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沪杭、沪宁(当时为京沪)两线接轨线(即上海北站至新龙华站间的线路,后成为沪杭内环线的一段)开始勘测,选线时有3个方案:
一为架空方案,由上海北站向南跨英、美、法租界至上海县城西门外和沪杭铁路接轨;
二为从沪宁铁路上的叉袋角(后为上海东站)起,紧绕租界边缘至沪杭铁路接轨;
三为由沪宁铁路的真如车站起,向南跨苏州河经梵皇渡、徐家汇至日晖港与沪杭铁路接轨。
经比较认为:
一方案线路短而直,但涉及建筑物甚多;
二方案洋籍土地多,造价太贵;
三方案造价最低,但所经地区甚为偏僻。
几经斟酌,决定取第二、第三方案间沪宁铁路叉袋角站西端出岔,向西跨苏州河,经梵皇渡、徐家汇至沪杭铁路龙华站和梅家弄站间接轨,设龙华新站。
民国四年3月沪杭、沪宁接轨线开工兴建,民国五年11月竣工,同年12月正式通车。沪杭线起点由上海南站改到上海北站,全线长189.5公里,增设梵皇渡、徐家汇、龙华新站。上海南站至龙华新站的一段线路改为上南支线。
上海内环线由于穿越上海市区,道口甚多,高峰期经常拥堵,最后在1997年8月被全部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