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74|回复: 0

百年吉林火车站的人文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9 21: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1912年10月22日建成通车至今,吉林火车站已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变迁。火车站的面孔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交通能力,同时还是这个城市的文化面孔、经济面孔和社会面孔。
  一
  乘坐吉长动车,思绪不由自主地飞驰,穿越遥远而辽阔的时空,回到吉林城出现第一个火车站――吉长铁路吉林站的那一刻。
  清朝末年,随着近代企事业单位的兴办,吉林将军长顺于1902年奏准修建省城吉林至长春的铁路。当时,俄国修建的中东路即将竣工,多次陈请长顺,欲将中东路支线由长春延展至吉林,都被长顺拒绝。俄国人以吉长路自修“有碍”中东路为由要挟清廷。于是,长顺与东省铁路公司于同年7月11日草签合同,吉长铁路由东省铁路公司修建、经营,路权完全为“东铁”所有,而且涉及界内行政主权。中东路全线通车后不久,日俄战争爆发,由“东铁”修筑吉长路的计划泡汤,长顺与吉长路的缘分也到此结束。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趁日俄战争之机,加速修建吉长铁路。这时,挑起大梁的是署理吉林将军达桂。他成立了吉长铁路公司,任命宋春鳌为总办。
  早在20多年前,钦差大臣吴大鞒中藿只骶郑傺叭瞬哦坏茫比翁旖蚧骶痔岬鞯乃未瑚”闵昝鞔笠澹安坏仙妫胶6础保钌畹馗卸宋獯U庖淮危未瑚∮值8毫诵藿ぬ返闹厝巍S谑牵幌盗凶急腹ぷ髀叫箍
  勘选合适的线路是一件很麻烦、很耗时,又马虎不得的事。公司用时一年进行反复勘测,最初确定的路线,因吉林城西地势多岭、工程量大而放弃,经再次踏测,确定出南北两线:南线由长春街道沿放牛沟至范家船口,过石灰窑出马鞍山,越土们岭至吉林;北线即现在的普速通车路线。
  就在动工铺路即将开始时,清廷突然下令暂缓施工,修路行动再次搁浅。原来,俄国战败后,同意日本接手吉长铁路。日俄议和结束后,围绕吉长铁路的中日交涉接踵而至。清政府虽在交涉中,矢志不肯放弃自修吉长铁路的权利,但为维护全局,又不得不出让部分权利,最终的结果是:吉长铁路由中国人自修,但必须向日本借款25年,期间,铁路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必须聘用日本人。消息传出,吉林士绅激烈反对,成立“公民保路会”,召开大会,发表演说,报纸宣传,深入铺户,呼吁由商民集股自修,并派人去奉天、北京请愿。
  说到“公民保路”,就不能不提到松毓。松毓是满族人,赫舍里氏,字秀涛,吉林市温德河子人。他在甲午战争之后,投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洪流之中,1906年,与留日人员和吉林同盟会员,共同组建吉林地方自治会,自任会长。1908年,他出任吉林“公民保路会”会长后,率领各界爱国人士进行路权斗争。
  清政府、吉林地方当局与吉林民众在保路运动中出发点各异,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护路姿态。由于当局不能有效地团结民众力量,路权斗争的结果只是勉强维持了“中日合办”的格局。朱家宝就是在保路运动中就任吉林首任巡抚的,但他在吉林任职时间很短,因而看不清他护路的面目。次任巡抚陈昭常自接到邮传部“不准再提出自修要求”的命令后,由积极抗争转为消极听命。于是,一度风起云涌的吉林“公民保路运动”渐入低谷。
  二
  出现在吉长铁路修筑过程中的面孔实在太多,局势一变化,相关人员就随之调整。宋春鳌在吉林机器局的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最终没有在吉长铁路上一展才干。1909年10月,邮传部在长春东门外组建吉长铁路总局,任命傅良佐总办全路事宜,日本人曲尾辰二郎为总工程师。
  在此后关于修筑过程以及借款的交涉中,以邮传部和吉长铁路总办为代表的中方,再一次严正地捍卫了吉长路权,但“中日合办”的格局未改变。
  1910年5月,吉长铁路正式开工。开工前两年,选取了宋春鳌任总办时的北线设计,原因是造价比较低。后又对选线进行局部修改,原定的饮马河大桥向上游移了1.6公里,原定修建在北极门附近的吉林站址改到了东关商埠内。修筑过程中麻烦也不断,最终,伪满吉林铁路局利用吉长铁路经费困难之机,全面控制该路的阴谋没有得逞。
  一条铁路跨越了两个朝代。直到民国初年,1912年10月22日,吉长铁路终于全线通车。这是吉林城第一条通向外界的铁路,第一代吉林火车站也同时落成,投入使用。
