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铁道部实行政企分离改革、2.66万亿债务“软着陆”的消息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管理层关于“国家对铁道部原来贷款或债券等各项支持措施和支持政策不变”的表态无疑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预计后续铁道债的利差仍将进一步下行。(4月28日搜狐网)
・铁路政企分开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背负2.66万亿的“负债”中国铁路总公司“低调挂牌”、“低调运营”,这个集万千宠爱与千万质疑的“共和国长子”,从计划到市场,在小心翼翼的转型中,留下了一个个踏石有印的足迹。
・今年一季度,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45.1亿元,同比增加119.2亿元、增长28.0%;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铁路总公司迅速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响应并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确保了全路抗震救灾工作有序进行。
・铁路总公司开张不久,以一个负责任企业的形象开了一个好头。作为一个担负国计民生航空母舰级的国有企业,笔者认为,成绩固可喜,但不足傲,铁路总公司要走好今后的路,必须有漫漫长路的大革新,大转变。
・第一、须有向市场要效益的胆略。中国这个市场很大,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不可“乱涨价”、“乱圈钱”。首先要有规则意识,不能胡来。如火车票定价,改制后的铁路总公司,对火车票价的调整有相对自主权。但这个自主权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活跃市场,提升效益,用不好则会怨声载道,导致老百姓用脚投票。要真诚吸取民众对三大油企非议的教训,审慎调研,科学决策,灵活运作。其次要有市场意识,放眼未来。铁路总公司背负了2.6万亿元巨额债务,负债率超过60%,虽然国家会有一些优惠的扶持政策,但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化运营后的企业盈利。作为一个投资巨大而收入回报较慢的特殊企业,一定要有市场化的“长线”意识,脚踏实地,打好强基础,利长远的“组合拳”。第三要有效率意识,改变自身。改制后的铁路总公司,计划经济的优点和缺点“通吃”,“吃大锅饭”、“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等等陋习仍然存在,必须真正实现现代企业的管理运作,进行一系列的整合、瘦身、优化,从而激发广大铁路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第二、须向公众要形象的决心。形象是企业的品牌,是无形资产。“人民铁路为人民”、“火车头精神”、“二七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这些都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走向市场的铁路总公司,要吸取这些“无形资产”的精髓,化之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首先要放下身段倾听群众声音。铁路交通离不开人,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必然失去前进的动力。譬如实名制购票,正是人民群众的强大呼声促成了这件几年也做不成的事。又如12306网络订票模式,也是顺应广大群众的需求,开创了铁路“无票时代”,彻底解决了旅客人山人海漏夜排队的现状。其次要让利于民,诚心善待民间资本。要实现铁路“十二五”规划,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也只有建成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铁路的规模效益、运输效益、流通效应才能达到最大化。在铁路建设环节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对于各种民间资本,要坚持“互利互惠”、“双赢”的的态度,给予应有的市场地位,让更多更好的民间资本助力铁路发展。第三要以人为本,打造铁路品牌。铁路总公司要围绕建设现代化企业目标,积极提供高品质的铁路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以此带动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如近日上海铁路局推出货运快线服务品牌,货主一个电话,铁路部门即可提供上门取送货、全程物流跟踪等“一条龙”服务。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接地气、拓市场的好举措,必定能受到广大货主的大力欢迎。
・第三、须向社会要担当的公信。铁路总公司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因为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群众出行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共和国长子”,必须有义不容辞的担当精神。首先要有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青藏线、南疆线等有关公益性铁路必然会带来经营亏损,但这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必须绝对服从,全面确保战略运输任务的完成。何况国家还将建立铁路公益性运输补贴机制,尽可能为企业止损。其次要有社会利益至上的意识。对于学生、伤残军人、涉农物资运输任务,要毫不犹豫地作为工作的重点。说到底,这是吃小亏而利长远的好事,对于提升企业美誉度无可估量。第三要有人民利益至上的意识。人民群众有危难,要有挺身而出的英勇气概。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是有生命力的企业。如此次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铁路总公司全力以赴组织好抗震救灾物资装运和人员运输,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
・万事开头难。笔者以为,铁路总公司一定要目标高远,立足于建设一个有胆略、有形象、有担当的负责任企业,切切实实打好群众基础,踏踏实实做好利国利民之事,稳稳妥妥走向市场,以实际行动实现铁路总公司的华丽转身。
(作者系中华铁道网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