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创造历史新高,并将确保6800公里新线投入运营。这也意味着2019年中国高铁总里程将突破3万公里,提前一年实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宏伟目标。而放眼运营里程超过13万公里的中国铁路,每一米都有不能忘却的故事。
新老京九在对话:以创新“缩小”中国,缩短中国时空距离
首座时速350公里大跨度高铁斜拉桥将填补世界空白,不让高铁网时速陷入“碎片化”
正月初五,攀上10层楼高的昌赣高铁赣州赣江特大桥桥面远眺,章江与贡水在八镜台下交汇成赣江,奔流而来。交汇处下游1.9公里处的这座赣江第一桥,正创造一项新世界纪录——成为首座列车运行时速可达350公里的大跨度高铁斜拉桥。
“世界上一跨千米的斜拉桥不罕见,但能让高铁飞驰的斜拉桥目前主跨都在200米以下,而且列车最高运行时速多在250公里以下。”中国铁建十六局赣州赣江特大桥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周传启说。
与公路桥不同,高铁时速对桥梁荷载要求更高,而且要保证动车组平稳行驶,桥梁和轨道还要震颤小、变形小。这就需要在桥梁结构创新上动脑筋、下功夫。
先“脱胎换骨”。赣江特大桥300米长的主跨,有264米采用“钢箱+混凝土桥面板”的钢混组合结构,使容易变形的大跨度桥梁更“硬气”。“在柔性结构的大跨度斜拉桥上,确保动车组以时速350公里高速平稳运行,将填补世界空白。”铁四院大桥院总工程师严爱国说。
再“全副武装”。湿冷的江风扑面而来,站在桥上,能明显感到桥梁主跨也在“打冷颤”。“感觉抖是因为主桥斜拉索的阻尼还没装,48对钢索尚未拧紧,每根钢索究竟‘怎么较劲’也是难点。”周传启指着桥面上堆放的巨大半弧形钢板说,“我们还要给主桥箱梁装上‘风嘴’,就如同戴上钢口罩,降低六七级风对箱梁的影响。”
最后还需要“微整形”。在无砟轨道结构层之间,中国设计者首次设置了一定厚度的弹性隔离缓冲层,使大跨度斜拉桥上高铁无砟轨道板控制精度升到0.5毫米级,再破世界难题。
也有人不解,一座长约两公里的大桥,动车组以350公里还是250公里时速通过,过桥时间不过相差几秒,为何还要如此殚精竭虑?
“立足国情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高铁网,需要这样的创新!”严爱国介绍,随着立交、防洪、通航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高铁网逐渐延伸到更多崇山峻岭、江河湖海之上,大跨度桥梁越来越多,“目前中国在建高铁线路上,跨度在200至300米的桥梁就有23座,难题不攻破,中国高铁网就会陷入运行速度时高时低的碎片化状态。因此这样的创新,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赣江特大桥所在的昌赣高铁,投资500亿元,预计年底运营,是“八纵八横”高铁网中京港通道的关键一环,也被沿线百姓称为“新京九”。1996年开通的京九铁路,结束了赣南老区“地无寸铁”的历史,让老区人出行不再难,带动江西省GDP由1410亿元增长到近2.2万亿元。今天的京港通道则使京九线延伸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让老区振兴迎来“高铁速度”。
不仅是昌赣高铁,在建和新开通的高铁都在以创新“缩小”中国,缩短中国人出行的时空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