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01:30 | 我来说两句(6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尚未完工的拱北站。南都记者 陈坤荣 摄
施工中的拱北站。南都记者 陈坤荣 摄
破局之年2012南都珠海年终特刊之 破冰
所谓破冰,即突破困顿辟出新天地。从2010年开始,连续喊了3年“年底铁定通车”的拱北段今年没有再跳票,终于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开通了!
广珠城轨、广珠铁路是珠海人期盼已久的“双铁”,它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全线通车,无疑是2012年珠海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
原城轨只开通到城市边缘
2011年1月7日,开工5年的广珠城轨迎来了开通运营的日子,这条贯通广州及珠江口西岸的佛山、中山、珠海、江门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开启了珠三角城市之间“一小时”生活圈的大门。就在沿线各地为城轨的开通而欢呼的时候,珠海人却突然发现,珠海段只能开通到位于城市边缘的金鼎,坐公交车回到市区还得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方便快捷的地铁,顿时成了鸡肋。广珠城轨何时能开通到拱北,成了珠海人翘首以盼的事情。
位于拱北的珠海站进度迟缓,使城轨迟迟无法开进市区,不光珠海的市民急,珠海的政府更急。从2010年初开始,上至市委书记、市长,下至各局一把手,连续不断地到珠海站调研、督办、现场办公,以期尽早解决珠海站久拖不决的征地问题,使工程早日竣工,没想到这一拖就是两三年。由于配套工程的滞后,尽管各级部门都在努力督办,但“铁定通车”的承诺仍一再爽约。2010年初便想着要在争取广州亚运会前通车,后来推迟到年底,再后来又承诺2011年底一定要通车,进入2012年后则表示“航展前”通车,如今终于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通车了!
配套问题导致工期滞后
今年年底,城轨珠海站的建设速度加快,车站达到通车的条件,和谐号开进珠海市区试运行,这一切都刺激了珠海人的神经,广珠城轨通车到拱北已经近在眼前,大家也都在猜测通车的具体日期,甚至连轨道线上和车站上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能引起珠海市民的无限遐想。细心的市民发现,广珠城轨网上预售票只到27日,28日之后的车票都无法买到,于是猜测珠海段将在28日开通至拱北,广铁集团内部人士也证实28日曾是原定的通车日期,但后来因情况有变而推迟。如今,网上“广州南-珠海北”的网上预售票只到30日,于是31日又成为了大家猜测的通车日期。这次,珠海市民没有失望 真的通车了。
通车日期一再推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珠海站的配套设施。原定12月28日通车,可是在这天,珠海站门口三万多平方米的广场仍是一片工地,由于珠海站的两层地下换乘中心最早也要到春节才能建好,站前广场就成了临时的交通疏导地,人流、车流、公交、出租车等全部聚集在这个广场上,没有竣工的广场若迎来城轨的开通,届时将会面临怎样的尴尬可想而知。珠海北站开通时的混乱,珠海人至今仍记忆犹新,目前珠海段沿线的各站点,交通接驳、停车位、人流疏导等设施都还存在一些问题。
广珠城轨只是一个开始
对于珠海这个而立之年的经济特区而言,期盼多年的铁路的开通,而且一开通就是高速铁路,在交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珠海正希望以此为契机,带动交通的改造和发展,走向珠江口西岸的交通枢纽城市。广珠城轨给珠海带来更为便利的交通,也让珠海的经济和城市发展都面临新的机遇。作为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的主要骨架,广珠城轨还只是一个开始,规划中将来经过珠海的城轨有6条之多,它的全线开通,让我们可以初步窥见珠三角便利轨道交通的未来。
广珠城轨拟在全线通车时涨价,届时从广州南至珠海的票价,或许将与大巴的票价相差无几。从珠海站坐城轨到广州南需要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广州南转乘地铁前往广州市区还需半小时到1个小时的时间,加上中间购票等候的时间,乘城轨花的时间甚至比汽车还要多。随着城轨开通的消息传来,珠海各汽车站的票价应声而落,拱北至广州的票价从75元降到了60元,然而,点对点的汽车有换乘少的优势,对涨价的城轨也还具有竞争力。
城轨还是汽车,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不过,珠海人毕竟有了更多的选择。
站点周边配套要跟上
几天来,广珠城轨相关各方全部高度紧张。承诺是“年底前是一定要通车到拱北”,不能再爽约了。各方拼命赶工期抢进度,众志成城,终于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实现了“铁定通车”的承诺。
然而,记者来到珠海站却发现,除了城轨车站本身,周围的配套都还没个影子。站点的开通远非通车这么简单。城轨开通而带来的巨大人流,在拱北这个原本就交通拥挤的地方,如何“突围”?大到交通接驳和餐饮购,小到如厕这样的细节问题,都等待着检验。
拱北站之外,珠海段的其他站点,市政配套也未必就都能满足城轨开通后的需求,政府是否能够赶在开通之前,尽量减少漏洞和改进不足之处?
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珠海北站开通时的混乱,珠海人至今仍记忆犹新。目前珠海段沿线的各站点,交通接驳、停车位、人流疏导等设施,都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一步步解决。
“反正都等了这么多年了,反而不急这几天了”,有网民表示,如期通车固然要赞,但市内各站点的配套完善才是立足之本。
采写:南都记者 蓝辉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