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ifeng.com/article/34636279.html?touping
[url=]九哥:为什么中国人搭地铁时都要挤在门口?[/url] 2014-12-16 14:02:38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5997 次 | 评论 1 条
终于到了下班的点,九哥一个箭步冲去打卡,然后就冲进地铁站。拥挤的人潮,那是地铁站常有的风光,早已见惯不怪了。好不容易等到了地铁,好不容易等到下车的人下完了,理论上颇空的车厢应该可以装下等待这趟地铁的人的,可结果是——还剩四分之一的人上不了车。若是车厢真的那么少,九哥真的没话说;但每当九哥看到车厢中部的人都有充足的空间玩手机听音乐,而门口的人却是挤得没尊严的时候,九哥真想说几句了。 明明只要大家一上车就走到车厢中部,就可以为车厢腾出不少空间,让更多的人搭乘,偏偏就是有一大堆人一上车就挤在门口,为什么呢? 我们太懒了 或许中国人给人的印象就是勤奋——每天早早地上班、加班是家常便饭。可国人还是有一条懒的根。我们懒得做很多事:垃圾懒得扔到垃圾筒里、痰懒得吐在纸巾上、懒得说一些礼貌用语、懒得遵守红绿灯、懒得排队......当然, 还有文章的主题——懒得走到车厢中部。正是因为人人都想着“我很快就下车了,走到中部的话可能很难下车;站在门口,门一打开就立刻能下不是很好吗”,所以不管车厢广播多少次“请上车的乘客走到车厢中部”,那些人都置若罔闻,因为他们“懒得多走几步”。 我们是自私的 有时候九哥觉得,在拥挤的地铁站中等地铁,就像是一场比赛。因为是比赛,所以有了竞争意识。有了这个意识,每个人的思想就会从群众中孤立起来——只有我上了车才是赢的,既然要赢,既然是对手,又何必为其他人着想? 每个人都抱着“自己很快就下车”的想法,于是人人都站在了方便自己下车的位置——门口。门口站满了人,即使车厢中部是空的,外面的人也只能无可奈何。那些人都是自私的。自私的程度让九哥觉得说什么“多为别人想想不行吗”都觉得无力。 正是因为自私,所以我们不管公众环境卫生而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不管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影响交通秩序的结果而乱过马路,不管秩序而插队......太多太多,只是因为我们不为他人着想。 小事背后的大原因 日本“新干线”的拥挤程度不比北京的地铁逊色。每个车站都有一些戴白手套的人专门负责把乘客往车厢里推。一边推一边鞠躬,毕恭毕敬地说“对不起”。乘客知道空间有限,都拼命收缩自己。“不像在中国,有些人自己要挤进去,还恨不得把别人挤下来。在车厢里,胳膊和腿都伸得很开,拼命占地方。”
社会公共礼仪缺失,跟长期的“阶级斗争教育”密切相关。把所有人都视为假想敌,把所有的日常生活事件都视为阶级斗争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对于敌人,我们是无须讲礼貌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种革命伦理学在21世纪并未消失,而是转型成了资源匮缺下社会竞争的残酷逻辑。我们不是缺乏教育,而是教育过度,也就是“斗争教育”过度。中国人,你以后要怎样改正?
当前,要进行社会和伦理重建 秩序不能仅靠权力维持,要靠社会自身的力量。政府如果管制失灵,社会又无法自身产生一种秩序,那会很可怕。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重建,要通过社会的重建产生出来。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唤起了几亿人的同情心,大家突然感到我们都是中国人,有共同的命运感,几万个志愿者奔赴灾区,这是一场社会重建运动;上海火灾,10万市民自发献花哀悼,也是一个社会重建运动。 不要把社会看成政府的对立面,而是要让社会焕发出自身的活力,把人性中向好的东西焕发出来。志愿者组织是一个积极的社会重建的力量。道德不是用来说教的,道德重建、伦理重建不是靠读经、靠灌输的方式能够奏效的,而是要通过道德实践。知行合一是儒家的传统,儒家从来不认为培养君子仅仅靠在书院里读四书五经就行的。 总而言之,要让社会变好,无论是政府、企业、学校还是个人,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看完这篇文章的你,愿意改正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