  如今,我们只能在老照片中回顾这座百年前中西合璧的站舍:两侧是平房,中间抬高为门楼式样。在房顶四周,建有像城墙一样的围栏,站房顶部向上突起,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
  当时,铁路是一件新生事物,没想到的是,它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没过几年,小小的站舍就开始显得局促。
  19世纪20年代,第二代站舍应运而生:原来的平房站舍被拆除,在原址上重新建起一座两层小楼,作为新的站房。这座站舍无论是装饰用的柱子,还是窗口、烟囱,处处都展现着异域风情。在尖顶的屋檐下,还有一个俄罗斯特色的“飞轮”图案。
  三
  吉林站自建成后,一直被控制在日本侵略者手中。1926年,吉林督军兼省长张作相,主持修建吉海铁路,就是现在吉沈铁路的吉林省内部分,但日本人拒绝将吉林站作为吉海铁路的终点。于是,张作相决定在黄旗屯建设吉林总站,这就是现在的吉林西站。
  1927年6月1日,是吉林铁路建设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吉海铁路在北山脚下练兵场旧址举行开工典礼,一条由中国人独立自办的铁路即将出现在吉林大地上。
  1928年8月5日,奉海铁路完工,在朝阳镇,与吉海铁路接轨。于是,吉海铁路从朝阳镇开始,向北铺轨,1929年5月14日,铺到吉林总站(今吉林西站),线路全长173.8公里。第二天,吉林总站至朝阳镇站全线通车营业。
  吉海铁路吉林总站站舍是通车之后才完工的,它与吉长铁路吉林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吉海铁路在吉林城内外设立多个站点:既有八百垅站、北山站,又有吉林总站、吉林分站。因为日本人不准吉海路与吉长路接轨,所以设立吉林分站,以接近吉长路吉林站,满足中转需要。吉林分站旧址在今天的吉林站以北约0.5公里处,原吉林车辆段附近,现已全无踪影。
  1929年7月,吉林总站至吉林分站支线开始施工,8月完成铺轨,12月27日投入运营,吉林分站改名为吉林车站。1931年10月12日,吉海路与吉长路在吉林站接轨后,吉林总站改名为黄旗屯站,吉林车站被取消,吉海路的列车改为直接进吉林站。
  四
  第二代吉林站使用了50多年。半个世纪中,它处于不断的变迁中:1931年,与吉海铁路接轨;1942年,建成1948平方米候车室;1972年,拆除天桥,建地下通道;1980年初,因吉林市人口已接近百万,站舍主楼被拆除,建了一排临时候车室,没想到的是,这个临时的第三代站舍,使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直到1993年“帆船”形的新站舍竣工。
  “帆船”形站舍呼应着吉林船厂的历史背景,而站前的广场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伪满时期,广场上曾有一座花园,园内建有一座白色的二层小洋楼,是当年永衡官银钱号专为达官显贵和太太小姐们修建的娱乐休憩的地方。花园后来被伪满吉林铁路局征用,改建成“满铁公园”。日本投降之后,苏联红军在东北主要城市都建有纪念塔,以纪念苏联红军阵亡将士,但主体造型各不相同。吉林站前的苏军烈士纪念塔是1945年10月修建的,塔高8米多,塔顶是一颗红五星。这座纪念塔一度成为吉林站前广场的标志性建筑物,遗憾的是,这处很有价值的人文景观,在“文革”中被摧毁。
  五
  2009年9月,“帆船”形的第四代站舍被拆除。2011年1月11日,第五代吉林火车站竣工并投入运行。新建成的火车站有8个站台、14个到发线,拥有全立体换乘系统,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新吉林火车站的外观有橹的线条、雾凇的细节和“中国特色火车站”的厚重感,融合了城市精神和城市标志以及城市发展中心等诸多元素。它以中康路和辽宁路为东西和南北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东西两个站房。站房东西两侧分别布置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解决了东西车流贯穿的难题。
  在重温百年历史与对未来的期待中,我们的目光最终落定在这个新站舍上,它的整体面貌早已被广大市民熟悉和认可,而蕴藏其中的城市精神、城市标志和城市发展中心等诸多元素,也必将形成新的人文记忆。

       来源:江城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19 15: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