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8|回复: 0

沈阳铁路局新城子站崔振亮:平凡岗位创奇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7 21: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崔振亮真实地站在眼前时,记者才发现,这位身高177厘米、长着国字脸、剃着小平头、健壮结实的东北大汉,竟是如此的少言寡语、内向腼腆。
施小光说,新城子站是沈阳局管内京哈线上的四等站,日均接发列车300多列,繁忙时每5分钟接发一趟列车。助理值班员在岗位上,一套眼看、手指、口呼确认进路信号的作业程序,每天要做上百遍。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一个动作、一个口令,枯燥单调。长时间单人作业,偶尔简化点程序、偷点懒儿,在一些干部职工眼里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独立作业的工作岗位上,崔振亮却在11年里始终丝毫不差地执行着标准化作业,严守规章,从不走样。
崔振亮出生于1966年,1984年参军,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转业分配到新城子站,先后担任过扳道员、连结员、调车长和助理值班员。
为确保人身安全,车站规定助理值班员接发列车横越线路时,必须按固定线路行走,并与值班员做好联控。
每次作业,崔振亮都用标准用语与值班员联控。因车站作业多,个别值班员有时会不耐烦:“快回来得了,喊这么多遍烦人不?”可崔振亮的回答总是一成不变: “规章是这么定的,我就必须这么执行。”在他“死心眼”般的坚持下,值班员们心服口服了。
不仅如此,如果没有办理完接车,即便是过了交班时间,崔振亮也不会接。而赶上接他的班,没办理好最后一列车的作业,他也绝不会离岗下班。
去职场时,他走路用军人的步伐,接发车时,保持军人的站姿笔直挺立。整个作业过程,他手持电台使用标准用语与值班员保持联系,眼看、手指、口呼。
接发旅客列车时,因为周边有旅客,值班员们在做眼看、手指、口呼动作时常常会不好意思。而崔振亮依旧动作标准、声音洪亮地在旅客不解的目光中完成所有程序。
夜间作业,远离运转室的职场只有他一人,他依旧是眼看、手指、口呼,动作一项不漏、一气呵成。
在新城子站列车尾部试风作业的站台附近有一个公安协勤室,遇到刮风下雨天,一些助理值班员会在作业间隙进去避雨、歇脚,但崔振亮从没进去过,无论气候多么恶劣,他都坚持在作业现场。
2010年的农历大年三十,正赶上崔振亮上日勤,接班的小刘提前来到车站,想让他早点儿回家吃团圆饭,可崔振亮却说啥也不肯:“出满勤、干满点是咱的本分,不能因为过年坏了规矩!”就这样,崔振亮一直坚持到下班时间,小刘也只好在车站“二次保休”。
崔振亮对自己如此要求,对同班组的工友也是如此。张晓光调到新城子站任助理值班员的第一天,站长就对他说: “要好好干,多跟小崔学,他咋干,你就咋干。”
首次和崔振亮见面,张晓光看到,崔振亮将换下的路服叠得整整齐齐,更衣柜里的东西也摆放得井井有条。张晓光心想,难怪站长让我向他学习,从这些小事上就看得出他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
走上助理值班员的岗位后,张晓光感到反反复复就那几个动作,既枯燥又乏味,心里就有些放松,有时不自觉地就偷点懒儿,简化了眼看、手指、口呼的作业标准。可崔振亮严格要求,看到后,立即严肃地指出来。
张晓光说:“崔振亮的话我不敢不听,因为我打心眼儿里佩服他。他就像一面镜子,我们都是军人出身,又干同一岗位的活儿,他能做到的,我也应该能做到。”
值班员关德荣是班长,在崔振亮这个执行标准差一点都不行的部下面前,老关有时会下不来台。但是,老关理解崔振亮,更了解崔振亮。就这样,由崔振亮、关德荣、张晓光三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搭档的“小班组”,连续6年保持着车站 “安全放心班组”的荣誉。
衣带渐宽终不悔
要想“一点儿不差”地执行作业标准和规章,就需要“一点儿不差”地熟知标准和规章,这是崔振亮11年里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的又一个前提条件和基础。
时任站长施小光向来管理严格,每天早晨的点名会上他都要从题库中抽出题来对职工进行考核。回答不上来的,到一边把题背会才能过关。
可是,在施小光的印象中,崔振亮无论是业务考核,还是班前提问,不仅没有答错的时候,而且每次都对答如流。
同班组的张晓光也奇怪,“这崔振亮的脑袋记性真就这么好?”于是,他开始观察崔振亮。他发现,每次车站组织学习,崔振亮都像学生一样,认真地听,仔细地记。
