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月25日电(记者沈汝发)铁轨内部有没有伤损、焊缝有没有气泡或夹杂、铁轨接头有没有焊接好……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安全威胁,需要铁路探伤工进行精密检查。他们的工作,被形容为给铁轨做“B超”。
“这些伤损很细微,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置,铁轨经列车长期碾压,伤损就会越来越大,甚至发生断轨,后果不堪设想。”南昌铁路局福州工务段检控车间副主任郑革生说。
今年24岁的王飞是陕西渭南人,2010年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当了一名探伤工,现在是检控车间探伤工区三班的班长。在他的“探伤工作日记”上,详细记载着每次探伤的情况。
“探伤是个技术活。”王飞笑着说,他们就像医院的“B超”医生一样,依靠1003钢轨通用探伤仪和GT-2探伤小车等仪器设备,对铁路轨道内部进行探诊。如果发现伤损,仪器就会报警,就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探伤工都是晚上工作,过的是“黑白颠倒”的生活。“白天有列车运行,必须等列车全部停开后才能作业。”王飞说,一般是晚上9点准备,零点左右开始工作。
24日零点10分,记者随王飞班组到福州火车南站作业。在布置完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后,王飞开动检测仪器进行细心检测。在“检测记录表”上,他详细地记录了线名、线别、轮沿方向、起始点、里程等信息。
王飞介绍,去年12月,他们班组在福州南站的动检所段发现一个铁轨接头发生孔裂,后来及时将孔裂段锯掉,更换新轨,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消除。
福州工务段检控车间一共有70多人,其中50多人是探伤工。在2012年共检测到118根重伤钢轨、200多根轻伤钢轨,确保了列车的安全运行。
郑革生说,探伤工的工作地点流动性太大,每天走来走去,差不多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春运将至,我们加大了对铁轨检测维护的频次,探伤工的工作更繁重了。
“虽然旅客在乘车时不一定了解我们这个工种,但我们的工作很有价值。”王飞说。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