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的崛起和源流,曾经与一条东西贯通的大动脉息息相关。铭记一座城市和一片土地之间久远而丰厚的历史,是我们再次前行的动力。
110年前的6月,伴随着夏天葱茏生长的声音,胶济铁路上开始有了风驰电掣的身影。铁路的全线通车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110过去了,我们依然铭记着那些过往的岁月。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为了全景展示胶济铁路110年的沧桑史,本报编辑部组成专门采访报道组,南下北上,联手青岛市档案馆、济南铁路局、中科院自然科学研究所等相关专家,凭借《青岛日报》名牌栏目“档案青岛—那城·那事·那人”的制作优势,全面策划制作了这一大型系列报道和纪念特刊。经过半年多的对接和筹划,大型系列报道特刊《档案青岛—胶济铁路全线开通110年》终于面世。恢弘历史的再现,丰盛生命的印记,得到了读者和网友的交口称赞。
再现恢弘历史
110年前的6月,初夏的夕阳撒在美丽的青岛港湾,这个城市第一次迎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最具象征意义的产物—火车。历时5年,全长395.2公里的胶济铁路在1904年6月1日全线贯通。这一天,火车第一次穿过山东物产富饶的腹地,贯通了两座最重要的城市青岛和济南,青岛,从此也迎来了发展的加速期,而飞驰的列车带着青岛的经济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青岛未来城市发育以及整个山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1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首这段难忘的历史,依然充满着敬意和赞叹。为了给读者和网友再现这段恢弘历史,本报联合6位专家,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特刊《档案青岛—胶济铁路全线开通110年》,为读者带来了一道美味的历史大餐,最初几期的发表就已经在岛城掀起了一股 “历史热”。
“这样再现历史的方式非常有价值和意义,胶济铁路的历史应该与青岛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历史时刻,对胶济铁路的寻访,也就是对青岛的历史的寻访和再现,让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个城市的渊源,非常好!”青岛市委党校于忠珍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她说,胶济铁路的开通将青岛到济南之间的人流、商流、物流迅速连接,从此青岛从一个地域狭小的角落开始了向世界开放的脚步,而由此带来的商业巨变、工业崛起以及社会转型,夯实了今天青岛发展的坚实基础,任何一个青岛人都该铭记这段难忘的历史。
网友小迷糊是个历史迷,他发帖给记者表示,从胶济铁路开通,到2013年铁路青岛北站启用,这是一段铁路发展史,同时也正是青岛的发展提速史。如今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雏形已经形成,青岛将迎来更大更快的发展。青岛日报开展 《档案青岛—胶济铁路全线开通110年》报道很有意义,从胶济铁路的缘起、修建过程、重大事件、重要车站节点、重要人物等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进行一次历史回望与挖掘梳理。不但如此,还在青报网同步开通了选题讨论,对挖掘这段历史和话题互动都有很大的帮助,希望看到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讨论群,也希望大家碰撞出更好的火花。
留存生命印记
从10天的路程,到12小时的距离;从12小时的路程,再到2小时的距离,这里,缩短的不仅仅是时空的差距,更是发展的速率。
胶济铁路的发展,就是青岛发展的缩影之一。它承载着的不仅是经济的腾飞,更是历史和生命的印记。近期本报推出的胶济铁路110周年的大型报道活动,为读者和网友带来了一次震撼的冲击,许多读者纷纷表示,感谢日报和青报网的贡献,为青岛的历史留下了生命的印记。
“胶济铁路的发展,确实代表着青岛从偏居一隅成为山东龙头的地位转变的历史。这段历史是非常值得每一个青岛人铭记的历史,也是人们了解真实的青岛的发展和腾飞不可跳跃过的历史。日报做了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大好事。”青岛社科院郭芳研究员接受采访时感慨道,她告诉记者,看到日报那些老照片,心里油然生出了对历史的敬意,和对生命的敬畏。挖掘真实的历史,留存生命的印记,这是功不可没的历史功绩,感谢日报的付出和辛劳,才让这段史料如此详实地呈现于世人!
微信朋友圈的朋友蒋伟是在澳洲旅居多年,他专门发信息表示,在网上看到青岛日报有关胶济铁路的历史报道,让他心生感慨。很久以前,他由于生意的关系总是往返于青岛与济南之间,那时候需要12小时才能到达,如今完成一次“双城会”只要2个小时,真的是今非昔比了。听说为全景展示胶济铁路110年的沧桑史,组成专门采访报道组,全面策划制作了这次大型系列报道和纪念特刊,我们才看到了这真正独家的报道。非常感谢日报的策划,同时也感谢专家的辛苦付出。希望看到更多更隐秘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6至7月将陆续发表8万余字报道和200余幅照片,“青报网·档案频道”同步推出更详尽图文资料,更详尽报道请见http://www.dailyqd.com/“青报网·档案频道”)
来源: 青岛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