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一向有着国民经济大动脉的称号。然而,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在钦州经济不断呈现几何级增长发展的过程中,铁路扮演的都只是“跑龙套”的角色。
据资料显示:2005年,我市交通运输的龙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23万吨,但素有“铁老大”之称的钦州铁路,在北部湾风生水起伊始的2006年,1至8月,钦州港铁路完成货运总量仅94.13万吨,在整个运输市场所占份额不足六分之一。数字是枯燥的,但现实是残酷的,这个数字作纵向比较,是发展了,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其他行业作横向比较,就会发现,差距甚大。
纵观全国铁路,在每个地区经济腾飞之时,哪个不是担当先行官的地位?两相?对比,钦州铁路堪称不折不扣的“跑龙套”角色。面对此情此景,“不能让铁路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变得迫在眉睫!
作为交通系统,受大气候影响,铁路同样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扰。俗话说得好:大河满了小河才能有。如何才能变身“跑龙套”的角色,扶正为“主角”?这些都是钦州铁路人及其上级部门苦苦思索的难题。
钦州港火车站已经运营十多年,一位土生土长的钦州人,居然连钦州港有火车站都不清楚。这不怪他,常言道:有为才能有位。确实铁路多年来在钦州的地位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囿于钦州历年来物流不畅以致对铁路依存度不高,尤其是港口运输一直以来都是通过汽运或是海运居多,铁路只是起到拾遗补缺的功效,实属可有可无“跑龙套”的“群众演员”。
转机是在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听取广西工作汇报时指出:广西沿海发展应形成新的一极,同泛北部湾合作结合起来,这篇文章会做得很大。同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广西考察时指出,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与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结合起来,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2008年初,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些利好的消息使得铁路从以往在钦州交通系统中“跑龙套”的地位一跃成为了主角。
过去,货主因为车皮难要而改往他处发货是铁路部门的尴尬,但近年来,钦州通过推进货场设施建设、铁路建设等,不断为港口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随着钦州港货物吞吐量不断攀升,原仅有2条货物线的钦州港火车站开始无法满足港口货物外运和自身编解列车需求。
要发展就要实干,不可怨天尤人,为此,2012年2月,广西沿海铁路公司启动了钦州港火车站货场二期扩能改造工程,增建3条货物线。7月2日,这一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每年将增加358万吨货物装卸能力,极大满足了港口运输需求。这些举措变身成为打破瓶颈的利器。
一个城市的交通组成,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多元化的。短途旅客运输汽车自然是最优选择,但对于我国这个地域广阔的国度,乘坐火车出行不仅票价低廉,而且还有安全、舒适度高等优势。
在钦州乘坐火车的烦恼一是火车站距离市区较远,交通不方便,在铁路部门积极向政府汇报后,钦州市的公交车管理部门审时度势,开行钦州学院至钦州火车东站的专线车。如此一来,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占旅客总数量较大的学生,还方便了沿途市民的乘车。由于消除了短途接续乘车难的问题,该站的客流量连年增长,2011年作为钦州市铁路客运量最大的钦州东火车站客运实现收入300余万元,超年计划24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500%,演绎了一出精彩火车、公交车“融和共赢”的大戏。
以往购买火车票是让人颇为心烦的事。2012年铁路春运首次实行实名制购票、电话订票和互联网购票,钦州市铁路部门也盛装登场,第一时间实行了迎合信息时代的举措,加快了铁路走向主角的进程。
细节决定成败,在日常的工作中,铁路部门也将铁道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的“便民利民”的措施落到实处。针对春运、暑运、区运会期间火车客流量不断增大的情况,钦州铁路系统在客运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热心、精心、细心、耐心、贴心”服务竞赛活动,进一步增强职工主动服务意识。同时,为保证旅客出行安全,加大治安管理打击和“三品”查堵力度,并对重点车次、重点时段的旅客加强乘降组织,确保每天都能让旅客走得安全,走得顺心。
风生水起北部湾,时不我待铁路人!这正是:时逢泛北部湾合作春风,催生铁路改革奋进新进程!铁路的崛起,铁路的大步前进,一定会给钦州抹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定能给八方来宾呈上一张闪耀着金光的充满生机的名片!
来源:钦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