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行,火车依然是国内普选的交通工具之一。特别是路途遥远、列车运行时间较长的车次,车内环境和空气质量对于出行者更是关系重大。记者于北京和拉萨之间的T27和T28次往返上的乘坐体验,便是一番实地的感受。 车厢内设施安装体贴
进入T27次车软卧车厢,最先感受到的是,列车装饰风格颇具民族特色,就连洗手间的镜子也是传统藏族纹饰的形状。据了解,为了使列车干净地来、清洁地走,进藏列车的废物、废水都有专门设备回收。全车都铺设地毯,显得清新整洁。看上去,列车的很多细节设计体贴入微:全车安装气囊减震、车窗上还有防紫外线贴膜,两套供氧系统使车厢内的含氧量达到富氧标准,因此这趟安全封闭的列车全程禁烟,列车员对于偶尔在两车厢连接处吸烟的乘客不断进行劝阻。
由于进藏列车全列密闭且“身着”铝合金外衣;车窗的双层玻璃间都装有防紫外线贴膜;每节车厢采用完善的气囊减震系统等,对全程44小时乘车的舒适性有很大提高,列车运行的噪音则被大大减小。据工作人员介绍,车体结构采用的是“气密式”,车门采用“双唇”密封结构。进藏列车的车内外压力可能会由于高原效应而产生不平衡,为此列车的车窗为自动调压式,车内的压力会随着海拔高度变化自动调节,很大程度上减轻高原反应。这一点在软卧车厢体现得格外明显。此外,软卧里有LCD显示屏,可以看电影;空调还有手动调节按钮。
T27次的餐车车厢感觉要比一般的车厢更宽敞,不仅窗子大,显得亮堂,过道也宽。为了更环保,列车厨房使用全套电气设备,如微波炉、电磁灶等。厨师操作间是完全封闭,厨师也可以使用氧气管吸氧做饭,遇到紧急情况,操作间玻璃门可以打开。餐车内左前方和右后方各有一台42英寸的液晶电视,中部设有餐厅,有16个双人座椅,4个单人座椅,每两个双人座椅之间设大餐桌,每个单人座椅之间设小餐桌,定员36人。餐车的一头是一个小吧台。
双侧洗手间设有蹲坑和马桶两种厕所,采取真空集便器,车到拉萨后所有污物将由专车抽送运走,保证沿途不受污染。软卧车厢还配有洗手液和少量面巾纸。
下水不畅未见修理
设施看上去是很不错,而在记者上车不久,问题就来了——先是洗漱池反水,污水浸湿了地毯。记者找到列车员后,她迅速关闭了上水,将水池停用。在以后的四十小时内,洗手池就这么一直停用到拉萨,也未见修理。我们这一软卧车厢的乘客,都必须穿过这节车厢到另一节车厢内去洗漱,造成诸多的不便。后来又发现软卧里的LCD显示屏就是一个摆设,乘务员说早就坏了,根本就不能看电影。经过20多小时的行驶,当列车上到高海拔时,我们感到了高原反应,很不舒服。而吸氧口的附近并无如何使用的标识,列车员除了换票、填健康表、在门口等着我们倒垃圾入塑料袋和不断地卖零食、盒饭、交通图以外,并无其他服务。快下车前20分钟,临车厢的一位老者,因包厢中的氧气口不出氧气,依然在请求列车员修好氧气设备,以便能使用。
服务不尽人意
从北京出发不久,就该吃晚饭了,车厢内开始出现食物的混合味道。到第二天早上,皮肤和口唇就明显感觉到干燥。后来又出现胸闷和气短等高原反应症状。而上到高原后,光照强烈,软卧包厢的窗帘一共是两层,一层纱帘,一层布帘,但只要一拉就都掉了,实在是不方便。
在回程的列车上,洗漱池再次因反水关闭。软卧里的LCD显示屏依然不能使用。不仅如此,所乘坐的包厢中空调的调节钮也坏了,包厢内温度特别低,根本调节不了。软卧内的按钮,除了灯光、广播和氧气孔能用外,已成摆设。洗漱池、空调调节按钮和氧气口出现问题时,也得不到及时的维修。这趟列车目前的全程行驶时间是44小时,往返是88小时,需要将近4天时间。乘客在漫长的旅途中,更希望了解一些沿途风光,而车上的广播,除了报站名外,只在即将到达时简单介绍目的地的情况,对于沿途并无过多的介绍。记者注意到,一些独自旅行的人,由于局部地区手机是没有信号的,白天只能靠手机游戏打发时光。看上去很美的硬件,却因服务软件跟不上而不尽人意。如果不是窗外风光宜人,漫漫长路,将如何消磨?
来源:消费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