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站,在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最忙碌的永远都是二楼电梯旁那方值班站长台。每天,你都会在那看到一张张不同的笑脸,也许你记不住他们的名字,想不起他们的模样,甚至分不清她们之间的区别。但是,她们都有着同样飒爽的英姿,有着同样春风化雨的微笑,有着同样耐心细致的态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京站值班站长。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寒冬酷暑,她们365天如一日,代表着北京站,零距离接待着南来北往的旅客,帮旅客解决困难,接受旅客咨询投诉,为旅客出行排忧解难。 暑运期间,北京站的值班站长台比平时更加忙碌,这里就像一个小小的舞台,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不同的故事,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催人泪下,有的发人深思。故事的主角就是她们,一群有着共同名字的美丽女人――北京站值班站长。
外表端庄 内心善良 侠骨柔情的杨馥虹
随着“哐”的一声响,杨馥虹的右侧大腿被旅客扔过来的“承诺牌”给砸了一下,瞬间便肿了起来。这是7月21日晚上零点刚过,发生在北京站值班站长台上的一幕,当时和她一起值班的魏娅楠左侧小腿上,也被砸出了一道长达10厘米的伤口。
当天,由于强降雨造成了京哈线部分线路故障,北京站当天有多趟列车晚点,正在值班站长台发泄情绪的是当晚乘坐2549次列车的旅客,砸人的是一对母女。
“我的腿被砸后,疼得我直揪心。我强忍着眼泪,没让它流下来。我咬着牙告诉自己,在旅客面前绝对不能哭。”
被砸伤后,杨馥虹和魏娅楠依旧挺直腰板向旅客做着解释工作。那对砸人的母女,在周围旅客的谴责声中,自觉做的不对,默默的走开了。
“这样极端的旅客还是少数,绝大多数旅客对我们的工作还是很理解的。”
那天,正赶上杨馥虹的夜班,19:00左右,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士来到了值班站长台,说跟爱人分别从单位来车站,但到北京站后却找不到自己的爱人,电话也打不通。他们夫妻俩要乘坐Z9次列车回家,离开车时间19:16分已经很近了,于是杨馥虹便不停的通过广播找人,直到19:05分,电话打通了,该男子把电话交给了杨馥虹,从对方的描述中才弄明白原来是去了北京南站。这位男士说家里有病人怎么也要回家,可是两张票都在他手里,女方开车前肯定到不了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杨馥虹便主动帮旅客退票,并将退票款交到了后来赶来的女士手中。
十多天过去了,这天白班恰巧又赶上杨馥虹的班,这位男士来到了值班站长台,将一封感谢信交到了杨馥虹手中,“我十天前就写好这封信了,今天来北京站,没想到真的又碰到您了,真是太感谢了!我没想到北京站能有这么到位的服务。”
杨馥虹经常说:“都是出门在外的旅客,谁都有遇到难事的时候,人家把我当亲人一样投奔来了,你说我要是不好好帮人家,这也说不过去啊。”
又是一个白班,一个看上去10多岁,浑身脏兮兮的小男孩来到了值班站长台,杨馥虹见状,刚要将其当成闲杂人员劝离,小男孩此时低头指着自己的膝盖,对杨馥虹说:“阿姨,你看,我这口子还能长上吗?”杨馥虹低下头去,看到这孩子膝盖上有一道很深的口子,还在流着血。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孩子是河南人,他这伤口是被外面的人打的。
“我今年11岁了,家里人都说我傻,都不喜欢我,我就跑了出来,在北京流浪十多天了。”
“我捡瓶子卖,有钱买饭,阿姨……你看我这口子能好吗?”
看着孩子清澈的眼神,听着他那带着乡音的还略显稚嫩的声音,杨馥虹鼻子一酸,眼泪不听使唤的流了下来,她说:“阿姨叫人给你包扎一下吧。”听到这话,这小男孩伸手去掏兜,掏出了许多一块钱的纸币和硬币,嘴里一直在说他有钱。
经医生检查,说没什么大问题,在杨馥虹的要求下,医生给他消了毒,上了药,并进行了仔细的包扎。付完钱后,杨馥虹偷偷地将自己的十几块钱塞给了那个孩子。孩子摸着腿上的纱布,突然上前抱住了杨馥虹,“阿姨,你真好。”
杨馥虹蹲下身,摸着孩子的头说“阿姨帮你买一张回家的票,回家去找爸爸妈妈吧。”
小男孩拿着票,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值班站长台。
沉着冷静 耐心细致 温文尔雅的杨冬蕾
说起受过的委屈,杨冬蕾说,值班站长这个岗位,受到旅客的责骂是很平常的事。
一次一个喝得醉醺醺的旅客来到值班站长台,说离开车还有三分钟就到了检票口,却不让上车。杨冬蕾耐心地解释道:“为了旅客安全,按照规定,我们提前五分钟停止检票。”
这样的解释,旅客愣是不听,且满嘴的污言秽语,用手指着杨冬蕾骂道:“你别他妈给我来这套,在这里慢条斯理的给我讲狗屁规定,火车明明没走,为什么不让我上车!”
