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6日讯(记者 戚阜生)今天上午,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办公室正式对外公布新一轮沿海发展实施方案。方案通过10个方面进一步深化、细化今后3年沿海地区基础实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等主要领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 新一轮沿海发展方案涵盖10大领域 省沿海办主任梁学忠说,10个专项实施方案涵盖了现代农业发展、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交通建设、水利建设、能源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城乡建设等10大领域。 记者注意到,10个专项方案都明确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任务,并出台配套政策保障重点项目。 三个重大基础设施方面,要在2015年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从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资源保护等3个方面提出水利建设要求,同时投资1626亿元推进能源重大项目建设。 现代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全部设定了具体的任务目标:到2015年,沿海地区粮食总产稳定在270亿斤以上,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86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6500亿元。 四个重大支撑性领域方面,到2015年,沿海地区要培育国家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000亿元;全面完成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国土面积比例大于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每年城镇新增就业20.5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到65%左右;沿海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8%,新增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能力3355吨/日,实现县以上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基本全覆盖。 1010亿元投向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交通建设作为重大基础设施之首,特别引人注目。省交通厅副厅长王昌平介绍说,前三年该厅按照规划和行动计划,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89亿元,是2010年之前总投入的1.3倍,其中港口、航道、公路、民航建设,前三年投入分别增长了60%、20%、20%、50%。三年中,新增万吨级泊位19个,新增吞吐能力5344万吨。 根据方案,到2015年,江苏沿海地区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连云港港为龙头的沿海港口群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综合交通网骨架基本形成,网络布局基本完善。沿海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4.3亿吨,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初通至南京,省干线航道达标里程达到497公里,水运主通道基本实现向东达海、向南通江、西连京杭、南北贯通。铁路干线运营里程达到63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49公里,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645万人次。 对于今后3年的计划,王昌平表示:“将安排约1010亿元资金投向沿海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据了解,1010亿元将重点投向港口建设、综合交通网枢纽建设和运输服务。具体为:开工建设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盐城港大丰港区10万吨级航道、南通港洋口港区北水道15万吨级进港航道和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滨海港区LNG专用码头、吕四港区10万吨级LNG专用码头等工程,加快构建沿海铁路通道,开工建设沪通、连盐、连淮扬镇等铁路以及盐城至大丰港区、海安至启东等高速公路,续建并建成临海高等级公路等干线公路,同步建设一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 三大重点城市立足区位优势促特色发展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三市的发展并不是“一刀切”,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优势做相应的发展规划。梁学忠说,连云港不但是中西部的出海大通道,也是中亚的出海大通道,具有龙头性作用;南通江海联动,靠江、靠海、靠上海,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将会带来很多的发展机遇;盐城空间大,几万亩的滩涂,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盐城的汽车产业、风电、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加之与上海的“特殊关系”(上海在盐城有50万亩“飞地”),盐城在未来的发展中也能够“占得先机”。 在前一阶段的沿海发展中,很多产业存在重复建设情况。省发改委主任副主任樊海宏表示,将加强规划引导,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增量优化发展和存量调整发展相结合,避免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特别是要强化内涵、集约、协同等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沿海地区产业竞争力。 “新一轮的三年专项实施方案,不但描绘了沿海地区发展的美好蓝图,也为加快推进沿海地区开发提供了行动指南。”梁学忠最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