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9|回复: 0

危崖下 成昆铁路的女子看守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9 21: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四川日报】在大凉山的成昆铁路沿线,有这样一些“花”――她们在铁路上日复一日巡视,密切观察上方悬崖峭壁的动静,只为“守住过往列车安全”。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她们一守就是20多年。不久前,西昌工务段把K246防洪看守点命名为“章显容”防洪看守点,这是成昆铁路上第一个以女性名字命名的防洪看守点。

尽管早有耳闻,但果真来到成昆铁路上唯一以女性名字命名的防洪看守点――K246“章显容”防洪看守点时,这里的偏远还是让人吃了一惊。

10月14日早上6点,5619次旅客列车从成都出发,7小时后,车子停在了“前不挨村、后不靠店”的位于乐山市金口河区的柏村站。沿成昆铁路向南,往深处再行3公里,其间穿过3条漆黑隧道,又下道避让6趟列车,记者一行这才到达“章显容”防洪看守点。

黑暗中,电筒摇曳刺眼的白光。“这3公里是章显容她们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成都铁路局西昌工务段柏村桥路工区工长陈树平语气平淡。

A

安全就是简单的重复

300米铁轨,每天要走至少24个来回

终于穿出了王村棚洞。眼前,成昆铁路边,悬崖峭壁下,郁郁葱葱的灌木丛掩映着一座白色小屋。小屋距铁轨仅三步之遥――坐东向西,背靠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仰望高耸入云的王村山。这里,就是“章显容”防洪看守点。

从王村棚洞出口到前方大火夹隧道口,这段300多米长的铁路,就是章显容和姐妹们日夜值守的地方。

线路总长只有300多米,一眼望去,均在视野所及。但一抬头,铁轨上方,竟全是“龇牙咧嘴”的悬崖峭壁。其中一处更是上大下小,整个山体呈倾轧状,好似大山向外夸张地探出了头,让人不由感到压抑和恐慌。

试想,这处悬崖一旦坍塌,会是怎样的山崩地动?陈树平说,西昌工务段曾研究过爆破此处悬崖,但 “牵一发而动全身”,后果无法预测。于是便采取严密的防范手段:一方面在300多米线路旁筑起3米多高的防护挡墙,再用钢轨支起结实的防护网;另一方面设立防洪看守点,常年派人全天候监控。

上世纪80年代,最初的临时防洪看守点在这里设立。后临时转为长期,这里成为成昆铁路上唯一一个常年防洪看守点。4名女看守工在此值守,“两人一组,8小时轮班值守,每5天换班1次”,直到如今。

下午2点过,在白色小屋门前,记者见到了章显容:黄色安全帽,铁路制服加宽大的黄色马褂,让她显得愈发清瘦。

章显容走过来,笑着伸出手。记者正准备握手,章显容腰间的对讲机突然响起:“246看守点,客车5620次接近。”

“客车5620次,246看守点正常通过。”章显容迅速收回手,拿起对讲机答道。

不一会儿,一趟旅客列车鸣笛驶过。章显容站在白色小屋前,右手平举黄色信号旗,迎送列车。待列车安全通过后,她立即翻开本子作记录。

本子封皮上写着《看守点列车通过时间记录簿》,内页记录着看守点每天迎送70多趟列车的情况。“平均间隔不到20分钟1趟,白天,列车通过的密集时段,平均间隔不到10分钟1趟。”章显容说。

除此之外,另一项工作内容,是每隔1小时巡视线路一次,也就是在300多米的线路上走个来回。

这一趟,章显容破例带记者一起巡视。在出发点王村棚洞口,10多根立柱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走近看,却是各种阿拉伯数字。原来,每次走到王村棚洞出口和大火夹隧道进口时,女看守工们都要用石笔写下巡视线路的日期及时间。

一天24组数字的背后,是一天24次巡视。“实际上远不止这24次。”章显容透露,无论白天黑夜、高温酷暑、刮风下雨,只要有“哪怕一点微小动静”,她和姐妹们就会在这300多米线路上“来回地走,来回地走”,密切监控线路上方悬崖峭壁的状态。
守护安全,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重复。

章显容作为成昆铁路线上60名防洪看守员中的一个,从18岁上岗开始,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6年。46岁的曾平,同样在成昆铁路上“待了近一辈子”。

B

亲历危情时刻

岩石飞滚,处置果断守住列车安全

成昆铁路穿越地质大断裂带,沿线地形、地质极其复杂。早在修建之初,就有外国铁路专家预言:即便建成投用,频繁的山地灾害也可能将它变成一堆废铁。

章显容和姐妹们对此并不清楚,然而实践让她们明白,“频繁的山地灾害”绝不是危言耸听。

陈树平回忆起发生在去年6月16日的一次水害。那天夜里,成昆铁路白果至普雄区段突遇大暴雨。山体溜坍,泥石上道,钢轨空悬……几乎在同一时间,47公里路段上发生了17处水害,16趟旅客列车被及时拦停。

采访当天,适逢另一名女看守工――刘碧琼休班,与40岁的她电话聊天时,记者问起“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防洪看守点的情况。

