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设想到通车
一八九五年,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吸取了甲午战败的惨痛教训,决定通过建设铁路来挽救面临列强瓜分的清帝国,因此首次提出了兴建苏州经嘉兴至杭州铁路的设想。但此举却招来了列强的干涉。三年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借款建设苏杭甬铁路(苏州至杭州抵宁波)的初步合同,但此后的英国受义和团运动与南非战争的影响而未履行合同的义务。
为夺回铁路的建设权,一九〇五至一九〇六年间,江、浙两省绅商自发组建铁路公司发行股票,募集社会资金抵制英国借款,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虽然一九〇八年一月浙路公司的工程师对王江泾至盛泽一段进行了详细勘测,但最终由于英国的强势干预和两省公司规避上述合同所确定的路线以及维护既得利益的需要,苏杭甬铁路于同年三月签订正式合同时被改为沪杭甬铁路,苏嘉铁路则被束之高阁。
此后,由于汇聚沪宁、沪杭甬两条铁路的上海超越了传统时期作为江南中心的苏州,进而成为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中心和全国最大的口岸城市,江浙之间的经济往来转以上海为中心,苏州与嘉兴和杭州之间的紧密程度大大降低,加之仍有运河可供交通往来,所以建设铁路的需求变得不再迫切,直到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来临。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由于上海闸北沦为战场,京沪(南京至上海)、沪杭甬两条铁路无法联络,中方军事运输大受影响,所以在三月间国民政府铁道部就提出了建设苏嘉联络线的计划。战后中日双方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又使中方在上海周边的军事运输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国民政府遂出于国防战备需要而在一九三四年二月正式决定兴建本路,并随即展开勘测、设计、征地等各项前期工作。
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二日铁路开工,北起京沪铁路苏州站,与运河、苏嘉公路并行南下,途经相门、吴江、八坼、平望、盛泽、王江泾六站而抵沪杭甬铁路嘉兴站,全长七十四点四四公里,为单线准轨铁路,桥梁、涵洞共计九十九座,耗资法币三百六十余万元。全线分为三段进行建设,其中第一段从嘉兴至江苏盛泽,指挥部设在嘉兴太平桥上南街三十八号,王江泾长虹桥东、赏荷胜地的栖真丹牌荡畔设有监工分所。
嘉兴境内路段始于横跨京杭运河的节点工程——七十六号桥的中心线,然后转向南经王江泾站后紧靠运河东岸南行,至丹牌荡口后转向东南,再沿今东方路南下至嘉兴站东北五百二十米处(今勤奋路立交桥上方)与沪杭甬铁路接轨,长十五点六公里,有桥梁、涵洞二十三座,其中简易防腐木桥十七座、钢筋混凝土桥墩钢梁桥和钢筋水泥涵洞各两座,上南街、王江泾铁店港北岸各设下穿铁路的人行旱桥一座。由于地势低洼且紧靠运河,为防止洪水淹没,路基填高至二至四点五米。
嘉兴境内唯一一座新建的车站——王江泾站位于运河以东的莫家村,站房为单层砖木结构瓦房,坐东朝西,集候车室、售票处、办公用房于一体。站外建有简易道路通至长虹桥东堍。站内设有供列车停靠的七百三十米到发线和供列车通过的正线各一条,长三百米、高三十八厘米的月台两座,未建天桥或地道。
由于沿线地基松软,路基、桥梁的频繁塌陷使建成日期比原计划推迟了九个月。一九三六年四月二十五日铁路全线接轨,七月十五日投入运营,通车当天苏、嘉、沪、宁、杭各界人士在南湖烟雨楼举行了庆祝大会。当时中国发行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东方杂志》刊登了一张从嘉兴站出发正驶入苏嘉铁路的列车,这标志着嘉兴一跃成为当时浙江唯一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的经济和战略地位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铁路通车后,苏州以西、嘉兴以南之间的客货及军事运输无须绕道上海,运输距离缩短了一百十点七公里,节省了三小时运输时间,铁路本身也成为同期修建的苏浙国防工程的主要联络通道。通车之初铁路每日开行客货混合列车四对,此后不断加密,对苏嘉公路和沿线的水上客运造成了强烈冲击。同时,铁路也为农副产品的运销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抗战的全面爆发打破了这一局面。
二烽火中的怆痛
一九三七年八月淞沪会战爆发后,由于京沪铁路上海至南翔段运输中断,上海、南京来往杭州的铁路交通全部转经苏嘉铁路,因此本路成为沟通前线与后方、江浙两省以及上海西部外围联络的主要交通线,承载了大量军队武器和逃亡民众,诚如茅盾先生所述:“苏嘉路,贯通了沪杭、京沪两线的苏嘉路在负荷‘非常时期’的使命……但伴着列车一路的,却有一条银灰色的带子,这便是运河。而这善良的运河不幸成了敌机寻觅苏嘉路最好的标帜。”据统计,全线被炸轨道总长为一千三百四十米,嘉兴站在日军轰炸和炮击后化为灰烬,王江泾站虽未被炸毁,但信号设备全部损坏,本路与沪杭甬铁路的接轨处、上睦港至丹牌荡等路段也多次遭到轰炸。但在铁路员工的奋力抢修下,铁路仍基本保持畅通。
十一月五日,日军金山卫登陆后,自以为所向披靡的第十八师团在嘉善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所以已北犯昆山的第六师团步兵第二十三联队专门派出“平望镇支队”由松江向西直插,于十四日晨占领平望站,本路被迫停止运行,嘉善阻击战也因此告终。次日,第十八师团从水路经嘉善干窑、莲泗荡侵占王江泾站,并随即沿铁路南下与沿沪杭甬铁路西进的主力部队包围嘉兴,国民政府军第一七〇师一〇二六团等部在南官荡至七星桥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十八日晨第十八师团发起总攻,其一部突入本路九十七号桥,中国军队在城东北的秋泾桥与之激战。十九日,嘉兴、苏州等沿线各地全部均被日军占领,本路随之沦入敌手。
