:
  体积:220×140×90 mm3
  重量:3KG
  电压:借用蓄电池电压(1.7V~2.5V)
  测量范围:0~10mΩ, 0 ~ 2 . 5 mΩ , 0 ~ 1 mΩ
  测量精度:±0.01mΩ
  环境温度:-30℃~40℃
  测试电流: 10 A (恒流)
  输出方式: 表头直读式
使用范围: 铁路机车、客车、电务用蓄电池及民用、军用蓄电池
参考价:5000元

机 车 运 用 管 理 系 统

  机车运用管理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计划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机车运用管理水平,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开发机车运用管理系统,并已在管内机务部门使用。1997年4月通过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系统适应面广、实用性强。铁路局(集团公司)、分局(总公司)和机务段三级均可选择使用。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运用计划管理:按照运行图计算区间运行时分和机车效率,确定调图所需机车及人员,编制或调整机车运用月计划。
  (2)运用指标管理:根据机报1当日有关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机车运用指标,生成机车运用成绩日报、月报和跨月综合报表。
  (3)机车管理:可对机车配属、运用动态、检修保养及行车异常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查询及生成有关报表。
  (4)乘务员管理:可查询、检索、统计机车乘务员和指导司机的履历、培训、考核、定级、工作业绩、安全公里及有关情况。
  (5)安全管理:可统计分析安全公里、行车事故和机务责任,生成有关统计报表及事故报告。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8-18 0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