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7-4 16: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江浦的兴起
宋乔维岳开的沙河,至元末已是河床淤塞,闸坝湮废了。明永乐间,平江伯陈暄总督漕运之初,往来船只均是至淮安新城(河下)盘五坝入淮。漕船由新城东门外东北的仁、义二坝入淮,官民商船由西门外西北的,礼、智、信三坝入淮。过坝时,重载之船必须把货物剥卸下来,将空船拖过坝,再把货物装匿上。入淮后逆水而上,至清口人黄河。这一段水流特别迅急,每船往往要用上百个纤夫拉,故“逾淮达清河,劳费甚钜”。
为了“免过坝及风涛之险”,陈煊进行了走访和实地勘察,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循宋乔维岳所开沙河故道,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20里,导引湖水由鸭陈口入淮,这条漕河被命名为“清江浦”。为了节制水位,还在清江浦上建了移风、清江、福兴、新庄四道闸。清江市的兴起,即缘起清江浦河的开凿。
陈煊主持漕政时,推行了一种“支运”制度。即在淮安、徐州、临清等运河沿线重镇,分别建筑中转粮仓,各自接纳指定地区的民船送来的漕粮。“令江西、湖广、浙江**百五十万石于淮安仓,苏、松、宁、池、卢、安、广德**粮二百七十四万石于徐州仓,应天、常、镇、淮、扬、凤、六、滁、和、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临清仓,令官军接运人京、通二仓”。据谈迁《北游录)载,明代的淮安转搬仓建于清江浦,有4O 区仓房,皆“坚基广厚,倍于常制”。转搬仓由户部的派出机关——户部分司(今清晏园即其旧址)监理。
此后,这里又创办了全国最大的内河漕船厂― 清江督造船厂。清江船厂的厂址,在清江浦河南岸,处于山阳、清河二县之间,其中心位置东去山阳县城、西去清河县城各30里,;大致在旧城区之内。清江船厂后来发展到拥有4个大厂、80 个分厂,工匠牙役商人近万,厂房工棚延绵20余里的规模。清江船厂由工部的派出机构工部分司(今市区纪家楼一带)监理。
在陈煊总漕之前,今市区大部地段还是人烟较少的“闲旷之地”,自清江浦疏凿、四道闸修建、转搬仓落成、造船厂投产之后,这里遂变得热闹非凡:江西、湖广、浙江的粮船要到此卸粮以人转搬仓,其它路过的粮船要到此停泊稽延,运粮官军要在此辗转忙碌,造船的工匠牙役、官佐兵弃在此食役卜居,往来的商贾在此招摇过市,争相渔利… … 往日的“闲旷之地",很快便成为“侨民宿贾,巨室鳞次”的通商大埠了。“清江浦也因此成为这一这通埠的名称,而清江浦河则与淮扬运河一起,被称为“里运河”了。即使经过明末清初的军事政治大动乱,清江浦作为交通枢纽、军事要冲,仍“居人数万家,夹河生十里”。到清乾隆年间,清江浦达于鼎盛,乾隆四十年,人口50余万。仅从这一数字中,即可想见其当时的繁华。因古末口而兴起的淮安城,其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为清江浦所取代。
南船北马 九省通衢
由于黄河夺淮等原因,清江浦以北的京杭运河,不仅迂缓难行,而且危险很大,断缆沉舟的事经常发生。故商人行旅和三品以下的官员凡由南而北,一般都是到清江浦石头码舍舟登陆,到王家营换乘马车;由北而南者,则至王家营弃车马渡黄河,至石头码登舟扬帆。这样速度既快,且较安全。故石码头和王家营为“南船北马”的交汇点。
石码头在清江大闸北堍——河北大街的拐弯处,向北直达黄河越堤(今市区健康路),最初建于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开始仅建石路18丈长。嘉庆(公元1796e——1820)年间,曾展筑了一点,但“厥功未竟”。石码头以北,直至马家大堰黄河边,绝大部分仍为土路,晴天千车辗转,万马奔腾,坑坑洼注,黄尘蔽天;雨天泥掉没膝,车轮深陷,人困马乏,寸步难移。道光(公元1821一1850)中,又在这中间开了一条东西向的小河,上架一座简便木桥宁不甚稳固。当时,这河边桥头的茶庵里,有个叫广达的住持,“悯斯道之崎岖”,自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至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 “就累日所葬资改建安涉桥,增建越堤北阪之码头,吏平其间邀长三里之路,皆治之以石。于三里间植石柱二十,凿其上方为灯,夜然膏以照行者。”此后,路始方便易行。
交通冲要地位促使了石码头的繁荣。旧时,石码头一带,骡马车行、旅馆饭店密布,各种行市繁多,分外热闹。若值会试之年,“南尽岭外,西则像章,百道并发,朝瘀上京,而此为交衡”。隔黄河相对的王家营有“日出千车”的盛况。 石码头因而被盛誉为“九省通衡”,王家营则是“南船北马”的交汇名区。
在黄河北徙前,横亘于清江浦和王家营之间的黄河水流异常湍急,经常船翻人亡,如果遇到一种叫“黄河驹”的奇异巨浪,就谁也别想侥幸活下来。“故幸而获济,则籍籍告语,共相欢慰。”
清代,按交通地位的重要程度,把驿站分为好些等级,清口驿被定为“一等极冲”,有递马75匹,马夫75名,抄牌、羽书、传牌、兽医4名,水、旱夫300名。清乾隆年间驿站由小清口迁王家营后,驿舍宽敞,可容百人。时还设有分管好多所驿站的“淮塘”塘官驻王家营。
驿站主要是用来传递公文急件的,大量的官民行旅则必须住普通的旅店。王家营作为交通咽喉,旅店林立,若值秋闱会试,平时做其它营生的居民也纷纷把住宅改为临时旅店,以牟取暴利,“旬日之人,可与大贾抗”。
与旅店并盛为伍的是车骡厂。自清真寺以南直至黄河堤,是轿车厂,有一百多家,“大者推南严北严,南饱北鲍,南于北于,东扬西汤,有盛并雄一时”。 此外,还有48家大车厂、七八家骡厂。这些车骡厂皆有镳师保证旅客安全,镳师们武艺高强,驰名北道。其中以东汤业主扬六括最为著名。这些车骡厂经常到扬州一带招揽旅客,他们最远的可以把客人护送到迪化(今乌鲁木齐)。
王家营以北的陆上驿路,起于旧黄河缕堤,经渔沟等地北上。因皇帝巡游曾走过这条路,故又称御路,此路一直通到北京,又叫通京大道,是行旅云集,踵趾杂沓的交通干道。清初顾炎武《王家营》诗中有“荒垌据淮津,弥望遍秋草。行人日夜驰,此是长安道”的诗句,可以想见当日景象。
名曰通京大道,实则路况很差,在本区境内,路面土壤疏松,很容易塌陷。“每暴雨至,水弥漫不辨辙迹,禾苗冒没,旅人农夫交病”。 虽时有维护,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根本解决间题。晴天的路也不好走,遇到有风天气,则“飞沙蔽天,鲠喉迷目” 土质松散的道路经千百辆车轮的反复辗转,坑坑洼洼,颠簸倾侧,也足以松人筋骨,更常有杀人越货的强盗出没路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