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赣客专线下是按照350Km/h来做的,全段技术标准内部施工招标定稿为: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线间距:5.0米。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7000m,困难地段5500m,特殊地段4000m。
其中,曲弯半径4000m一处,出现在兴国隧道南出CK323标段+50m进入弯道,为兴国西站选址重新定位所致。(线长+0.246Km)
曲弯半径5500m三处,分别位于南昌南ck30标段+22m进入,为横跨浙赣铁路曲跨段;ck281标段+15m进入,为万安站站前段;ck285标段+18m进入,为万安站出站线路转向,为可研后地方复函意见万安站重新定位所致。(线长-0.007Km)
最大坡度:20‰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 *非前期线下施工项
牵引种类:电力。
列车运行控制方案:自动控制。
运输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非前期线下施工项
采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在可研初审时,铁总审核认为,因本段未来需连接赣州--深圳客运专线,铁总提出在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送审稿)》 中将本工程终止于赣州西站的意见。同时,根据可研后地方复函意见,对吉安、赣州两地区段设站及线路走向进行了调整:
因新干东站南移、泰和境内线路向西移偏移等影响,吉安区段正线增加5.833Km;
因兴国西和万安站定位选址偏移、万安站至兴国西站路线变更的共同影响,吉安、赣州两地区段正线分别缩短7.225Km、增加16.827Km。
另外,项目总投资544.4亿元,其中工程投资514.4亿元,动车组购置费29.9亿元。因昌赣客专可研批复因素,动车组购置费降为按照城际250Km/h配置车辆,站后工程按照原可研设计(250Km/h)方案执行,分别减少投资额4.995亿、7.06亿元。
而2014.08月底环评终稿的时候,是经过了以下多轮修改之后↓
采取的技术标准为:
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2)正线数目:双线;
(3)设计速度:350km/h;
(4)线间距:5.0m;
(5)最小曲线半径:一般7000m、困难5500m;
(6)纵断面最大坡度:20‰;
(7)牵引种类:电力;
(8)机车类型:动车组;
(9)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10)行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11)建筑限界:按《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执行。
对应概况为:
这个419.555Km,17.9Km,401.655Km精确到0.001Km,也就是一米。
是不是很眼熟。
那请楼主告诉我们大家,为什么这些个数字和发改委可研批复的一模一样????
另外,知道这419.555怎么算来的吗??
知道投资总额532.5亿是怎么从544.4亿变来的吗?
要不要我一步步算给你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