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计划,国防建设,中国东南沿海铁路干线———鹰厦铁路在1957年建成通车,60年后的今天,虽然说鹰厦线在福建的出行线路上已经不是首选,也没了当年的繁忙,但是依旧是福建货运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闽道更比蜀道难,鹰厦铁路给福建,江西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的巨大贡献早已印记在老一辈人们的心中。
鹰厦铁路,又称鹰厦线,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它北起江西鹰潭,在赣闽两省边境地区穿越武夷山地后,沿闽江支流富屯溪谷地延伸,到达南平附近的外洋车站,线路折向西南,顺着闽江另一条支流沙溪谷地修筑。
然后在永安附近改向东南,穿越戴云山脉,进入闽南的九龙江流域,沿江而下,经过集美和厦门两道海堤(2010年1月30日起改走杏林铁路大桥,集杏、高集两座海堤的铁路已拆除。)到达厦门,全长705公里(含漳州支线11公里)。它在鹰潭与浙赣铁路交汇,在南平市的外洋站与外福铁路相交。
鹰厦铁路于1953年1月,由铁道部中南设计分局进行设计,1954年由铁道兵和当地民工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其南段沿江修建,地势险要,北段崇山峻岭坡陡弯急(最小半径250米,最大坡度超过千分之22),途经地区多山且雨频,因此时有泥石流爆发造成铁路中断事故。
全线共有桥梁173座、涵渠1775座、隧道88座,总长63534米,其中最长的大禾山隧道长1460.3米。
鹰厦铁路初建为战备线,线路技术标准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福建省经济的迅猛发展,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日趋突出,以至鹰潭口成为全国铁路有名的限制口。
为此,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作出鹰厦线电气化改造的重大决策,下达铁道部执行,铁道部将其纳入第三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之后,这项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成为全国铁路建设“中取华东”和“再取华东”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鹰厦线1986年8月26日正式动工进行电气化建设。根据国家“分期建设,分段开通,分期取得效益”的要求,整个工程分4期4段(依次为永漳段105公里、来永段124公里、鹰来段284公里和漳厦段192公里)进行。1993年12月26日,全线电气化开通,前后历时7年4个月。
担负这项工程的建设单位为上海铁路局及受其委托具体负责建设任务的福州铁路分局、鹰厦外福线工程指挥部;设计单位为铁四院、上海铁路局福州勘测设计院、铁道部通信信号公司北京设计研究院等;施工单位为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福州铁路工程总公司、铁道部通信信号公司上海工程公司、南昌铁路工程总公司和福州铁路分局有关单位以及闽赣两省电力建设部门等。
鹰厦铁路电气化工程总概算1984年铁道部核定为53650万元,其中电气化工程为34000万元,其余为技术改造投资。1990年总概算调整为5633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