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生动实践,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追梦人、奋斗者。近日,中宣部、国铁集团联合举办发布仪式,授予10位先进典型“最美铁路人”称号。
他们是守护列车安全的“数据侠”刘博、在高铁第一站传递温暖的张润秋、大秦铁路的“中国重载第一人”景生启、编组场里的“无敌解钩手”陈林、30年专注客车检修的“检车神探”黄望明、挺立铁路科研第一线的朱挺、南昆线上的“铁”工长汪伯华、用忠诚守护旅客平安的“反扒专家”宋鹏飞、雪域高原上轨枕质量的“守护女神”崔欣、用匠心助力中国速度的郭锐。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10位2019年“最美铁路人”是铁路全行业300万职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实干前行的缩影,彰显了铁路人的最美特质: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
先行:牢记使命争创一流业绩,追求卓越勇立时代潮头
“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对京张高铁开通运营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几代中国铁路人迎难而上、孜孜以求的探索和钻研,也为全路职工奋进新时代带来巨大鼓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一家三代都是铁路人,祖辈造蒸汽机车,父辈造绿皮火车,到我这一辈造高速动车组。我要把每一个产品做成精品,为祖国造最好的车。”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郭锐说道。
郭锐带领团队破解了复兴号动车组转向架装配精度难题。复兴号动车组转向架采用了全新分体式轴箱设计,轴箱内孔公差必须控制在0.04毫米之内。6个螺栓、紧固次序组合有720种,预紧力度组合更是不计其数,要找到最准确的装配方法如同破译密码。试制初期,他们制订了90种装配方案,一组一组试、一点一点调,上千次反复验证,终于找出最佳装配方案,并将这一装配工艺固化为作业规范。他们就这样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编制了220份作业要领书,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工艺标准体系。
从业23年,郭锐独创10项先进操作法,37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奖,培养了3名全国技术能手、8名省部级技术能手等一大批技术骨干,用责任和使命铸造国之重器、助力中国速度。
在中国速度领跑世界的背后,是铁路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抢占世界铁路科技前沿阵地的高铁“万能”巡检车,就是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所机辆技术研究室主任朱挺和他的团队手中诞生。
这台车是国内第一辆时速160公里电传动多专业综合巡检车,实现了沿线工电供设备结构状态的全维度可视化巡检,甚至连接触网零部件上直径10毫米螺栓的螺纹都能拍清楚,是功能最强大的单体检测车。
朱挺带领团队在实验室夜以继日技术攻关、在线路上顶着寒风冒着酷暑调试设备,经历样车制造、检测设备集成、现场动态调试4年攻坚之路。从业20年,他不断挑战技术难题,先后参与完成国家863、“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20个重点课题,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我国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大秦铁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能源大动脉,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湖东机务段湖东运用一车间重载司机景生启在这条铁路上整整跑了26年,先后亲历过重载列车从6000吨、1.5万吨、2.1万吨到3.1万吨的发展,被称作“中国重载第一人”。
一列2万吨的重载列车有210节车辆、2.6公里长,经过大坡道时列车首尾高低落差31.4米,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下坡时因缓解制动产生的纵向冲动力特别大,严重影响列车安全。景生启绘制受力分析图,计算缓解时间点,将仅10厘米的操纵手柄滑槽细分为100个级位,在循环制动中不断寻找调速手柄的最佳级位,独创出“生启治坡法”,让列车可以平稳运行。他还连续破解12个重载操纵难题,总结出的《2万吨精准操纵法》被作为标准范本,填补世界重载列车操纵技术标准的空白。也是他,驾驶3万吨重载列车开行试验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世界重载领域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
服务:不忘初心播撒人间温情,践行忠诚护佑铁路平安
在被誉为“中国高铁第一站”的北京南站候车大厅里,“润秋爱心服务区”十分显眼。“润秋服务组”的带头人,就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南站客运车间业务指导张润秋。
“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这份初心,是我持之以恒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动力,彼此惦记的幸福感真好。”张润秋乐在服务之中。
去年中秋节,正在值班的张润秋收到了一位姓葛的老人亲手做的月饼。原来,2010年8月,葛奶奶的妹妹病危,当时恰逢上海世博会,北京到上海的车票一票难求。看到在候车室里默默落泪的葛奶奶,张润秋主动“揽活”,前后往售票口跑了十几趟,终于帮老人家买到了一张退票,并亲自送她上车。从那以后,葛奶奶就把张润秋当成了亲人。工作中,张润秋和许多旅客成为朋友、彼此牵挂。
人生因服务而美丽,服务因用心而精彩。“润秋服务组”先后开设热线、博客、微博,实时为旅客排忧解难。张润秋和姐妹们还先后总结出“三勤三到”“六式六心”“预约定制”服务法,用“有温度”的服务传递家的温暖,收到旅客的感谢信8900多封、锦旗800多面,“润秋”服务品牌也越来越亮丽。
