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讯(记者 熊筱伟 陈岩)10月24日,在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凤凰财经论坛上,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石齐平问观众:在古丝绸之路上,如今还能找到汉代、五代时期的文物,但为啥就没有宋以后的?
“因为战乱提高了陆运成本,船运比骆驼又更便宜,所以都改走海上丝路了。”他自己回答,传统丝路600余年的衰落,并非因为没需求,根本而言是交通问题。
石齐平提这个问题,是想抛出一个观点: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人口、资源之后的第三大红利—地缘红利。
高铁载来地缘红利
所谓地缘红利,即充分沟通地缘周边国家,形成区域性市场、技术等交流互利。“和丝绸之路对唐朝的作用一致。”石齐平提到了如今国内最热门的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联通亚太、欧洲经济圈,总人口近30亿,“同时往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巨大市场,都是地缘红利的一部分。”
地缘红利的关键在交通。“高铁,尤其是货运高铁的出现,让开发大陆周边的地缘红利成为可能。”石齐平认为,近代沿海比内陆发达,缘于海运成本、便利度较陆运更低。而货运高铁兼顾运载速度、数量,为大陆国家开展大规模商贸合作提供了基础。
他建议四川抓好货运高铁建设,融入全国高铁网络。至于市场与合作,“则完全可交给企业去思考”。
整合资源效率更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也看好高铁的经济推动力,她的建议是在新疆设枢纽站,形成资源整合的城市群。蓉欧、渝新欧、郑新欧、汉新欧……她一口气背出一连串铁路线,“既然殊途同归,为啥不能统一整合?”
她的发言,有着国家宏观背景:9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进资源整合。“整合后,交通共享、产业结构优化,分工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共享长江经济带机遇。”长三角城市群不断“成长”,甚至有安徽城市加入;珠三角也将香港、澳门“纳入怀中”……“长三角的‘成长经’,完全可解决成渝城市群的一体化问题。”
具体而言,可从建立起领导人间的定期会议沟通机制开始。坐下来,谈什么?陈文玲说了两点:利益分配机制与各城市定位。前者涉及双方产业互动、布局分工;后者涉及城市群中国际化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直至微型城市、乡村的构成形态。
合作,可以先从一个项目开始。陈文玲又说回开往欧洲的快铁—能否设置一个枢纽站,将各自货源送到一地后,统一发往欧洲?这样,“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同时还能解决货源不足问题。”
来源:中国高铁网 www.cngaoti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