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9-14 22: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价慢速列车 于 2013-9-14 23:11 编辑
漯河火车迷 发表于 2013-9-14 21:49
你马上把把漯宝线拆了吧,然后就只能走京广了。
中国还不像美国那样,估计得40万千米以上才能拆。
楼主说的漯宝线,和西安局丁点关系都没有。漯宝线被跨越始于太原到广州东的列车,太原到广州东的列车原经京广线,那时的广州站,列车似乎还以局内列车和长江以南的各站列车为主,能往长江以北始发的列车(纯京广,成都之类的不算,得过武汉桥)只有北京 天津 西安 兰州和刚刚出现的沈阳和太原。那时的广州站,在1998年调图和1999年重庆到广州的普快列车开行前,影响力远没有今天大,可以说是天上地下。
那时太原到广州东的列车,除了对阳泉 寿阳 井陉来讲算是有利,对其它各站都是鸡肋车。原来太原到汉口的列车,完全保持了前郑太列车的时刻,在郑州和太原间夕发朝至,而且各站都预留一定的票额,虽说有的票额站长的关系才能搞到。而新延长的太广列车,忽然一下子限售了(太原站最少得限售郑州以远,邢 邯 安等于是跑龙套了)。对京广线的几个城市极为不利,这样的话,邢 邯 安三站再去太原,事实上已经是很困难的了,没座票不说,晚点也是家常便饭,虽说北京局列车晚点率仍在95%以上,但是这个数字保证了一年至少有20天晚点。
1998年调图,太原铁路分局作出了极为正确的决定,列车再次缩线到汉口,新增加太原经南同蒲到广州的列车,走漯宝线。走漯宝线,主要是为了照顾没有南下列车(当时平顶山最远到汉口,因为洛阳到广州的列车必须改线)的平顶山,而不是和许昌过不去。而太广列车缩线到汉口,对豫南各站大大的有利。都相对留足了票额。这个车和西局牵扯不上任何关系,车是北京局和纯京牌照,而路线是郑州局改的。
1998年调图之后,由于太原到广州的列车改线,许昌站增加了石家庄到广州的列车,这趟列车是除了北京和武昌以外,和沈阳一样,并列第三个有到广州25K高速车体的列车,那次调图后,25K列车处于超级牛逼状态。(可以给您举个例子,现在人们所说的石秦特慢,当年天津北到廊坊仅用29分钟,即便是牛逼大亨神州号也不敢诈刺,可以说今生今世不会有普速列车能跑那么快)而石家庄到广州的列车,是前北京到广州的15次列车的替代品,它势必要比原来的25G京广特快快的多,也尽量接近25K的京广特快。
在这次调图后,许昌的列车总数并没有减少,而事实上,正是这次调图,许昌的地位却明显降低了。无论是石家庄到广州的列车,还是太原到广州的列车,不管它们的车种,实际上对于许昌来讲都是跑龙套的角色。第一,许昌时间不可能好,或者可能很好,但不能保证每次调图都好。第二,这些龙套列车在许昌还是硬板票的时代,没有任何预留。因此,许昌地位的下降不在于漯宝线。而是在于京广线,因为它没有停它该停的车。当时京广线相当于现在动车组的列车是北京到武昌的25K型高速列车K79-K80次,这趟列车在京广线上停车相对较多,又是白天运行的列车,影响力甚大,甚至一度超过了K37-K38。因为37次属于高级别列车,卧铺为主,而79次列车全是软,硬座,又是白天运行,适合当地人们的出行。而这趟列车开行后,直到它取消那一天,都没有在许昌停车,而在这阶段,也正是许昌一天天没落下去的时候。在这趟列车开行的时候,25G型普快在许昌的停车率是100%,特快(现在K)在许昌的停车率也在50%左右,而这趟列车结束后,许昌的列车停车数就越来越少了。应该说是主型列车没有在许昌停车,对许昌的影响甚大。
而相对于漯宝线,洛阳到广州的列车不可能与许昌牵扯上关系,它根本没走过陇海线,无论是洛阳到襄樊时期,还是延长到汉口的时期。后来的太广列车改线,也对许昌也没有影响。事实上对许昌影响的还是郑局自己,无论是大郑局,还是后来的小郑局,许昌的列车数量,不是总列车数,而是列车停车的比例,就越来越少了。在一个车站,您得看是重要列车还是跑龙套的列车,跑龙套的哈尔滨到广州的列车对许昌没有什么影响,也不是每次调图都停,而重要的列车,对许昌的影响很大。
我认为对于普速列车来讲,许昌最难的有两点,第一,去北京很难。最近的信阳到北京的列车在许昌是有预留的,但数量不多,而且许昌时间也太烂。再远一些,武汉始发 还是衡阳始发,许昌时间都非常差。更何况现在这些列车都没有了,许昌去北京除了高铁都不方便。
第二,拐弯很难,许昌最难的就是郑州东拐和西拐的列车太少。东拐不可能加了,祸祸们很早就想把汉口到青岛的列车干掉了,估计将来能不能东拐都是个问题。西拐有预留的列车也就是武汉始发的几趟。再往南的车许昌也没有预留了,复用都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