心中有大爱,铁肩担道义。在旅客的出行路上,还有7.5万名铁警为旅途安全保驾护航,广州铁路公安局长沙公安处刑警支队五大队大队长宋鹏飞就是其中一员。
反扒工作中,宋鹏飞无数次面对危险,甚至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在娄底站,小偷逃脱中顺势拉他一起滚下站台。开车铃响,小偷抓住车底发狠地说:“放开我,要不就一起死!”千钧一发,宋鹏飞一脚踹开他的手,一脚用力蹬钢轨,双手抱住小偷的腰,用尽全力从车底滚了出来。有人问他:“抓个小偷,为啥这么拼命?”宋鹏飞却说:“我不只是在抓小偷,更是在守护旅客安全和老百姓对中国铁路的信任。”
尽管职业是反扒,但宋鹏飞更希望失足者迷途知返。有一次宋鹏飞抓住一个60多岁的惯偷。后来,宋鹏飞四处奔走,终于帮他在工地找到一份谋生的活儿。去年清明节,他回老家祭祖,临走前对宋鹏飞感激地说:“宋队,谢谢你!今年我也能体面地回老家了。”
从事反扒工作16年,宋鹏飞始终坚守在站车一线,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近500名,打掉犯罪团伙18个,为旅客挽回损失近百万元,用铁道卫士的热血忠诚护佑旅客平安出行。
担当: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坚守平凡诠释敬业奉献
为了亿万旅客的安全,无数铁路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奉献者之歌。
每天检车锤发出的“叮叮当当”声音,在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昌客车车辆段武昌运用车间质检员黄望明听来,是最悦耳的声音。
工作30年,黄望明检修客车71万辆,没有一辆出现安全问题,被称为“检车神探”;他发明创造26种生产工具,为单位节约500多万元。2013年,以黄望明名字命名的全国唯一的铁路客车检车员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他带领团队解决客车疑难问题400多个,提炼岗位先进作业法200余条,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创新成果奖8项。
“检车锤,一头平,一头尖。平的这头,提醒我脚踏实地;尖的那头,告诉我刻苦钻研。”黄望明说道。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南昆线上,也有一位敬业奉献守护铁路运输安全的“铁”工长,他就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百色工务段百色线路车间百色线路维修一工区工长汪伯华。
南昆线穿山越河、高堤深堑,养护难度大。每到一个工区,他都把确保列车安全通过当成头等大事,摸索出一米一量、十米一测、捣垫结合、细整接头、勤补道砟等工作方法。每养护一公里线路,他要深蹲跪地200多次、俯身弯腰2000多次。
高温酷暑,他跪在60摄氏度的钢轨上检查线路,膝盖上烫起了泡。天降暴雨,越是山洪易发、危石易落的地段,越不能放过。有一晚暴雨如注,他带领工友冒雨巡检,发现4棵大树从悬崖滚落到钢轨上。当时,K984次列车马上就要驶来。他立即通知车站扣停列车,迅速组织人员快速抢险。当列车安全通过时,他和同事整齐地站在雨中,像接受检阅的战士。
“只要我们在,线路安全这个阵地就永远不会丢!”汪伯华如是说。被誉为“神奇工长”的他,和同事们一起,守护着西南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奋斗:筑梦时代绽放青春芳华,努力奔跑谱写人生华章
铁路的蓬勃发展是一代代铁路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结果。铁路青年筑梦新时代,在伟大工程中成长成才,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彩业绩。
川藏铁路是一条神奇的新“天路”,27岁的崔欣参与了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成为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曲水分公司质检女工班班长。为了不让一根不合格的轨枕上“天路”,她克服高原低温缺氧、狂风肆虐、紫外线辐射强烈等困难,勤学苦练、潜心钻研,脸印上了“高原红”,手磨成了“铁砂掌”,双眼练成了“火眼金睛”。
在一次装车过程中,有一根轨枕被撞掉了一角,她发现后,立即叫停。司机解释说:“这批轨枕已经质检合格,掉一点水泥块不影响质量。”她斩钉截铁地说:“轨枕底部掉块会导致受力不均匀,有问题的轨枕绝对不能上线!”
两年,600多个日夜,她和同事们检修的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近45万根轨枕合格率达100%,被称为“轨枕守护女神”。
奋斗的道路充满坎坷,强者总会永不气馁、奔跑前行。
8年间,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北站下行驼峰连结员陈林在编组场上奔跑2.5万公里,跑坏140多双鞋,安全提钩120多万次,解体车辆300余万辆,始终做到无违章、无违纪、无差错。
连结员岗位对技能和体力的要求都很高,他克服身材瘦小的不足,凭着不服输的韧劲,勤学苦练,把《技规》《行规》《调标》一句句录进手机,有空就学,一下班就跑到演练场真刀真枪地练习动作,很快成为作业稳、准、快的业务能手,连续3年夺得车站调车职业技能竞赛冠军,被称为“无敌解钩手”。
奋斗的人生最美丽。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锦州电务段锦州车载车间车载信号工刘博工作17年,潜心钻研业务,荣获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机车信号项目总冠军。他换装车载数据1500余次,核对灌装两亿条设备代码“零差错”。
精湛的技术是学出来、干出来的,更是在破解难题中练出来的。2009年,锦州电务段的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因过了质保期,频繁发生单机运行故障,甚至导致途中停车,只能频频返厂维修。为了保安全、降成本,刘博调取2300多个机车运行文件,对比分析190多万条数据,3个多月后终于找到病灶,彻底消除故障。
“刘博铁路信号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后,他带领青工学技术、攻难关,培养出8名局集团公司技术状元、2名国铁集团技术能手,研制信号故障模拟实验平台等20多项技术成果,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