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1 01: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gddksyin 发表于 2015-4-11 00:38 
很多灵璧人还是习惯来徐州坐火车,应该比去宿州近。怎么宿州管的县都离徐州近呢
1954年,淮河流域爆发50年一遇特大洪水。历史上黄河夺淮后,淮河失去了入海水道,只能注入洪泽湖,然后经过高邮湖至扬州,泄入长江,流向东海。盱眙居于洪泽湖上游,安徽省把泄洪当做头等大事;当时洪泽湖大坝防洪能力有限,江苏省为确保洪泽湖大堤,主张上游盱眙县蓄洪,缓和洪泽湖大坝压力。两省为此产生矛盾,各自上报政务院,次年,政务院改名国务院,为防止洪泽湖再次发生防洪矛盾,决定将江苏省的萧县、砀山两县划归安徽,将安徽省位于洪泽湖上游的盱眙、泗洪两县划归江苏。
1956年7月的一天晚上,mzd第四次到徐州视察,在列车上接见了徐州地委书记胡宏和专员梁如仁。mzd询问了徐州专区管辖几个县,有多少耕地、人口?胡宏一一作了回答。他听后说:徐州专区管辖的地方不少嘛。mzd又问:划走萧县、砀山两个县,划来什么县呢?胡宏说:“划来盱眙、泗洪两个县,都归淮阴专区管辖。”mzd说:萧县、砀山划走了,你们不要以为吃亏了。盱眙是楚霸王立的都城,泗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陵,这在历史上都是有名的
1955年,为确保**的根据地之一的洪泽湖能由一个省管辖、苏皖之间进行了一次涉及到四个县辖地交换。安徽的新县泗洪、古县盱眙因为拥有洪泽湖水面的原因被划入江苏,作为交换,砀山梨产地的砀山和徐州市区市区地貌相近、沛萧不分家的萧县被并入安徽。行政区的改变,对于当事的重感情的人来说,是一件容易痛心的事。同为旧徐州府人并在南大共事的铜山人郭影秋和萧县人孙叔平,从徐州老乡一下子变成了苏皖两个省的异乡人。多少年后,孙叔平自撰的简历还写着江苏萧县人。但此类执著的人或许只有文化人。赵朴初亦是一类。即使他出生的地方后来成了新县岳西,听说他依然始终坚称他是安徽太湖县人。砀山、萧县特别是萧县划入安徽,与泗洪、盱眙划入江苏给天长出了难题一样,造成了徐州的尴尬,但不同的是,泗洪、盱眙在江苏的发展总体上是十分愉快的。若干年后,泗洪与其分离自的母县泗县,盱眙与自其分出的明光(嘉山)相比,应是自豪进而庆幸的。但砀山、萧县或许就没有此类感受了。一个地区的行政区划并不关键,但绝非并不重要!
|
-
置换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