“你看见过石头像冰雹一样飞下吗?”电话中的声音颤抖着。

2008年5月12日14时25分,刘碧琼安全迎送成都至普雄的7419次列车后不到5分钟,就感觉防洪看守点房屋在摇晃,同时不断听见石头砸钢轨和道心的声音。她冲出屋门,只见山上飞石如冰雹一样坠下,块头越来越大。
“柏村站,246发生险情,封锁区间……”刘碧琼回忆,当时她站在铁道旁,飞石近在咫尺。心惊肉跳地说完“封锁区间”后,对着对讲机差点哭出来,稍后又发现,手机没了信号。

同一年,章显容也见证了一次生死瞬间。

2008年7月的一天,雾霭弥漫,淫雨霏霏,能见度不足百米。章显容立即警惕起来,冒雨巡视线路。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处山体崩坍,岩石飞滚,铁路上方的防护网被打得“咔咔”作响。

“柏村站,246发生险情,请立即封锁区间!”她拿起对讲机通知柏村站。不想柏村站却回答:86986次列车于2分钟前通过金口河站,并已驶入区间。章显容又急忙通知K250防洪看守点拦停列车。K250看守工大惊失色:“86986次刚刚通过!”
章显容迅速直接呼叫司机。司机闻讯紧急撂闸,车轮一路生生摩擦着钢轨,火星四溅驶来,最终安全停下。就在这时,两块箩筐大小的石头,重重砸进不远处的道心。

因为处置正确果断,守住了列车安全,章显容荣获成都铁路局“防洪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那一瞬间,我只是做了本分内应该做到的。”章显容说。

不久前,西昌工务段把K246防洪看守点命名为“章显容”防洪看守点,这是成昆铁路上第一个以一个女性名字命名的防洪看守点。

而在成昆铁路成都至攀枝花750多公里的线路上,共有防洪看守点15个、防洪监控点84个。今年以来,这段线路共发生记录在册的山地灾害近60起,均因有效防范保障了行车安全。

C

在这里读懂艰苦和忍耐

老鼠为伴,家人聚少离多

这里的每个细节,都让人读懂什么是艰苦,什么是忍耐。

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被一堵墙隔断,简单分出间休区和工作区。两张倚墙而砌的水泥桌,一张木板搭建的单人床,两盏因电压不稳而时明时暗的白炽灯。屋内最好的家当,是一台新添置的半人高的电冰箱,和一台落地电风扇。

“比起早些年,现在的条件简直是‘天堂’了。”陈树平告诉记者,这间小屋在2008年时“装修”过。陈树平口中的“装修”,就是从内到外粉刷一新,泥土地面变成了水泥地面,竹席门变成了防盗门,并通了水电。

至于原先那个竹席门,“我一拳就能打烂。”曾平笑说。所以,以前姐妹们总在竹席门边,放上钢筋和铁锤。

看守点距离最近的柏村站,要走3公里,吃饭也成了难题。

章显容和姐妹们常在上班前买好5天的菜、米、油、盐,轮流在柏村桥路工区食堂做好些菜,配上包子、馒头,一并带到看守点,当作早餐和午餐,“晚餐一般是下面条”。

“没有电冰箱的那些年,食物密封后都放在冷水里,这里的老鼠从不怕我们,跟我们抢东西吃,一眼不见,冰在水里的食物就被偷吃了。”为了防鼠,小屋里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得用塑料袋装好,挂在墙上。墙上一长排钉子,全部挂得满满。

天晚了,章显容要接凌晨2点到8点的班。为不影响搭档曾平睡觉,在不巡视、不迎送列车时,章显容一般不开灯,并把对讲机音量关至最小,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暗夜里。为防止一不留神睡着,时不时还要“梳梳头、洗把冷水脸”。

“这里,危险要外加两个平方,车来的时候,恨不得把自己的身体嵌进墙壁里。”章显容说。

好在去年开始,姐妹们上下班都可随身携带对讲机,“安全感大增”。

聊起孩子,黑暗中,章显容的声音有些发颤:“我们的孩子从来都说 ‘我是婆婆或外婆带大的’。”

原来,柏村没有学校,她和姐妹们的孩子都在外地读书。最艰苦的时候,一年只有三四次机会见面。两地相隔,思念疯长。除了每星期通电话外,她们个个都学会了用手机上网聊QQ。休班时,常挂着QQ“痴痴地等孩子上线”。聊天内容,从来都是一起分享。

“最艰苦的时期已过去了。”章显容脸上洋溢着光彩。去年,她的女儿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曾平和陈选英的儿子去当兵了。
“两三年后,他们都有可能成为铁路职工!”

2点至8点这段值守时间里,章显容迎送列车19趟,巡视线路6次。单调的重复之下,夜晚也被拉得好长好长。每每有列车通过,鸣笛声如打雷般划破宁静夜空,“呜……轰隆轰隆轰隆……”屋内地面随之震动。而2点后交班的曾平,却一直睡得很沉。

第二天,清晨6点,章显容开始梳洗,眼霜、面霜仔细涂抹后,一下子精神许多。“没人看,就为自己看着舒服。”她淡淡地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20 06: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