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4年12月16日沪昆高铁湖南段全线通车,京广、沪昆这两条中国南北和东西向最长的高铁呈“十字”贯穿湖南。湖南一举跃升为高铁枢纽大省,全省14个市州已有10市通高铁,长沙可乘坐高铁直达全国16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
去年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提出,我省要顺应高铁时代的全面到来,完善提升京广、沪昆高铁湖南沿线城镇、区域的发展定位、战略思路和产业布局,将沿线地区打造成为湖南经济新的增长带。那么,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呢?
措施一:重点建设一批综合交通枢纽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乘高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可能仅仅需要二三十分钟时间,但从高铁站到家有时却需要花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高铁站在建设之初,大都有完善的配套公共交通规划,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些规划没有很快落地,导致配套交通建设滞后,让群众深感出行不便。在这方面,相关部门将加大投入,尽快促成高铁站周围的配套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到位,以满足高铁站投入运营后乘客的出行需求。
交通只有成网,才能形成最强的区位优势。目前,以长沙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已形成4小时高速圈,全省乡乡通公路,99.79%的行政村也通了公路,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航线不断密集,旅客吞吐量雄踞中部第一。
随着高铁时代的全面到来,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必将融合发展,公众交通出行多元化、运输市场竞争供给细分化将推动更多资源在省内扩散。
今年,省交通运输厅将科学制定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一批适应高速、高铁和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形势的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园区。
措施二:打造新的旅游经济带
湖 南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对湖南旅游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长期以来,我省东线的景区,包括郴州、衡阳、岳阳等,主要依靠京广高铁吸引客源;西部崀山、南 山、黄桑、通道等景区与张家界、桂林等老牌经典景区通过包茂高速公路连通,游客逐年增多;而中部,包括益阳、娄底、邵阳等地,因交通不便“塌陷”了。
沪昆高铁途经长沙、韶山、娄底、邵阳、溆浦、芷江等多个旅游景点,贯通湖南东中西部,再与高速公路连接,全省的景区几乎都可以串联起来,解决了抢占客源的最大难题——交通瓶颈,也给跨城市联游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省旅游局正对全省的旅游资源重新分析,考虑如何将大大小小的景点有效整合,以彻底激活我省旅游活力。
如沪昆高铁的贯通打通了长三角和大西南两个大市场,我省将重点打造沪昆高铁湖南段、湘东平汝高速旅游经济带,加强高铁沿线地区的旅游产品建设,强化区域合作,打造一批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高铁对区域旅游市场的重要影响,不仅体现为景区和城市的客流量增长,而且正在催生新的旅游消费人群、新的旅游产品、新的旅游形式和新的城市商业业态。高端的商务休闲人士和中高端的自助旅行者,将成为高铁沿线城市最具价值的潜在旅游消费人群。
由于这个层次的人群更为注重服务体验,因此,高铁沿线城市也将借高铁东风,抓紧对旅游服务进行“提质升级”。
如加快实现高铁站到景区、到中心城市交通无缝对接;确保高铁站周边社会秩序优良;建设电子引导图,使旅客对自己出高铁站后如何购物、食宿、到达目的地等得到明确指引。
措施三:积极助力承接产业转移
沪昆高铁湖南段贯通后,长三角、珠三角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模式,将更加便利地汇聚于长株潭。同时,娄邵怀等湘中湘西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投资环境将得以优化,从而带动沿线产业发展。
这对于正在加速转型升级的湖南而言,是极大的利好。2009年年底开通的武广高铁已是最好佐证。著名的台湾电子企业台达,多年前曾来郴州“暗访”投资环境, 当时感觉郴州不如江西赣州热闹。但这家全球第一大交换式电源供应器制造厂商,最终还是选择了郴州。对于台达而言,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郴州有了武广高铁,可 以与广州“同城化”,而赣州却没有到广州的高铁规划。如今,郴州这个过去远在湘南边陲的城市,几年间迅速发展成为我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加之我省全面迎来高铁时代,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到我省的趋势非常明显。因此,加速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是促进我省经济转型的 需要。高铁时代全面到来后,我省承接产业转移有了新的思路: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发展环境、制定优惠政策等,同时不断提升、完善产业结构,形成 各自发展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随着省内能源、人工、环保、土地等成本的不断增长,下一步还将引入更多高技术含量的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高铁时代的全面到来,意味着时空观念的大变革、空间格局的大调整。在经济新常态下,我省将抢抓重大机遇,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发挥“高铁效应”,构筑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