一天,张晓光到崔振亮家串门,看到他和爱人正面对面地坐着说着什么。走近一看,他的爱人手里拿着规章,正在考他。张晓光恍然大悟,崔振亮的考试成绩好、业务精,不是因为崔振亮比他聪明、比他记性好,而是因为崔振亮比他刻苦、勤奋。
是的,从农村走出来的崔振亮,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懂得,扎实的业务知识、过硬的作业技能,是执行作业标准、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
为了提高知识水平,他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辽宁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举办的铁道运输专业函授班,并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中专毕业证书。
对此,他并不满足,又给自己定下了每天学习专业知识1小时的规矩。这规矩10多年来雷打不动,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逢车站组织业务学习,他总是第一个走进教室。每次行车规章修改和运行图调整,他都与大家交流研究新变化,不光做到熟练记忆,还相互提醒。
每次接班,不管家离车站多远,他都提前半个小时来到车站,换好工作服,复习业务学习要点。
铁路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后,崔振亮围绕岗位风险卡上的风险点细细琢磨,结合现场作业总结出了“两熟知一卡严”,即熟知风险点情形、熟知相关控制措施、卡严相关作业标准的工作口诀。
围绕防关折风险点,他摸索出了列车、机型、重车、混编、天气等5种情形的贯通试验技巧,对快速、准确地判断车辆制动或缓解的真实状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说,风险点就是安全与事故的临界点,控制好了,就会导向安全;控制不好,就会酿成大祸。干行车,脑袋里就要时时有风险。职工们则开玩笑地表示,有崔振亮在的岗位无风险。
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使崔振亮练就了“远望近盯,发现异状”“集中精神,辨别异声” “呼吸深快,捕捉异味”的“眼看、耳听、鼻嗅”查防隐患故障绝活。
他的绝活,变成了保证安全的利器。
“远望近盯,发现异状”即“眼看”,接发列车时,瞪大眼睛,远看列车的装载有无异状,近看列车的走行部有无异常。
“集中精神,辨别异声”即“耳听”,这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呼吸深快,捕捉异味”即“鼻嗅”,接发列车时,用鼻子深深吸进几口气,辨别列车是否有异常气味。
凭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劲头,崔振亮成了问不倒、考不住的“活规章”,故障隐患在他的眼、耳、鼻下无处遁形。
苦脏险累抢在前
采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车站里无论是比崔振亮年纪大的还是比他年纪小的,都一律称他为 “崔哥”。
值班员关德荣说,这“崔哥”可不是乱叫的,是因为职工们敬重他。
职工们敬重他“一点儿不差”的工作态度,更敬重他心系企业、爱站如家的主人翁责任感。
在部队里,崔振亮就是一个好兵。在4年多的军旅生涯中,他先后受过3次嘉奖。
当他退伍分配到铁路工作时,身为乡村教师的老父亲千言万语化成了一句话:“在单位不管干什么都要认真,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管老父亲的话是否贴切,却寄托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而走出农村来到铁路的崔振亮,更是无比自豪,穿着路服走在街上,腰身挺得笔直。他不仅倍加珍惜这份工作,还将车站当成了自己的家。
车站的老职工都知道,参加工作之初,他家住在距离车站10多公里远的农村。而每次接班,他都提前半个多小时来到车站。
一天早上,大雨如注,大家都以为崔振亮肯定要迟到了。正说话间,他身披雨衣跑了进来,准时参加了点名会。
车站给崔振亮做了统计,入路23年来,从没迟到、早退一次,甚至没有休过一天病假。
爱人坐月子时,他照常当班无误;老父亲生病时,他叫来弟弟帮着照看。可是,一旦休班回到家里,他就里里外外地忙活起来。在父亲的眼里,他是个孝顺的好儿子;在妻子的眼中,他是个合格的好丈夫。
