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9|回复: 1

铁四院与中国铁路建设奋力同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30 14: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铁四院与中国铁路建设奋力同行写在建院六十周年之际
【字号:

铁四院老一辈铁路勘测队员整装即将奔赴作业点
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我国首条千公里级长大高铁干线--武广高铁,世界上第一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上的高速铁路--郑西高铁,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宜万铁路,我国最大的地下火车站--深圳福田站,世界第一长桥--京沪高铁丹阳昆山特大桥,我国最早实现综合交通“零换乘”的火车站--南京火车站”……
第一次,第一个,第一名;最早,最长、最大……这些举世瞩目的重量级工程背后,挺立着同一家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
责任--
60年,伴随着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步伐,铁四院始终担当开路先锋,以优质的勘察设计产品报效国家
新中国成立初期,积贫积弱,百废待兴。1953年2月4日,承载着新中国铁路建设的神圣使命,铁四院的前身--铁道部中南设计分局应运而生。
创建之初的铁四院,职工169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9人,卡车、吉普车21辆,经纬仪、水平仪24架,罗盘仪15个,晒图机1台、手摇计算机27台、打字机4台、自行车50辆。
虽然人员及装备极其简陋,但老一辈四院人赤子情深,以铁路报国为己任,白手起家,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旅、探索之路。
1952年开展初测的黎湛铁路,全长315公里,是铁四院勘测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外业背着行军床,住祠堂、农家;内业以床当桌,设计计算工具仅靠算盘和对数表;小组搬家靠的是老乡的单车队,午餐是自带的冷菜冷饭;在工地上等天亮、晚上提着马灯等下工、收工后找不到新住地是常有的事。
虽然苦,但一想到肩负国家建设的重任,大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冲天干劲。黎湛铁路从草测到通车,仅用了三年时间,四院人用“革命速度”为新线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年“与时间赛跑”的万丈豪气,如今成为老一代四院人抹不去的记忆。
“一五”期间,铁四院设计交付使用的新建铁路有黎湛、鹰厦等铁路共计1132公里,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实属不易。新中国铁路建设的速度和势头令人欢欣鼓舞,人们从中感受到的,是新中国不可遏止的蓬勃生命力,而这,也是铁四院将士们持续战斗的精神和力量之源。
建设一个新国家的路途,注定任重而道远。不同的时代,赋予中国铁路事业不同的发展命题,而勇当先锋的铁四院,也书写出不同的辉煌。
60年来,从“南攻衡广,中取华东,北战徐连”,到“快出图、出好图,决战京九建设当尖兵”,从“争当跨世纪铁路先锋”到“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铁四院在一次次铁路建设高潮中,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铁路共发展、与时代同前进,以设计报国和自身发展,谱写了波澜壮阔的绚丽篇章。在特殊的“三线建设”年代,设计建成焦枝、襄渝、枝柳铁路,为中国的国防安全贡献力量;70、80年代的决战衡广铁路,为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90年代举世瞩目的大京九穿山越岭、跨江越河,迎接香港回归;新世纪以来铁四院勘察设计的武广、郑西等高铁项目,又将中国引入了高铁时代。
如果说,建国之初到上世纪90年代,铁四院这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铮铮铁骑,是以“革命的速度”为中国铁路建设改天换地,那么,进入新世纪以后,面对当时“很需要跑”的中国,这支勘察设计老牌劲旅,则在跟上市场节拍对自身的“改天换地”上,风物长宜放眼量,首先开始了一场“速度的革命”!
眼光--
身处铁路建设行业链的前端,铁四院居前观远,潜心钻研,开拓创新,挺起了中国铁路设计的脊梁
2010年12月7日,第七届世界高铁大会幕启北京。旨在展示和交流世界高铁发展技术水平和成就的高铁盛会,第一次从欧洲移师亚洲来到中国,充分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高铁的领军者。此次高铁大会上,铁四院勘察设计的京沪、武广、郑西、沪宁、沪杭、沿海、沪汉蓉等高速铁路及武汉站、广州南站等成为大会重点推介的亮点。
数字更能说明问题:截至2012年底,铁四院设计建成的高铁里程达4620公里,占中国投入运营高铁的60%以上,设计在建高速铁路5000多公里,规模位居全国乃至世界之最,成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领跑者。
如果为奔跑的中国铁路每一步跨越“立此存照”,你都会从中找到铁四院的身影。当中国铁路一次次向既定目标发力冲刺时,你都能感受到铁四院在设计理念上提速、上档和更新的努力,在每一个需要凝聚力量、升腾意志、奉献才智的关键时刻,你都能感受到铁四院那些风餐露宿的勘察者的勤劳,那些风华正茂的设计师的灵感。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早动手早受益”的眼光,使铁四院在中国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中释放出“真功夫硬实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铁四院已在高铁领域悄然犁地。他们建立了高速铁路文献资料库,组织技术人员翻译外国文献,并分批撰写研究报告。
机遇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1991年,国家立项对广深铁路进行高速技改,铁四院凭借扎实的技术储备,请缨出战。1994年12月,中国第一条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铁路--广深准高速建成通车。
160公里/小时是准高速的起点,是通往200公里/小时及其以上高速的桥梁,是传统技术的延伸与新技术的发展的接续点。通过广深准高速,中国之幸,在于拿到了高铁发展继往开来的钥匙;四院之幸,在于历史选择他们,落下中国高铁恢宏史诗的最初一笔。从此,这个负责任的企业,不辱开路先锋使命,在中国高铁勘察设计市场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也被寄予越来越多的期待。
