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这一幕得到改观。铁路部门开通了电脑、手机客户端、电话购票等多种渠道后,“提前购票,到点候车”成为常态。其中,网络售票渐成售票主力。
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试图改变春运的抢票揭幕战。社会信息化转型浪潮进一步改变春运买票格局,将带动铁路购票服务走向便利。
或许是因为今年春节迟的原因,春运节前“学生流、务工流、返乡流”提前启动,不少人在春运正式开始前已经踏上归途,使得春运看起来不是特别繁忙。
不可否认,“票难买”本质是铁路高峰运力无法匹配高峰人流的事实,这不能仅仅依靠价格杠杆进行调节,再高的定价也无法调节供给与需求的大矛盾。人群过度集中于一地又在同一时间段流动,寻求解决之道,恐怕得回到区域发展平衡问题上来。
供需矛盾恐将持续,“买票难”缓解无时间表。不过,相关部门的多元举措正在为“买票困局”谋变,购票“静悄悄”渐成佳话。
自12月10日大调图后,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总数将达到2673.5对,比调图前增加226.5对。其中,全国铁路动车组列车开行数量将达到1556.5对。开行范围扩展至28个省市区,其中,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西部四省区将首次开行动车组列车。运能的增加、旅客的乘车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出行的幸福指数也大幅度的提升。面对铁路运能的不断增加,发送人数的不断创新高,面对每年春运源源不断的客流,铁总上下一直在不断想办法、出对策、找出路,所取得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春运的来临,火车票就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当下旅客购买车票只需要在家里敲敲键盘、打个电话便能轻松购票,即便许多人不会网络与电话购票,售票大厅及代售点的售票压力已经明显减少,这与彻夜排队相比难道不是进步?今年春运铁路预售期延长至60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规划好自己的行程,可提早把票买到手。即便还有人买不到车票也可以提前打算,毕竟我们还有民航和公路运输,请大家静下心来想想是谁一直在为春运努力,却一直在饱受争议? 2015年的春运,旅客出行量会多于往年,但是铁路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公交化”随到随走的高铁,都彰显出铁路实施改革后,服务意识、为民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安全、方便、温馨”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努力。尽管今年的春运会人潮依然拥挤,但是春运是对铁路部门的一场大考,运力与需求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铁路部门都会迎难而上,在点滴服务中,让广大旅客体味着温暖,感受着进步,享受着出行变得越加安全、方便、温馨!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人员大规模的流动现象仍将年年上演,作为转型时期中国改革进程的缩影,春运仍然是社会发展难题。
求解春运难题,必须将春运问题融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中,统筹改革,循序渐进。人们也应用不同的视角重新打量春运难题,不仅看到问题和困难,还有方向和希望。
若能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与发展,新型购票方式逐步取代传统售票,春运一年比一年安静,喧嚣与嘈杂会逐渐淡出人们紧张的视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