遇到施工封锁的情况,助理值班员可以休息一下,而崔振亮却闲不住。一会儿拿起抹布擦玻璃,一会儿拎着塑料袋捡垃圾,把室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
2011年,沈阳局为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开始实施“四线一水”工程,车站便利用空闲场地修建起了小菜园。在农村长大的崔振亮当仁不让地带头干了起来。他和职工们利用休班时间选址、开垦、种植、浇水,把小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种类齐全的果蔬长势喜人。小菜园还被段里评为标准小菜园。
职工们敬重崔振亮,还因他有着默默奉献、淡泊名利的思想品格。
现任站长高兵说,新城子站是个四等小站,人员本来就不多,如果有一个人因事请假,就意味着另一个人要更多地付出。
虽然崔振亮自己从未请过一次假,可工友临时有事找他替班,他都会爽快答应。替班后,工友要“还班”时,他总是说:“等我有事时再说。”可这么多年,大家却从没等到他有事的那天。
车站运转室距上行接车地点200多米,距下行接车地点700多米。待避列车多在下行,因此,一班两名助理值班员每月要轮换一次作业方向。
今年5月的一天夜晚,轮到张晓光在下行方向作业,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崔振亮说“你感冒还没好,咱俩换一下!”不等张晓光说话,他就穿上雨衣,拿起信号灯走了出去。
张晓光说:“作为朝夕相处的工友,崔振亮最让我感动的是他那种特别肯奉献的品格。无论是多苦、多累、多脏的活儿,冲在前面的一定是崔振亮。”
在张晓光的记忆中,每当冬天下雪时,职工们作业的700米固定走行线路都是崔振亮用锹铲出来的。
不仅如此,新城子站由于列车密度大,20组道岔扳动频繁,冬季除雪任务非常艰巨。每次下雪,崔振亮哪怕是休班,也会第一个赶到车站除雪,就算是下夜班在家睡觉,已经习惯的妻子也会及时叫醒他。
2010年冬季,新城子站所在地区连续下了23场雪,大都赶上崔振亮休班,可每次除雪他都没有落下。除雪现场,10多公斤的风力除雪机,一直由他把着,别人想抢都抢不去。
完成自己的除雪任务后,看到客货人员少,他又会主动到站台上帮助客货职工除雪。一名职工问他:“你不累啊?”崔振亮只是憨厚地一笑:“我身体好,有劲儿!”
2012年1月下旬,新城子地区下了一场大雪。当时,气温降到了零下30多摄氏度,风力达五六级,降雪超过了20厘米。岔区刚刚清完雪,就又被大风刮起的雪填满。由于道岔隐蔽点多,雪又厚,崔振亮只好趴在道岔连接杆上用工具一点儿一点儿地抠,戴着手套不方便,就干脆甩掉手套光着手抠。连续8个小时的奋战,累得他直不起腰来。风力除雪机强烈的振动使他的手臂到吃晚饭时还在抖动,根本拿不住筷子。
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让职工对崔振亮再添一份敬重。
2004年七一前夕,车站党支部征求党员意见后,准备推荐崔振亮为段优秀共产党员。他得知后,立即找到党支部书记,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普通党员应该做的事情,距离组织的要求还有差距,希望党支部把这个名额让给更优秀的党员。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客运值班员付新宇获得了这一荣誉。
在车站的党内“三无”立功竞赛活动展板上,记者见到了崔振亮这样的承诺:“思想上与党一致,作业上消灭‘两违’。岗位上掌握技能,作用上处处领先。”
记者又想起了他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自己首先是一名党员,然后才是一名职工。”
采访中,我们没有听到崔振亮的豪言壮语,没有见到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听到和见到的只是一位普通的党员、一位平凡的铁路职工的普通而平凡的事迹。然而,他的普通和平凡里有遵章守纪“一点儿不差”、执行标准永不走样的工作态度,他的普通和平凡里有勤学苦练、永不满足的钻研精神,他的普通和平凡里有心系企业、爱站如家的主人翁责任感,他的普通和平凡里有默默奉献、淡泊名利的思想品格。正是千千万万个像他这样普通的党员、平凡的职工,构成了我们钢铁大动脉的安全基石。普通而平凡的崔振亮走出了新城子站,走出了沈阳车务段,叫响了沈阳局。

来源:人民铁道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5-4 10: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