沦陷后,日军为运送进攻南京所需的军用物资而派出铁道联队进行抢修,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六日嘉兴至平望段通车,此后全路由“中支那派遣军铁道局”管理。次年四月起开行定期军用列车六对,而普通客货运输直到一九三九年四月日伪合组的“华中铁道株式会社”成立并接管本路后才得以恢复,但每天仅有两对混合列车,且仍以开行军车为主。除苏州、嘉兴两站外,沿途仅停靠吴江、平望、盛泽三站,王江泾等其他各站直到一九四一年三月才恢复营业。而火车司机、各站站长、职员甚至检票员基本都是日本人,中国员工只能担任杂役。
为保障军事行动和经济掠夺的“安全”,日军采取各种措施封锁、保护铁路。一九三七年底,各站增设铁道警备队,次年嘉兴、王江泾等站以及丹牌荡口、陶家桥村、原八字桥村均建起炮楼。同时日伪联合制定了《苏嘉线铁道公路爱护会规章》,强征沿线村民彻夜巡逻以防抗日军民破坏。民众穿越铁路时除向日军鞠躬行礼外,还须交验“良民证”、“通行证”,偷越铁路者被发现后多遭杀害。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五年“清乡”时期,日伪又在铁路两侧筑起两人多高的竹篱笆,重要地段设置电网。各站站前搭建“大检问所”,由日伪人员“检查”旅客及其行李,乘机敲诈勒索。
尽管如此,从一九三八年起,油车港顾烈之自卫队、姜维贤“嘉属义勇军”、邬志龙“新塍区破坏队”等民间抗日武装以及国民政府军第六十二师、独立第四十五旅、忠义救国军等部在铁路两侧频繁实施游击破袭战,并不断取得成功。如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初,第六十二师一部进攻王江泾站,在铁店港一带与日伪军激战。一九四一年八月,上睦港西八十五号桥上的轨道被拆,导致列车出轨,车头翻入河中。十月,昃字圩附近的一段铁轨被忠义救国军埋设的地雷炸毁,一列日军军车倾覆。一九四五年春,浙西保安独立支队汤连城部攻入王江泾站炮楼。
三毁弃及其新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对沦陷区的资源掠夺变本加厉,妄图借此实施“总力决战”以摆脱战败的命运。因此“华中铁道株式会社”根据军方命令,从一九四四年三月起以平望为界分南、北两段拆除,先拆铁轨、枕木和职工宿舍,九月开始拆除桥梁,至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二日拆毕。至此,本路除路基、道砟、桥墩桥桩以及部分站房外被全部摧毁。至于日军拆毁铁路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日本国内钢铁匮乏,故掠夺钢材用以制造武器,属于日伪发动的“国民献纳运动”的一环。但据笔者多年考证,钢轨、枕木等物很有可能被移铺至一九四二年被破坏的浙赣铁路金华至龙游段,以此配合日军发起的龙衢战役。根据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交通部和京沪区铁路管理局的档案记载,苏嘉铁路的直接损失(固定资产)为八百余万元法币,间接损失(营业收入减少等)达二百余万元,合计超过一千万元。
抗战胜利后不久,各地官绅、民众就开始在地方参议会和媒体上呼吁尽快铺设轨道和枕木并修复桥梁,但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而无暇顾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保护残存的铁路设施,并且在“二五计划”、一九六〇年代前期以及改革开放后多次推出修复本路的计划,但历次勘查后均发现路基被改为农田或道路,桥梁、车站残破不全的现象日趋严重,加之一九九〇年代高速公路的兴起,重建铁路之议被暂时搁置。但随着近年高速铁路的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嘉兴、苏州和南通之间将规划建设“通苏嘉城际铁路”,预计于二〇一六年开工。届时,苏嘉铁路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四结语
纵观苏嘉铁路的前世与今生,我们可以发现,一条铁路的消失或许不像日军各种暴行那样能让人刻骨铭心,然而当沿线民众发现再也不能乘坐火车出行,再也无法依靠铁路发展地方经济而只能面对荒芜残破的遗迹时,人们才会深切地感受到失去铁路的严重后果。这正是日本侵略者永远无法向中国人民偿还的战争损失,值得历史铭记!而当新时代的高速铁路再次将嘉兴推上区域铁路枢纽的高位时,我们更应抓住历史契机,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再度腾飞的梦想,并以此告慰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苏嘉铁路。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这首南宋诗人曾几的《苏秀道中》不仅让今人感受到了久旱逢霖的喜悦,也留下了一幅从苏州到秀州运河两岸的秀美画卷。八百多年后的十九世纪末,当一条条崭新的铁路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时,古老的运河逐渐成为落后交通的代名词,所以苏嘉铁路的前身——苏杭甬铁路的建设计划在这一时期浮出水面,但最终在内忧外患中化作泡影。
直到一九三四年二月,苏嘉铁路为抵御外侮而正式立项,次年二月二十二日开工,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五日建成通车,沿线地区再次喜获甘霖。然而在一九四四年春,铁路被侵华日军拆除,最终在黎明前夕的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二日拆毕。从此以后,江南大地上多了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疮疤……
时至今日,苏嘉铁路开工日已过去了八十个春秋,而从拆毕之日算起,铁路被毁已整整七十周年,这也是一九四五年最早发生在嘉兴的大事。为此,笔者希望通过近年来新发掘的海内外史料再次展现苏嘉铁路的前世与今生,以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来源:嘉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