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目概况
阜阳北站衔接京九、青阜、漯阜、阜淮、阜六共5条铁路,是阜阳铁路枢纽内唯一的编组站,也是华东路网中重要的编组站,现为单向纵列式三级四场站型。近年,由于衔接线路方向多,车站承担的作业量逐年增加,各车场接车能力以及驼峰和编尾的解编能力已达到或接近90%,现有站型难以适应路网发展和作业量增长的需求,急需进行扩能改造。
本次扩能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上行系统(设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兼直通场、漯阜兼地区车场),既有上行到发场(II场)部分改作交换场,最终形成双向三级八场站型。本项目工程量主要包括:新建和改建进出站线路长度14.253km,其中新建正线1.913km;路基土石方工程量为242.56万m3;新建及还建各类生产房屋建筑面积39809㎡、生活房屋建筑面积52113㎡,总计面积52113㎡;新建正线铺轨12.34km,站线铺轨82.65km;新铺联锁道岔293组,新建框架中桥1座/24.8延长米、铁路立交小桥14座/340.2横延米;平改立小桥1座/20横延米;接长涵洞18座/2173横延米;新建涵洞17座/横延米等。工程投资估算总额235900万元。总建设工期约两年。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1.施工扬尘、施工机械、车辆的尾气、施工人员炊事炉烟等将影响环境空气质量;2.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影响;3.施工中各类机械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路基工程的土方临时堆置及建筑垃圾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5.工程新增占地、土石方填挖工程等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运行期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列车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编组作业、空压机等设备噪声、振动对沿线居民区的影响;少量内燃机废气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生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电磁辐射等对区域环境影响均较小。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中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机械,并对施工机械定期维修、养护;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强化施工期噪声环境管理:施工场界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2523-2011)要求,必要时采取隔声(隔声屏)等降噪措施以减少噪声对敏感点产生的噪声污染影响。
2.严格执行《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阜阳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颍淮蓝天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加强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的相关措施。施工期采取洒水抑尘、对散装物料应设置简易材料棚、按规定使用商品混凝土等抑尘措施,减少施工扬尘污染。施工期裸露地面和临时堆置土方应采取围护、覆盖等措施,减少不利影响;施工人员膳食依托既有站食堂;施工结束后,应处置施工迹地范围内的固体废物,场地进行平整。
3.对于施工中的冲洗废水,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收集沉淀后,回用于洒水抑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入农灌沟。同时应加强施工机械和车辆的检修,避免油质和燃料的跑、冒、滴、漏。
4.建筑垃圾及土石方应采用封闭的运输车辆运输,由阜阳市渣土办统一安排处置,同时采取相应的抑尘措施;生活垃圾派专人收集交与阜阳市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5.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减少工程占地,尤其是减少对基本农田的占用。建设单位应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有针对性的制定占补平衡预案,并将预案与依法批准的补充耕地方案挂钩,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动态平衡。补充耕地资金应足额列入工程投资;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和方式减少对动物的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对现有噪声超标环境敏感点采取必要的隔声(隔声窗、声屏障),对铁路站场及线路实施减振、控制鸣笛、加强铁路两侧绿化等噪声防治措施;
2.生活污水和少量生产废水经本次新增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
3.生活垃圾纳入至阜阳北站统一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外运处置;
4.铁路两侧振动达标距离内,不能新建居民住宅、学校等敏感建筑;采用中弹条Ⅰ型扣件等减振措施;运营后应及时修磨轨面,加强轨道管理;
5.本工程完成后,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来消除,同时可完全消除车体的反射和遮挡影响。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改建铁路阜阳枢纽阜阳北站扩能改造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2013年修正)》中鼓励类项目,符合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符合阜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符合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只要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切实做好“三同时”工作,落实评价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就可使工程产生的噪声、振动等影响控制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并可有力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改建铁路阜阳枢纽阜阳北站扩能改造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补充信息的方式
如果公众认为有必要索取补充信息或报告书内容,请与环评单位联系。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105号)
地址:合肥市阜阳北路355号邮编:230041
联系人:环境工程所张工Email:845889296@qq.com
电话:0551-65602137传真:0551-65535145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具体形式、参与时间
范围主要包括项目区域及其受影响区域公众。公众可通过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传真、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公众参与时间为自信息发布起10日内。
七、项目建设单位和联系方式:
合肥电化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
地址:合肥市瑶海区文忠路火车东站邮编:230011
联系人:施总Email:fyzdcq@163.com
电话:0551-62124049传真:0551-621240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