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8月29日上午,西安地铁一号线实现长轨贯通,这是地铁一号线建设取得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地铁一号线已全面进入设备安装、车站装修新阶段,同时也为下一步全线电通、车通以及实现明年9月通车试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号线西起后卫寨,东至纺织城
西安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西起后卫寨,东至纺织城。全长25.36公里,为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与已经开通的地铁二号线在北大街换乘。全线共设车站19座(含北大街站)自西向东依次为:后卫寨、三桥、皂河、枣园、汉城路、开远门、劳动路、玉祥门、洒金桥、北大街、五路口、朝阳门、康复路、通化门、万寿路、长乐坡、浐河、半坡、纺织城,全线设车辆段1座,停车场1座,主变电站2座。
一号线轨道铺设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新型道床形式
地铁一号线轨道铺设几乎囊括了目前国内所有新型道床形式,包括针对西安市地裂缝地段设计的可调式框架板、针对古城墙文物古迹地段设计的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和高层建筑地段设计的减振垫道床。
穿越西安市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有5条地裂缝共计用3公里可调式框架板道床,主要分布在劳动路~玉祥门,洒金桥~北大街、朝阳门~康复路、万寿路~长乐坡区间。钢弹簧浮置板减振道床主要分布在玉祥门及朝阳门明城墙地段,确保文物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安全与稳定,并兼顾降低对沿线建筑物的不利影响。施工工艺主要采用“整体钢筋吊装式浮置板(钢筋笼法)”的施工工艺,较好的解决了浮置板施工工期与进度的矛盾,较大地提高了施工工效。首次完成了近4公里的橡胶减震垫道床施工,主要分布在北大街~五路口及万寿路~长乐坡区间,该技术2010年从德国引进,道床底部采用全断面铺设的减振橡胶垫,将道床整体包覆,达到较高的减振降噪的作用,满足幼儿园、高层建筑等高等减振地段的减振降噪要求。
由于地铁轨道工程施工作业空间狭小、各工序及各专业交叉作业、相互干扰大、工程运输安全压力大,施工人员通过对混凝土短轨枕式整体道床的施工方法进行不断总结和技术创新,一改以往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设计并实施了一次性浇注混凝土道床不设边模板和一次性铺设钢轨的新工艺。该工艺在保证较高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幅度地提高施工进度,同时在复杂的环境中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关资料:
一、地铁铺设是在整体道床上铺设超长钢轨,形成高质量的无缝线路,为地铁列车的运行提供线路基础。整体道床具有抗列车冲击及疲劳作用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列车运行平稳,且速度高等优点。其作业技术流程为:组装轨排→运送轨排→铺设轨排→轨排定位→灌注整体道床→短轨线路焊接长轨条→焊接钢轨接头形成无缝线路。
二、全线轨道道床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短轨枕式整体道床:正线、辅助线及车辆基地出入线一般减振地段、中等减振地段和一般道岔区采用。
(2)可调式框架板整体道床:主要应用于地裂缝设防一般地段。
(3)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特殊减振地段采用。本线主要应用于穿越明城墙及有特殊减振要求的建(构)筑物等区段。
(4)橡胶减振垫道床:针对高层建筑地段设计的减振垫道床。
三、其他项目工程进展
一号线:全线已有50个出入口开工建设, 26个出入口已完工;33组风亭已开工建设,21组已完工。供电系统安装各类支架累计完成64060套;环网电缆敷设181.08公里;屏蔽门系统累计完成10站立柱安装,6站门机梁安装,1站门体安装。AFC专业管槽预埋累计完成2349米。
二号线南段:车站进入附属结构施工,暗挖区间初支全部贯通,二衬完成1950米,占计划总量的38%。韦曲南站—凤栖原站盾构区间已掘进3108米,占设计总量的63%。潏河停车场出入场线暗挖段初支完成660米,占总量的74%。站场土方回填累计完成43万方,完成设计总量的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