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5 13: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善人对于“小火车”的情结
“小火车”自1995年9月11日出生,每天三个来回,奔跑在嘉善和上海梅陇之间,至今已走过近11个年头。按每天五六百人的输送量计算,11年间已输送旅客200多万人次。
“嘉善人未坐过‘小火车’,那是新闻。”在嘉善县政府,记者与多名机关干部接触时,对方几乎是脱口而出且异口同声。购物看病也好,办事游玩也罢,早上从嘉善出发,9点上班之前一般都能到达上海。“小火车”几乎成了经济与方便的代名词。
“小火车”是嘉善接轨上海的重要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嘉善人的经济文化生活。嘉善县发改局一位官员这样总结嘉善与上海、杭州的关系:“经济与生活上,更亲近上海,只有政治上,靠近杭州。”
是啊!11年来,“小火车”几乎将小小的浙北边界小县城与国际大都市融为一体,嘉善人也因此与它结下了太深的感情,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几乎每逢周末,嘉善就会有许多情侣、家庭、打工者登上这列堪称“嘉善轻轨”的列车,或去南京路步行街游玩购物,或陪子女弹琴学艺,或在大上海见见世面、碰碰运气。
我曾经的同事老沈就是名老家在上海的嘉善人。以前,女儿在上海读书,他常周末去探望;毕业后女儿在上海实习,当老爸的不放心,又经常往返于沪嘉两地;如今,虽然女儿早已跨洋创业了,但作为“老上海”的他,仍会隔三差五去趟上海,看看亲戚或老屋。其实像老沈这样原籍上海的嘉善人还有不少,谁让嘉善是个枕靠上海胸怀的“宠儿”呢?当年就有不少像老沈这样的返沪知青,看中了嘉善特殊的地理环境,而选择在这个环境幽雅、民风淳朴的小地方居住下来,作为与娘家——上海保持密切关系的“世外桃源”。
“小火车”跟了嘉善人11年,也跟了嘉善的“上海人”11年,成了嘉善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好比上海的市郊班车。11年,是个不短的时间概念。11年间,不知有多少人曾搭乘过这列“市郊班车”往返于嘉善与上海之间。有天听媒体报道说,车站某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坦言,“小火车”高峰日客流量达千余人,平日里也达500人左右,照此估算,11年可就是200多万运力。乖乖,这是一个何等壮观的数字!嘉善仅有38万常住人口,这就是说,11年间,几乎将超过嘉善常住人口5倍多的人员在沪嘉之间来回输送。而8元钱的票价几乎与坐两次市内三轮车的价钱差不多,真是太便宜了,时间也只需1个多小时。也许你刚刚还在围着锅台转,转眼已徜徉在熙熙攘攘、精致洋气的南京路、淮海路上了,这感觉真是太奇妙了。于是,天天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的嘉善人,也许真有点麻木了,似乎我们天然就比邻近地区人多了一项出行“特权”。
现在,嘉善人忽然没了“小火车”,心里难免会有一阵失落。但是,经典的记忆总会褪色,时代的脚步总要前行,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谁叫“小火车”太老了、太破了、太旧了?我们总不能期望它再一路喘着粗气、跌跌撞撞、摇摇晃晃驶入那座整洁、漂亮、现代化的上海新南站。我们也无法想象,真要嘉善火车站更新设施,当它的票价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没有优势后,嘉善人对“小火车”的热情是否还会再度点燃?一边是发展规律,一边是世俗民情,想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怀旧是一时的,失落也是暂时的,随着市民的出行方式日渐丰富,没了“小火车”的嘉善人,或许正因了它的淡出,更多的人可以干脆借势圆上私人“汽车梦”,拥有与大都市人们一样的周末自驾游。07年418全国火车大提速的同时开行了许多动车组列车,嘉善因为站台设施原因没有动车组的停靠。而原有的火车从原来的31趟一下子减少到了9趟,从某些意义上嘉善站的客运量也在逐年的减少。大多数的市民在当时很难理解,出行成了问题。嘉善铁路的发展不得不滞后。在听到沪杭客运专线要开建的消息顿时得到消息,在刚规划的时候没有嘉善南站,后来通过一方面的努力,习近平副主席到嘉善来实地考察了嘉善经济社会发展与交通建设,后来增加嘉善南站的设置忽然又感觉看到了嘉善铁路的希望。在今年928甬台温铁路通车之际,浙江铁路已步入了高速铁路时代,国内的一些客运专线也相继落成,石太客运专线,广深专线,京津城际,合宁客运专线,合武客运专线。沪杭高铁的建成对嘉善方便了往来沪杭等地,到上海只要16分钟。这是空前的高速铁路,嘉善也会停靠动车组列车了,一切都在等待明年十一的开通运营,期待嘉善铁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