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与QQ竞争,南北车竞争又何妨?
作者:邓新华 江泽民时代的很多改革措施,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其价值。其中,大型国企的拆分,虽然不是彻底的改革,但仍然具有渐进意义。比如,电信如果完全放开民营企业进入,当然最好,但在没放开的情况下,电信业国企的拆分也有利于促进消费者福利。14年前,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分离为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和中国北车集团公司,就是国企拆分大潮中的一个作品。 现在,南北车合并成为很热的话题。合并传闻自然会让人想到反垄断法。在新视角第1050期《南北车合并,政府如何依法办事》下,有网友跟帖说:“现在分南北车,铁路产品、地铁车辆的招标主体是南北车属下的各车辆有限公司,而不是以南车集团或北车集团为主体参加招标!南北车合并根本不会造成国内的垄断!!”类似于这个网友所说的情况的还有中铁和中铁建。 但是南北车合并更大的考虑可能是海外投标。媒体说,2013年,当中国北车等企业竞标阿根廷动车订单时,南车从斜刺里冲出以127万美元的低价介入竞标,结果北车败北,这被看成造成了经济损失。 既然竞争主体是下属子公司,那么,母公司的合并对垄断的影响确实微乎其微。如果既不削弱国内竞争,又对外增强实力、避免自家人竞争,看起来是很好的计划,但其实这可能是另一种误区。 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是腾讯的微信和QQ产品。QQ也有手机版,微信和QQ有区别,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竞争关系。腾讯的做法是放手让它们竞争。腾讯这么做很明智。就算微信把QQ的用户全部抢走,肉还是在自己锅里。如果不放手竞争,被别家抢走了,那才是真的赔本生意。 腾讯的例子说明,比起所谓的减少“资源重复使用”、“内部竞争的损耗”来说,增强竞争力更为重要。为了保持竞争力,让自家的部门强者胜出,是必要的。 南北车的问题同样如此。2013年,南车抢走北车的阿根廷动车订单,看起来“中国的企业”受损了,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的另一个方面是,中国的企业竞争力提高了。 无论南车还是北车,它们在海外的竞争对手不是只有对方,还有很多其他竞争对手,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让南车、北车相互之间也竞争,有利于促进它们的竞争力,这在面对海外竞争对手时更有利。更何况,生意是做不完的。南车、北车之间也拿出全力抢订单,两者加起来可以抢到更多的订单。若并成一家,在某些具体的订单上,可能得价更高,但总体上订单可能还减少。 假如有些订单凭一家实力做不了,那也可以由企业自己决定和其他企业联合来做。联合对象也不要限定在这两家。 以前,一旦遇到所谓的“恶性竞争”,政府想到的就是行业整合、避免竞争,这其实是计划思维残余。国企拆分大潮对这个思维有所突破。若以减少海外竞争损耗的理由合并,那是思维上的倒退。 国企混改正在推进。南车、北车根据自身情况推进混改,胜过合并后混改。 机车领域,最好的当然是民企也成长起来,实现这点之前,若南、北车的子公司在海外也完全独立竞争,那才是真正的实力增强。 (作者为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