铁四院一批批设计人员前往欧美、日本等地考察,登高望远,眼界顿开。从传统铁路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急切,恨不能将西方世界先进铁路的武艺尽数操练一遍。对发达国家铁路网和经济的高度向往,引领了他们在行业前沿一路领跑的行动。
随着武广、郑西、沪宁、沪杭、京沪、广深港等高速铁路的相继开通,铁四院的激情和智慧,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铁四院的履历表中,不断书写的“第一次”,推动了中国铁路技术创新,推动了中国铁路网磅礴纵横之势,推动了中国经济在流动与融合中的可持续发展。
徐徐铺开的中国高铁画卷,让人们看到一个厚积薄发的铁四院,他们使这个中国铁路发展的春天也成为自己的春天:创建了高速铁路、复杂山区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铁路路网规划、铁路枢纽、城市轨道交通、现代铁路站房、水底隧道、桥梁、四电集成、软基处理和环境评价等一批勘察设计品牌,站在了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的前列,高速勘察设计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拥有工程技术人员3000多人,其中全国工程设计大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各类省部级人才50余人。2012年,铁四院在全路优质工程奖评选中再次成为最大赢家,44个项目摘金夺银,占颁奖总数的46%。
2010年9月,台湾高铁公司董事长欧晋德一行造访铁四院,曾发出如此感慨:“大陆高铁短短几年发展迅猛,我们感到震撼,也感到不可思议,今天听了你们的介绍才明白,原来有这样一批人在幕后默默耕耘了几十年!”。
胸襟--
面对国家的召唤,迎着市场的风浪,铁四院将自身命运与中国铁路建设乃至国家的共同利益融为一体,展现着抢抓意识、务实作风和创新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14: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tr][/tr]
春,岁之始。应对铁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勘察设计市场的激烈竞争,2013年召开的铁四院“两会”,吹响了躬耕播种、抢早抓实的号角,将“市场导向,服务为本”作为凝聚全院智慧和力量共闯市场的关键。
处变不惊、奋勇出击,这种正能量来自于铁四院对国家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他们始终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铁路建设乃至国家的共同利益融为一体,始终将自已在中国铁路建设舞台上的角色定位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设计院”--大院神采,因此飞扬!
他们乐于创新、勇于突破。通过业务纵深,开辟铁路物流园区规划、旅游铁路、市域铁路等新业务项目;通过技术纵深,先行开展了节能评估、物流规划、新型轨道交通、市域铁路等10多项新技术研究;通过服务纵深,突出需求沟通、质量控制和计划落实,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做好国家和地方委托的铁路项目,按期交付代表铁四院最高水平的设计成果。
他们永不言败、眼光开阔。在“长三角”布点排阵,占据要津,在“珠三角”扯起大旗,安插重兵,在传统的中部地区稳扎稳打,谋势布局,在非传统的西南、西北地区积极渗透,异军突起--身在武汉,铁四院的脚步将在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市场铿锵踏响。
他们更新理念、竞进提质。当“四院设计”托起一条条铁路黄金线时,铁四院开始更加关注“四院设计”所带来的价值内涵和更深层次的人文力量。面对铁路建设逐步形成的一系列新理念和要求,致力于“设计为民生”,他们高度重视需求分析和效益评价,科学确定项目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注重技术方案与环境条件的协调,合理处理工程措施与投资,切实把理念贯彻到每位员工、落实到每项工作中。
今年即将通车的宁杭高铁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继沪宁、沪杭高铁相继开通后,拉通南京至杭州这条仅剩的“金边”,不仅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社会经济战略性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太湖南岸数以千万计人民的期盼。
项目设计前期,铁四院总体组从完善路网结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区域交通量增长、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先后10余次分赴沿线镇村现场踏勘,调查群众出行需求和出行习惯。在提出多方案比选后,又邀请规划、交通等方面的专家,沿线城市相关部门集中听取意见,明确宁杭高铁的技术标准和功能标准,确保方便群众出行。
设计以人为本,首位是安全。宁杭高铁除主体工程路基、桥涵、隧道外,仅原先被称为“附属工程”的路基防护栅栏,铁四院就创新优化了四次,包括增补钢筋、栏片间距调整、增设下部网片、增设上部刺丝滾笼等,而用于紧急状态下旅客疏散下桥的桥梁应急疏散通道防护设计细节也先后论证变更了三次,建成后将给沿线群众安全出行和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面对市场变迁,不论是哪个行业,这个世界如今更需要质高价优的产品。六十年来在铁路建设战场扮演“急先锋”的铁四院,将着力提高勘察设计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中国现代化铁路交通建设中继续担当“先行军”!

新一代四院人顶风冒雪在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现场勘察
动车行驶在世界第一长桥——京沪高铁丹阳至昆山特大桥阳澄湖段
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高潮期间,铁四院人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完成方案设计。图为繁忙的设计室。
武广高铁对地质勘探要求极高,为确保质量,铁四院高峰时期,现场投入钻机1300余台。 地质钻探达到250万延米,相当于全线钻了一个来回。
宜万铁路这条当代中国高风险铁路的代表作,向世人展现了“敢于负责、锲而不舍、勇于探索、拼搏奉献”的四院精神。图为铁四院表彰宜万铁路建设功臣。

铁四院生产科研大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2 08: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