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三国联运客车1956年1月4日正式运营以来,在集宁车辆段一代又一代车辆人的努力下,截至今年1月4日,实现客车车辆安全57周年。
位于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站,是我国连接东欧各国的重要“咽喉”。集宁车辆段承担着中、蒙、俄三国联运客车转向架检修和宽轨准轨的换轮任务。随着近年来中、蒙、俄三国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每年5月至10月期间,北京至乌兰巴托的客车每周都要加开一趟,客车换轮次数每周也相应增加两次,夜班由每周4个增加到每周6个。白天,他们严格按照国际联运技术管理规定对运用车钩、宽轨转向架及轮对进行仔细检查,通过客车转向架模拟动载试验对转向架及轮对各部件状态进行动态检测,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晚上,他们对出入境联运客车进行换轮作业,确保联运客车安全上线。
面对大量新技术、新装备的投入使用,该段制定了《客车换轮场与客车列检质量互控制度》《客车“五防一杜绝”措施》等,成立了质量攻关小组,在提升车辆检修工艺的基础上,对检修设备升级改造等难点问题逐一进行攻关,先后完成轮对组装平台、摇枕弹簧分解装置等设备改造,确保了国际客车车辆检修质量。针对北京至莫斯科K3/4次列车境外运行里程长、运行环境恶劣的实际情况,他们对境外换轮日期、地点、位数等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及时制定对策,防止轮对踏面剥离、碾出。
除雪凿冰是该段每年冬季都要啃的“硬骨头”。由于列车在运行中排放生活用水,每天返回换轮库的宽轨转向架上积满了冰雪,形成30厘米至40厘米厚的冰跎,职工作业前首先要对转向架进行除雪砸冰处理。二连浩特冬季最低气温能达到-40℃。在这样的环境下,换轮职工挥舞着10多公斤重的大铁锤,在转向架上爬上爬下,汗水浸湿了棉袄,棉袄很快又被寒风冻成了冰壳子。换轮职工将转向架上的大部分冰块清除后,还要用检车锤将局部的冰雪一一清除,直到车辆部件的金属面露出来,才能开始作业。
来源:人民铁道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