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0-20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上来讲,这五个城市,相对来讲比起北五市来,实力要差的很远。北五市老早就是人口三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现在北五市邯郸超过了100万,保定接近100万,邢台 安阳 新乡也都是七八十万的大城市,相对来讲,南五市要小的多,最大的许昌也只有36万,其余城市信阳 漯河 孝感 驻马店也只有20来万人,20来万的人城市,在铁路上影响亦有限,特别是在特快较多的京广线。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以后,孝感就挂科了,换内燃后,许昌和驻马店也开始被跨越。漯河和信阳是交路大站,机务段大站,漯河站一直维持到1975年9月21日,信阳站一直维持到1998年10月1日才被跨越。
1981年调图,有十趟重要的直快列车升级为特快,其中包括到武昌的37-38次,到昆明的61-62次和到广州的47-48次,这样的话,南五市就开始了苦苦维持的阶段。信阳是交路站,是必须得停的,其它各站,漯河在铁路上实力相对较强,又是唯一的枢纽,因此,1、61两趟特快还是保留下来。 当时还是小武汉局,实力亦有限,因此,武昌始发的37-38次特快,还是保留了许昌 漯河 驻马店站的停车,客观来讲,武昌的始发车在这三个站停车天经地义。
1985年调图,这时的武局已经不存在了,代之的是大郑局,郑局实力强大,一定要将37-38次变成王牌车的,这样的话,37-38次在京广线成为仅次于15-16次列车的强势特快,一度超过5-6次。37次取消了漯河 许昌 驻马店的停车。这次调图,也正赶上特快列车提速减少停车站。1-2次特快由于在北五站停站太多,因此,减少了漯河的停站。61-62次以牺牲岳阳的代价保留了漯河的停站。这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五大站除了信阳交路必停以外,只有61-62次停漯河,其余特快列车在许昌 漯河 驻马店 孝感一律跨越。这种局面一直维系到1997年调图。之间发生了两种变化,第一种是增加了郑州到武昌和西安到武昌的管内列车,自然停地级市,第二种是将北京到南昌和贵阳的列车升级为特快,但也只有北京到贵阳的列车增加了漯河停车,北京到南昌的列车都不停。这种新升级的列车地位相对较低,在北五市是不敢跨越的,可见南五市的地位低于北五市太多太多。客观来讲,这时的信阳人口不到20万,如果铁路上实力不强的话,很难保住这么多车停车。特别是南边的岳阳 株洲 郴州 衡阳都已经开始被列车跨越,信阳的地位已经芨芨可危。
1997年调图,京广线落在了后面,1998年调图和1999年的微调,京广线25K实力大增,这样的话,信阳首次被跨越,而且几乎跨越了干净。现在几乎这些车站停的列车,都是2001年四提之后新增加或新升级的列车,如天津到广州 长春到广州 哈尔滨到广州 郑州到广州 乌鲁木齐到广州这些。倒是有一点,郑州到广州的T255次在孝感不停车,始终让人搞不太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