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4-4 00: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比较细的弧形应该是刹车复位弹簧,用的是钢板弹簧。
前边那个比较粗的应该跟大男孩转向的那个类似作用。
我还真没想过四轮马车底下会那么复杂。
总之这个欧美式的是真不了解。不过看起来这个前轴转向角度不是很大,没法像卡车全挂车那样能转到90度甚至180度。前轮比后轮小可能也是为了在这种车体结构的情况下获得尽量大的转向角度。像卡车的全挂车能转那么大角度是因为那种挂车的大梁很高,整个在轮子上方,才可以转那么大角度。
至于马车为什么不那样设计,我猜可能是因为那样车太高,不方便车夫和乘客上下车,也不方便上下货,再一个那个时候路况没现在好,车高重心就高可能不稳当。
不过这个车的前部我似乎看明白了。这个车没装辕木。而且这车是单辕,至少要两个牲口才能拉。单辕就位于两只牲口之间。
而我们中国的多数是双辕,而且不可拆卸,跟车体大梁是一整根木头。至少我们老家的马车是这样的,看很多古装片上似乎也是这样的。
轻载一只牲口拉就可以,牲口位于两根辕木之间。如果重载需要增加牲口,可以只增加一只在前方,也可以增加两只并排在前方。
国内的双辕马车,那种轻型的驴车人也是可以拉的。像我姥姥家冬天家里不养驴的时候就把驴用的绑带全拆了,只装一条肩带。不过人拉的话刹车不好操作。因为刹车的位置是按照驴拉,人坐在车体左前方设计的。
刚才查了一下,欧美也有双辕的,可以一只牲口拉。主要是轻型车,比如载客的。
而你前后两张图看起来都是拉砂石的,那个重,至少要两只牲口拉,有的时候会是4只,就采用单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