杨冬蕾说:“其实我都习惯了,无论他怎么骂我,我都能够承受,可是后来他居然骂我妈,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但我却不能对旅客‘以牙还牙’。”
这时,围在旁边一位学生模样的旅客却让她在委屈中萌生了深深的感动。这位旅客从包里拿出纸巾一边给杨冬蕾擦眼泪,一边说:“姐姐,别和他一样,这人素质太低。”
杨冬蕾后来说:“我们是会受很多委屈,可是遇到能够这样理解我们,替我们说话的旅客,我们感到特别欣慰。”
在单位受了委屈,杨冬蕾回家后经常对妈妈倾诉。每当这时,母亲总会善解人意地劝她:“干这工作,可不能老生气。许多旅客只是把情绪发泄一下,不是你哪儿做得不好,也不是针对你个人的。好好做你的工作,你真诚地付出了,总会有回报。”
妈妈说的是对的。在之后的工作中,杨冬蕾更加用心地对待每一位旅客,她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旅客的认可和肯定。这天,一对40来岁的夫妻来到了值班站长台,男子面容憔悴,女人在旁边搀扶着:“我爱人得了肺癌,刚出院想回家,没有想到票会这么紧张,麻烦您给想想办法吧!”杨冬蕾看到男子身体虚弱,腰下挂着一个尿袋,神色疲惫。她赶紧迎上去,将病人搀扶到爱心服务区。然后,她拿起对讲机一边联系车票,一边不时地安慰着旅客:“您别着急,我一定想办法帮你们。”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离开车只有15分钟了,依然没有等到退票,这可急坏了这位等待的女士:“怎么办呀?”
杨冬蕾将工作交待给同事,对他们说:“走,我送你们上车。”杨冬蕾扶起患病的男子来到站台。她找到列车长,说明了情况,经过协调,列车长给这对夫妻安排了两个座位。
杨冬蕾将他们送到座位上。“谢谢,谢谢,太谢谢你了。”女士感激地握着她的手。走出车厢,回头与他们挥手告别时,那位病人已经泪流面满。此情此景,让杨冬蕾异常感动,她的眼泪也情不自禁的落了下来。
说话干脆 办事利落 阳光干练的戴珊珊
8月2日,正是暑运最繁忙的时候,由于连日劳累,值班站长戴珊珊发起了高烧。车间副主任郭柳明来到值班站长台,关切地摸了一下她滚烫的额头,建议她回家休息。但考虑到暑运工作繁忙,戴珊珊还是坚持留了下来。
10点多,一对年近80岁的夫妇来到了值班站长台。经过了解,他俩本已买了8月3日K2021次到大连的车票,但是看到余额显示屏上有两张8月2日的票,就先行把自己的票退了。但当他们去窗口买的时候,窗口却说没票。这对老夫妻不明白售票系统是全国联网的,票额是动态变化的,于是找到值班站长讨要说法。此时老太太情绪已经处于失控状态,她用手指头戳着戴珊珊的脸,大声嚷嚷着:“你们显示有票,却不卖给我们,让我们怎么回家。”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值班站长,戴珊珊始终面带微笑:“您先消消气,喝口水,慢慢说,别着急。”戴珊珊给老太太拿了一瓶水,谁知老太太喝了两口,又把一瓶新的打开,直到把一箱水全部打开,并且不时把水吐到值班台上。戴珊珊清楚地意识到,遇上脾气大的了。但在这整个过程中,她一边不愠不恼地应对着,一边拿抹布将老太太吐的水擦掉。
这时刚好赶上一趟晚点车,值班站长台围的人越来越多。不一会工夫,前来质问的旅客已是里三层外三层。各种质问声、谩骂声掺杂在一起,戴姗姗虽然已经做足了准备,但由于发烧,她的嗓音沙哑,不停地咳嗽。尽管如此,她依旧面带着微笑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解释着,安抚着情绪激动的旅客。
此时的戴珊珊像一个惹了众怒的孩子,被旅客围在中间。由于人多天热,汗水从她的额头上不停地淌下。这时,一直围在身旁的一名新疆旅客站了出来,手里拿个扇子一边给戴珊珊扇着一边说:“大家就别再为难她了,又不是她的错,她是代人受过,也不容易!”
顿时,围在她周围的旅客一下子安静下来,只有老太太依旧不依不饶。戴珊珊及时联系售票厅,给老夫妇联系了两张3号的车票。她一直在做老夫妇的工作,一直到凌晨1:30左右,这对老夫妇才答应坐3号的车回家。
在公共服务领域,遭人误解,受人责骂是家常便饭,对运能有限、资源短缺的铁路运输系统来说更是如此。而作为北京站对外服务窗口的值班站长台,所有的误解、责备、感激和信任都汇集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作为这里的主人,不管旅客遇到的问题有多么棘手,她们都会责无旁贷地去解决,并尽最大努力为旅客提供服务,这就是她们的工作,是她们的责任。因为在旅客面前,她们就代表这北京站,代表着整个铁路的形象。
“用微笑面对误解,用大爱回报社会”这就是她们,这些平凡而美丽的值班站长们的共同心声。
来源:北京铁路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