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山西晋煤外运大通道在仍存在瓶颈,大秦线基本达到饱和状态,今年,太原路局初步确定大秦线运量目标4.5亿吨,目前正在进行细化分解。朔黄线通过新建集运线,预计增加货物运输能力3000万吨。现有的京原线、石太线、侯月线正在进行电气化改造,已经基本结束。今年,山西运力增量主要集中于山西中南部,受铁路运力制约,环渤海下水港增量有限,受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影响,山西运力资源紧张状况将有所缓和。 内蒙古煤炭外运瓶颈的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神朔黄线扩能改造已经完成,今年新增运力1.5亿吨,主要为神东煤田、准格尔、锦界等资源,流向依旧以黄骅港和天津港为主。天津神华煤码头和黄骅港煤三期码头将得到强大的运力支持。
大秦线方面,大秦线煤炭运量流向主要集中在秦皇岛与唐山港,秦皇岛港包括秦东、秦南、柳南三个港区,唐山港包括京唐港、国投京唐、国投曹妃甸港区。去年9月份新投产曹妃甸港煤一期续建工程,今年将发挥作用;今年7月份,新投产曹妃甸煤二期工程。随着资源整合的逐步完成,内蒙古产能释放出现加速,产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供应呈现逐年上升。由于环渤海港口中,蒙煤资源集中于唐山港。自2010年开始,京唐港、国投京唐港、曹妃甸港流向煤炭运量逐年攀高,而从去年开始,受秦皇岛港淡季时出现库存高位、接卸困难等因素影响,秦港传统客户-同煤、中煤、神华的新增资源也在向曹妃甸港方向增加运量。今年,受秦皇岛港煤码头加固、煤四期翻车机更新等因素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输生产,煤炭吞吐量将受到制约。而唐山港运输能力增加较快,两个新煤码头正在或将要投产。由于唐山港新建集港铁路(蒙冀线)建设相对滞后,大秦线煤炭货源增量将向唐山港集中,秦皇岛方向货源将继续被分流,尤其内蒙资源分流严重。
去年,大秦线全年发运煤炭4.2588亿吨,同比少完成1428万吨,较4.5亿吨日历进度累计亏2411万吨;今年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投资项目,拉动内需,经济将企稳回暖,煤炭需求增加。根据煤炭市场供需变化情况。近日,铁道部召开会议,初步确定今年大秦线运量目标安排4.5亿吨,较上年实际完成增加2411万吨。港口方面,安排38600万吨,占总运量的85.7%。
受沿海地区用电量增速放缓、进口煤冲击加大等影响,今年沿海煤炭市场需求可能波动较大,夏季和冬季,将出现煤炭运输偏紧,而用煤淡季,市场供大于求现象还将出现。铁道部将根据市场需求和港口中转情况、提报“菜单”情况,合理安排各企业发运,优先组织适销对路煤种装车,提高在港煤炭中转效率,并配合港口采取有力措施整合煤种、处理长期滞港煤炭,保障港口煤炭正常接卸和有序中转。进一步挖掘运输组织效率。
朔黄铁路方面,“北煤南运”中线通道朔黄铁路为神华集团自有铁路,资源、运力有保障,其主要下水港口为神华黄骅港和神华天津港区。去年,两大港区共发运神华优质煤炭1.3亿吨。目前,朔黄铁路正在建设新准线,建成后,将显著增加朔黄线的货源,预计今年增量3000万吨。朔黄线目前货运能力2.5亿吨,2013年年底将接近3亿吨。届时,神华煤炭运输将更加畅通,神华天津煤码头和黄骅港将得到强有力的运力支持。
“晋煤外运”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由山西与河南、山东及铁道部共同出资建设,被业内人士称为“大秦二线”,是山西吕梁所在地河东煤田(中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下水的主要通道。该线路西起山西兴县瓦塘站,经临县、柳林、临汾、长治出省,跨越河南省汤阴、山东省泰安、沂源,东至山东日照市,是横跨晋豫鲁三省的一条大能力出海煤运通道。线路全长1260公里,途经山西、河南、山东3省12市,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是国家规划的大能力运煤通道建设项目,起点为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终点为日照港,总投资998亿元,已于2012年5月3日铺轨,计划于2014年9月全线贯通。可与既有的太中银、太焦、京广、京九、京沪干线相连接,对于提高晋中南地区煤炭外运能力,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强化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煤炭直达运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山西中南部煤炭资源通过晋中南铁路下水中转将缩短山西煤炭外销海上运距1500公里。晋中南铁路设计运能2亿吨,预计建成后,初步增加日照港煤炭下水量5000万吨。
蒙西至华中铁路,蒙西至华中铁路起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浩勒报吉,经延安北进入河南三门峡市,经湖北襄樊,湖南岳阳,止于江西吉安,全长1860公里,投资1598公里,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远期煤炭运输能力将达到2亿吨,现在已经开工。近年来,内蒙古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煤炭生产地,然而由于铁路建设滞后,煤炭外运一直不顺畅,煤等铁路车皮现象依然严重。与此同时,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则是我国第二大缺煤区,目前每年需要从北方调入煤4亿吨左右,长远来看将超6亿吨,直达铁路的建设将缓解煤炭运输紧张压力。
蒙冀线,被称为“煤运第三通道”。蒙冀铁路起于包头,途径呼和浩特、集宁、张家口通往唐山曹妃甸港,目前,内蒙段已经通车,2亿吨煤炭运力由于无法发往港口,多通过汽车销售或调运至沿海港口。张家口-曹妃甸港从2009年开始开工建设,全长1000公里,工期5年,预计2015年上半年建成,将增加唐山港方向蒙煤运力2亿吨,此线路修好后,将为3.5亿吨运能的曹妃甸港提供运力支持。随着山西侏罗纪煤层的逐渐枯竭,物美价廉、开采便捷的蒙西地区煤炭不断得到用户青睐。目前,蒙煤在环渤海各港口所占份额达到40%以上。蒙西地区铁路网建成后,煤炭产运需衔接将更为顺畅,大型煤企的市场占有率将大幅提高,预计5年后,环渤海各港口来自蒙西地区的煤炭将达到60%以上,这必将对保障煤炭供给,为华东、华南地区用煤企业提供优质煤炭发挥重要作用。
锦赤白铁路,锦赤白铁路全长600公里,起于锡林郭勒白音华,内蒙锡盟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1393亿吨。货源流向主要为锦州港,远期能力为1亿吨。2013年底,锦赤白铁路将全线贯通。这条铁路的贯通,将形成一条蒙东煤炭资源经由锦州港的下水通道。届时,把白音华地区的煤炭通过铁路运输到锦州港装船运往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计划每年到达锦州港转运的煤炭可达3500万-5000万吨。在锦州港,中建投、大唐、国电等单位正在共同投资,建设3个7万吨级专业化码头,另外锦州港与华电合作,也要建设专业化码头8个,通过能力达到9000万吨。将使锦州港成为我国“北煤南运”重要能源运输基地。目前,赤峰经大板至白音华段已经通车,锦州至赤峰部分已经通车。主要货源腹地为蒙东地区,煤种以褐煤为主。
未来2-3年,随着运煤铁路和配套港口相继开通、正式运营后,国内煤炭运输瓶颈将彻底被打破,我国华东、华南以及华中地区煤炭供给将得到有效保障,北煤南运大通道将更加畅通,将更加有效的缓解当前煤炭运输紧张局面,更好的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王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