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汉蓉高速铁路“最后一段”通电试跑 长江经济带陆上通道年底贯通 7.5小时抵蓉 铁 路 襄渝线 沪汉蓉铁路(黑色:通车段;红色:在建段) 水 路 公 路 蓝色:沪蓉高速(宜昌至巴东段在建)红色:沪渝高速 制图 刘岩
记者韩玮 通讯员贺玉琴 年底,进入国家新一轮战略重心的长江经济带将迎来全线贯通的陆上大通道——从上海经武汉、重庆直抵成都的沪汉蓉高速铁路“最后一段”重庆至利川段本月已送电试跑,预计将全线贯通。届时,串联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客货动车大通道将正式形成。
昨日,记者获悉,渝利电气化铁路10月8日已全线送电开通,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联调联试,“按依次提速的方案,从100到200公里时速逐步测试运行,一直要试跑到年底正式开通”。
据悉,渝利电气化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市境内设置沿途站点,自西向东依次为重庆北站、长寿北站、涪陵北站、丰都站、石柱站,大部分与长江并行,进入湖北后在利川“牵手”宜万铁路。渝利铁路正线全长265公里,设计列车时速200公里。
年底武汉5小时达渝
7.5小时抵蓉
目前武汉到重庆每天有8趟列车,用时最短需近15小时,最长19小时。据铁路部门介绍,耗时如此之长,主要原因是武汉至重庆段的路线是绕行襄阳、安康,最后接达州抵重庆,从地图上看呈弧形,多绕近400公里而并非直线,而线路是既有铁路,标准低,跑不快,在100公里时速徘徊。
渝利铁路贯通后,重庆到武汉基本实现电气化,而武汉到上海已开通电气化的200公里时速动车,年底,从武汉到恩施仅3小时,5小时可达重庆,而重庆到成都已开通动车,2-2.5小时即到,因此,武汉到成都也只需7.5小时左右。较之前普速列车大大提速。据记者了解,届时,从武汉站、汉口站往返重庆北、成都东都将开通动车组。
“中国最忙线路”潜能释放
汉渝物流班列提速1天
据中铁电气化集团二公司介绍,此线路为客货混跑,但因山多坡度大、曲线多,因此货运较客运速度偏低,时速不会跑到200公里,但电气化铁路特点是“多拉快跑”,货运时速能跑到100多公里,作为物流运输通道,武汉到重庆较以前也将大大提速。
武汉铁路运输部门人士介绍,目前武汉到重庆,若是普通货运列车3天内到,班列25-26小时可达,而沪汉蓉通道一旦形成,普通车将压缩至2天内抵重庆,班列甚至可能压缩至24小时内。
此外,更重要的是使原先的襄渝线的潜能得到释放。该人士称,襄渝线是中国最繁忙的区段之一,原先武汉到重庆也为客货混跑,因地质条件复杂,多为上坡道,货车又经常待避客车,造成堵车,影响了物流速度,时速基本在80公里左右。而沪汉蓉电气化铁路通道贯通后,原先部分走襄渝线的客车会改走沪汉蓉动车线,使襄渝线的货运能力释放,货车中途停站避让等待的时间大大缩减。
长江经济带需复合交通带作支撑
水陆两大通道“1加1大于2”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最繁华的地区,也是全国最重要的高密度经济走廊。国家战略中已明确,依托东部上海、中部武汉、西部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再造整条长江经济带,推动转型升级。
日前,国家发改委启动编制《推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指导意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而形成的水上通道正在“发力”,而年底形成的陆上客货大通道也将成为强大的经济引擎。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沪汉蓉铁路通道的形成,使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高铁“十”字网络真正完备,武汉与向东南西北1000公里的特大主要城市全部连通。此外,这条铁路几乎是沿长江布设,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连成一片,“长江水道要想真正变成‘黄金’,仅有水运还不行,必须形成综合性运输通道,需要复合交通带作为支撑”。长江水路运量大且价格低,但速度慢,公路快但物流成本高,铁路运量大且运费居中,长江经济带可很好地发挥铁水公联运优势,产生“1加1大于2”的效应。
另外,据省交通厅介绍,目前,长江经济带高速公路通道已基本形成,从上海经武汉到重庆可走沪渝高速,而从上海经武汉直达成都的沪蓉高速,目前仅剩下宜昌-巴东段,预计今年底将全线贯通。
链接>>>
长江经济带:
国家开发战略新重心
上月,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召开了关于《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动员会议。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指出,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当务之急就是要壮大能够支撑转型升级的长江经济带。目前,包括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省市发改委人士,正在加紧编制上报涉及本地的经济开发材料,为国家出台长江经济带规划做参考。
专家认为,长江流域成国家开发战略重心, 推进中部特别是沿长江中部地区发展是当前区域战略格局中颇具力度的一笔。
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依托这4个定位,最终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形成转型升级新支撑带。http://news.cnhubei.com/xw/jj/201310/t272699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