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历史记忆,感悟铁路文化遗产的魅力
近期,由亢宾所著,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凝固的历史,永恒的遗存——解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铁路文化遗产》一书,和读者见面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近现代历史文物资深专家,阮家新研究员为该书作序。 铁路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我国近现代历史文物的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交通史、对外关系史、铁路修建史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此书的出版,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事业同样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为关注和研究中国工业遗产和铁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人们提供了一本具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该书系统介绍了目前(截止201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22处铁路文化遗产,以及与中国铁路历史发展有关联的4处其他文化遗产。该书也是国内第一部专题介绍我国铁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的著作。 全书共6章,分别阐述铁路文化遗产和铁路不可移动文物的概念和形态、文化遗产中的特殊门类——工业遗产、文化线路遗产的出现、铁路文化遗产的特点、《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铁路文化遗产、国保单位中铁路文化遗产的分布、铁路不可移动文物的类型、铁路文化遗产的价值、国保单位中与铁路有关的其他文化遗产。书中配有400余幅照片、图纸,其中部分珍贵图、照是首次对外公开。因此,史料价值极高。 如果以1876 年吴淞铁路的建设作为中国铁路的肇始,那么,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至今已近140 年了。铁路作为人类工业文明的象征,它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铁路在其演进过程中产生并遗留的遗产,不仅见证了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沧桑与荣辱,还是可以永续利用的文化资源。因此,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遗产,是我国文物管理部门和文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出分布于祖国各地的铁路文化遗产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些遗产所具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审视了这些铁路不可移动文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抵御外来侵略势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交通运输状况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予以客观的评介。书中还用史料佐证了铁路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和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读者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铁路文化遗产的概貌。 在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2处铁路不可移动文物中,有车站旧址9处,桥梁及桥梁遗址7处,建筑及建筑群遗址2处,铁路工人运动旧址2处,铁路名人故居1处,铁路线路(区段)遗存1处。以及4处(工运旧址1处、纪念性建筑3处)与中国铁路发展历史有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单位中的每一处铁路不可移动文物背后,都有着耐人寻味的史实,其中一些铁路文化遗产在中国还享有“第一”或“之最”的美誉。书中,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和生动的笔触,详解了铁路文化遗产的成因和建筑艺术特点,以及它们在我国铁路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例如,建于1903 年,由法国建筑设计师设计的武汉大智门火车站,是我国第一条贯穿南北的长距离准轨铁路——京汉铁路南端的终点站,曾是亚洲设备最好和最完备的火车站,当年曾有亚洲“首屈一指壮观车站”的美称,它也是中国铁路文化遗产中第一个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开了中国铁路不可移动文物进入国保单位行列的先河。 再如,1894年建成的滦河铁桥,它是清末中国人第一次在桥墩基础施工中采用“气压沉箱法”修建的一座单线铁路钢梁桥,著名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参加了该桥的设计修建。 还有,中东铁路建筑群,它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俄式建筑群落,被称为具有完整性、原真性、成系列的珍贵铁路文化遗产,是研究中东铁路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实物见证。 另外,书中特别提到的、著名的京张铁路南口至八达岭段(关沟段),它是这22处铁路不可移动文物中唯一的线路区段,也是我国第一条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陆路文化线路遗产(线性文化遗产)。因此,在我国遗产保护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这一线路区段的铁路文化遗产基本保持了历史原貌,是人们了解由中国自主设计、修建京张铁路的生动教材。 本书除了解读我国铁路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状外,还用一定篇幅,介绍了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外国(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印度四国)铁路文化遗产的情况。其目的,是让国内读者了解其他国家在铁路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果,以及这些铁路不可移动文物在申请世界遗产方面取得的成功范例,以期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经验,找出我们的差距,反思工作的不足,借以加强对铁路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力度,并籍此推动我国铁路文化遗产的申遗准备工作。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铁路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对我国铁路文化遗产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正如阮家新研究员在本书序言中所说,全书既有理论分析又具学术观点和史料价值,融专业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是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铁路文化遗产情况的一部专著。 2014年,我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如何让文化遗产特别是让不可移动文物鲜活起来,理想的办法就是以纸介媒体(图书、画册等平面出版物)、网络媒体、影视媒体等形式,对遗产的精髓加以宣扬、解读,这样既可令文化遗产生动鲜活,也可让没有机会接触这些文化遗产的人们,通过阅读书籍、浏览网页和观赏影视作品,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凝固的历史,永恒的遗存——解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铁路文化遗产》一书的出版,就是以书籍的形式,拉近人们与铁路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 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中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凝固的历史,永恒的遗存——解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铁路文化遗产》,亢宾 著,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定价38.00元。) [url=][size=+0]1[/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