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四院老一辈铁路勘测队员整装即将奔赴作业点
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我国首条千公里级长大高铁干线--武广高铁,世界上第一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上的高速铁路--郑西高铁,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宜万铁路,我国最大的地下火车站--深圳福田站,世界第一长桥--京沪高铁丹阳昆山特大桥,我国最早实现综合交通“零换乘”的火车站--南京火车站”……
第一次,第一个,第一名;最早,最长、最大……这些举世瞩目的重量级工程背后,挺立着同一家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
责任--
60年,伴随着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步伐,铁四院始终担当开路先锋,以优质的勘察设计产品报效国家
新中国成立初期,积贫积弱,百废待兴。1953年2月4日,承载着新中国铁路建设的神圣使命,铁四院的前身--铁道部中南设计分局应运而生。
创建之初的铁四院,职工169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9人,卡车、吉普车21辆,经纬仪、水平仪24架,罗盘仪15个,晒图机1台、手摇计算机27台、打字机4台、自行车50辆。
虽然人员及装备极其简陋,但老一辈四院人赤子情深,以铁路报国为己任,白手起家,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旅、探索之路。
1952年开展初测的黎湛铁路,全长315公里,是铁四院勘测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外业背着行军床,住祠堂、农家;内业以床当桌,设计计算工具仅靠算盘和对数表;小组搬家靠的是老乡的单车队,午餐是自带的冷菜冷饭;在工地上等天亮、晚上提着马灯等下工、收工后找不到新住地是常有的事。
虽然苦,但一想到肩负国家建设的重任,大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冲天干劲。黎湛铁路从草测到通车,仅用了三年时间,四院人用“革命速度”为新线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年“与时间赛跑”的万丈豪气,如今成为老一代四院人抹不去的记忆。
“一五”期间,铁四院设计交付使用的新建铁路有黎湛、鹰厦等铁路共计1132公里,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实属不易。新中国铁路建设的速度和势头令人欢欣鼓舞,人们从中感受到的,是新中国不可遏止的蓬勃生命力,而这,也是铁四院将士们持续战斗的精神和力量之源。
建设一个新国家的路途,注定任重而道远。不同的时代,赋予中国铁路事业不同的发展命题,而勇当先锋的铁四院,也书写出不同的辉煌。
60年来,从“南攻衡广,中取华东,北战徐连”,到“快出图、出好图,决战京九建设当尖兵”,从“争当跨世纪铁路先锋”到“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铁四院在一次次铁路建设高潮中,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铁路共发展、与时代同前进,以设计报国和自身发展,谱写了波澜壮阔的绚丽篇章。在特殊的“三线建设”年代,设计建成焦枝、襄渝、枝柳铁路,为中国的国防安全贡献力量;70、80年代的决战衡广铁路,为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90年代举世瞩目的大京九穿山越岭、跨江越河,迎接香港回归;新世纪以来铁四院勘察设计的武广、郑西等高铁项目,又将中国引入了高铁时代。
如果说,建国之初到上世纪90年代,铁四院这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铮铮铁骑,是以“革命的速度”为中国铁路建设改天换地,那么,进入新世纪以后,面对当时“很需要跑”的中国,这支勘察设计老牌劲旅,则在跟上市场节拍对自身的“改天换地”上,风物长宜放眼量,首先开始了一场“速度的革命”!
眼光--
身处铁路建设行业链的前端,铁四院居前观远,潜心钻研,开拓创新,挺起了中国铁路设计的脊梁
2010年12月7日,第七届世界高铁大会幕启北京。旨在展示和交流世界高铁发展技术水平和成就的高铁盛会,第一次从欧洲移师亚洲来到中国,充分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高铁的领军者。此次高铁大会上,铁四院勘察设计的京沪、武广、郑西、沪宁、沪杭、沿海、沪汉蓉等高速铁路及武汉站、广州南站等成为大会重点推介的亮点。
数字更能说明问题:截至2012年底,铁四院设计建成的高铁里程达4620公里,占中国投入运营高铁的60%以上,设计在建高速铁路5000多公里,规模位居全国乃至世界之最,成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领跑者。
如果为奔跑的中国铁路每一步跨越“立此存照”,你都会从中找到铁四院的身影。当中国铁路一次次向既定目标发力冲刺时,你都能感受到铁四院在设计理念上提速、上档和更新的努力,在每一个需要凝聚力量、升腾意志、奉献才智的关键时刻,你都能感受到铁四院那些风餐露宿的勘察者的勤劳,那些风华正茂的设计师的灵感。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早动手早受益”的眼光,使铁四院在中国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中释放出“真功夫硬实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铁四院已在高铁领域悄然犁地。他们建立了高速铁路文献资料库,组织技术人员翻译外国文献,并分批撰写研究报告。
机遇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1991年,国家立项对广深铁路进行高速技改,铁四院凭借扎实的技术储备,请缨出战。1994年12月,中国第一条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铁路--广深准高速建成通车。
160公里/小时是准高速的起点,是通往200公里/小时及其以上高速的桥梁,是传统技术的延伸与新技术的发展的接续点。通过广深准高速,中国之幸,在于拿到了高铁发展继往开来的钥匙;四院之幸,在于历史选择他们,落下中国高铁恢宏史诗的最初一笔。从此,这个负责任的企业,不辱开路先锋使命,在中国高铁勘察设计市场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也被寄予越来越多的期待。
铁四院一批批设计人员前往欧美、日本等地考察,登高望远,眼界顿开。从传统铁路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急切,恨不能将西方世界先进铁路的武艺尽数操练一遍。对发达国家铁路网和经济的高度向往,引领了他们在行业前沿一路领跑的行动。
随着武广、郑西、沪宁、沪杭、京沪、广深港等高速铁路的相继开通,铁四院的激情和智慧,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铁四院的履历表中,不断书写的“第一次”,推动了中国铁路技术创新,推动了中国铁路网磅礴纵横之势,推动了中国经济在流动与融合中的可持续发展。
徐徐铺开的中国高铁画卷,让人们看到一个厚积薄发的铁四院,他们使这个中国铁路发展的春天也成为自己的春天:创建了高速铁路、复杂山区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铁路路网规划、铁路枢纽、城市轨道交通、现代铁路站房、水底隧道、桥梁、四电集成、软基处理和环境评价等一批勘察设计品牌,站在了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的前列,高速勘察设计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拥有工程技术人员3000多人,其中全国工程设计大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各类省部级人才50余人。2012年,铁四院在全路优质工程奖评选中再次成为最大赢家,44个项目摘金夺银,占颁奖总数的46%。
2010年9月,台湾高铁公司董事长欧晋德一行造访铁四院,曾发出如此感慨:“大陆高铁短短几年发展迅猛,我们感到震撼,也感到不可思议,今天听了你们的介绍才明白,原来有这样一批人在幕后默默耕耘了几十年!”。
胸襟--
面对国家的召唤,迎着市场的风浪,铁四院将自身命运与中国铁路建设乃至国家的共同利益融为一体,展现着抢抓意识、务实作风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