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典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火车站站房中,一座绿色穹顶的钟楼高高凸起,显得格外醒目。站台上站着神态不一、身着民国服饰的人们。他们中,有拉着孩子走向车厢的母亲、有刚从黑色老爷车内走下来接站的商人、有扛着行李走向天桥的旅客,甚至还有从火车车底探出身子来的机车维修工人……在黑色的蒸汽机车头顶,两股白汽喷薄而出。顺着白汽,人们仿佛已经听到火车将要启程的鸣笛声……
这是济南画家高德民的油画《老火车站的钟声》中的场景。
济南知名的文化学者、资深跨界设计师、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这些是外界对高德民的一种定位和认可。很多设计界和绘画界的人都知道泉城有这么一位“高人”,喜欢称他为“高人德民”。他身材修长、面容清瘦,喜欢穿中式的长衫,梳一缕马尾在脑后,颇具艺术家气质。
“左手设计,右手绘画”,触类旁通的跨界达人
人们认识高德民,多是从他创作的与老济南、老济南站相关的油画开始,但高德民的人生远不止创作油画这一项,他的经历犹如万花筒般精彩、多面。
高德民年轻的时候当过通信兵,退伍后在企业做过政工师,后来又专攻建筑设计与创意策划,还担任过“北京吴作人美术学校济南籍学生作品展”及“山东省新世纪道路运输场站建设展暨场站管理设备展”策展人。可以说,高德民是一个精力旺盛的跨界达人。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事业是设计,最热衷的事情是绘画。
在高德民的702工作室中,建筑设计和绘画创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702”,高德民和他的设计团队完成了济南能源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济南热电有限公司等建筑的设计方案,也是在“702”,高德民以老济南、老济南站和蒸汽火车为主题,进行了大量的油画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左手设计,右手绘画”。
“从小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画家。1976年我在山东栖霞服役,那时候我就经常在连队办黑板报,设计报头、插图,写美术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有文艺范儿。”说起画画,高德民总是很动情,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绘画冲动。
笛音悠扬,路外人的铁路情结
作为一名铁路行业外的建筑设计师,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画家。可是当他有机会拿起画笔实现自己的愿望时,为什么第一个想要描绘的主题是铁路呢?
高德民4岁的时候从老家山东博兴来到济南,因为济南的家距离火车站很近,所以车站里传来的风笛声和调度声长时间熏陶着他。“小时候寒暑假我都要乘火车回老家,来来回回就形成了对铁路的深刻印象。老济南站外的天桥很有名,一放学我总是跑到天桥上看火车。”高德民回忆道。
现在,高德民进行艺术创作的702工作室也离济南站不远。从工作室的阳台上向外望去就能看到来来往往的火车。“每天早上,我就坐在阳台边上看火车,胶济铁路的铁道线就在我的面前伸向远方。时间长了,我不看,单凭听都能听出动车开过的声音,大约是1秒1节车厢,‘唰’的一声就过去了,火车上行、下行我也分得清楚。”说起身边的火车,高德民一脸骄傲。
几十年的建筑设计经历带给高德民事业上的成就和满足感,却从未冲淡他对绘画的一腔热爱。“2008年50岁生日那天,我思考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我觉得,人不仅要活得充实,还要懂得享受生活。所以第二天我就跑到画材店,订了很多画框,买来各种各样的油画材料。我没有老师,也没有系统学习过绘画,就这么摸索着开始画我记忆中的老济南站、老火车头了。”高德民说。
高德民的油画处女作就是自己小时候经常“光顾”的老济南站。他不断查找老济南站的资料,在画板上勾勒车站的草图,从一点一点搜集素材,到最后形成张力十足的油画作品,高德民的油画处女作《记忆·津埔铁路济南站》历时7个月完成,凝聚了他大半生与老济南站的情缘。这幅被高德民命名为《记忆·津浦铁路济南站》的油画成为他与老济南站隔空对话的初体验。
这幅画的成功仿佛给高德民的油画创作打开了一个闸口,点燃了高德民以铁路元素为主题进行油画创作的想法。
在这之后,高德民又开始将画笔瞄准蒸汽机车,创作了大量不同形态、不同车型,以蒸汽机车为主题的油画。在高德民的画架上,充满历史感、冒着浓烟的蒸汽机车总是呼啸着滚滚而来,他为这个系列的油画作品取名为《燃烧的岁月》,来纪念那个蒸汽机车拉动的年代。
彩绘火车,珍藏老济南的铁路记忆
不管是做建筑设计还是绘画创作,高德民的创作理念都没有改变,那就是每一次的作品都求新求变、绝不雷同。2017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张从车站站房内拍摄的老济南站照片,这给了高德民再次创作老济南站主题油画新的灵感。
“这些年,我渐渐发现画铁路题材已经成为我油画创作的一个符号,我想再创作一幅和老济南站有关的画。”高德民心中暗暗地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