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铁路局消息,传统更换一台机车64气门座圈,需要1台镗床2名工人4至5个工作日,南宁铁路局柳州机务段职工朱成坤设计研制的东风型机车柴油机气门座圈拔出器,只须1人160分钟就可轻松完成,工作效率还是传统1台镗床2名工作的24倍。为此,他的革新项目被南宁铁路局命名为:朱成坤东风型机车柴油机气门座拔出器,并获得奖励。(2012年9月4日中新网广西新闻)
现在社会上经常会讨论的一个“国进民退”的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结果也完全不同。人们诟病国有企业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但低效的管理使用使其未创造人们所期许的价值。要改变这种大而不强的局面,的确需要借鉴一些成功的民营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在提高企业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上,令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头痛不已。
南宁铁路局通过以命名与奖励双管齐下的方式,让那些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在提高收入待遇的同时又享受了荣誉的光环。在这个制度的推动下,职工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工作中创新积极性也被充分的激活了。两年多来,这个局共有21330多人参加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收到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2750项,已实施523项。笔者相信这些来自基层的技术改进相对接“地气”,更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就此制度本身来看,毫无争议,是个好制度,值得推广,但是在操作的力度上还需想的更细为佳。
大家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这个颁奖仪式遍地开花的时代里,许多的获奖者在颁奖后并未获得太多的幸福感,究其原因大致与其获奖的难易程度有关。笔者建议未来该局对革新项目命名的标准应该相应提高,毕竟荣誉的尊贵与否很大程度上来源其是否稀缺。
铁路部门整体还处在改革、创新的摸索阶段中,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来自基层的力量去完善。在如何调动基层的参与积极性的问题上,该办法的确有一定的参考价植。
来源:火车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