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24日讯 4月22日,当从《新闻联播》中看到一群朴实的铁路人立足大巴山深处连续36年连续安全无事故、人员零伤亡的好成绩时,我感到无比震撼,在当代这个科技高速发展、人们思想无比活跃的年代,竟然有这么一群人能扎根封闭的大山,创造如此不凡的奇迹,着实需要我们去深思。 铁路修到哪儿,就得有人去养护维修,不然,行车安全无法保障。这是我坐火车时听一位铁部门的职工这么说的。是啊,我国的铁路目前已经遍布全国的角角落落,不乏大山深处、沙漠、戈壁等人烟稀少之地,但是,坐过火车的人都知道,只要是火车通过的地方,就能看到有铁路职工在坚守,一年四季、日日月月、白天黑夜,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可是,这些坚守的铁路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他们的家又在哪里呢?守在空无人烟的铁道旁,他们寂寞吗、恐惧吗、难过吗?我相信,有很多人,只要有思想、有理智,当面对这个问题时,都会犹豫!工作环境的好坏决定一个人的生存状态,生活自信息发达、交通便利,衣食住行、就医、孩子就学等等条件优越的环境中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但是,铁路必须有人去坚守,就如巴山铁人,那里到处是大山,走进去人都很少见,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他们到底来自何方、家在哪里,也不知道一代代巴山人来到这里时都经过了怎样的思想斗争才最终选择了留下?而且实现了36年的奇迹! 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一种在当代社会需要传承的东西吧。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大量的人口都汇聚到了城市、农民都去城市打工了,大学生毕业分配多都选择留在城市,而且要发达城市,为此、城市交通、工业、贸易异常发达,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而在偏远的大山里,空气即使再清新、大自然把大山打扮的再美丽,也不会有很多的人选择长久留下来,而只是愿意一睹大山的美丽,暂时享受大自然的赐给罢了。大巴山里,那些铁路人一干就是一辈子,白天黑夜与钢轨、桥梁和火车为伴,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霓虹灯、更没有繁华的闹市,但是他们自得其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简单的幸福:除了日常艰辛得维修铁路设备外,他们自己建菜园、搞养殖、开运动会……让原本贫瘠的大山一天天活跃起来、灵秀起来,让生命之花在大山深处盛开!他们的勤劳、朴实和执着还引来了大学生、硕士生等高学历的人才,引来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这不是一天的付出和坚守,而是一代代巴山人精神的积累。 尽管大山是封闭的,但是大山里的人们的思维并不封闭,他们使用的工具不先进,但是他们的管理却是一流的,在36年的生产实践中,这里培养出局级以上劳模8名,为上级机关输送人才91人,成为人才成长的 “摇篮”。巴山里的铁路设备是陈旧的,但是他们的维修理念却是最前沿的,他们推行的 “观天养路”方案集合了观云追雨、网络云图;设备病害整治利用3G等网络信息技术,实时传输现场照片。他们成立以研究生、大学毕业生为骨干的安全风险控制方案设计室,以现代科技手段防控风险破解难题。 如果巴山不是一代代铁路人的执着坚守,也许巴山里的父老乡亲永远也走不出巴山这片巴掌大的地盘。保尔柯察金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 碌碌无为 而羞愧……巴山铁路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于创造了多么伟大的奇迹,只一种朴实的坚守,执著的信念,对生命价值的一种体现。(伍策 杨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